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館長斬狗頭”——低俗的喧囂,民主的鏡子

(2025-10-07 15:10:41) 下一個

台灣最近傳出一場鬧劇,主角是島內知名網紅——“館長陳之漢。這個留著平頭、渾身肌肉、說話比機關槍還快的男人,曾經靠一身腱子肉和滿嘴髒話,成了全台最有流量的直播主之一。105日,他在直播裏口出狂言,說要把賴清德的狗頭斬下來,兄弟我等你。話音未落,全台嘩然。第二天,警方出手,檢方立案,媒體連夜追蹤,他本人也在直播中承認:刑事局要找我做筆錄啦。

 

這樁新聞,一看像是網紅罵街,沒什麽深度。但若細細咀嚼,你會發現,它幾乎把台灣社會最典型的幾個特征都濃縮其中:言論自由的寬容、法治社會的運作、民粹時代的噪音、以及兩岸製度的鮮明對照。

 

陳之漢這人,故事挺傳奇。小時候家境不好,父親早亡,母親靠打工養活一雙兒女。他從少年起就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後來當過海軍陸戰隊中士,退伍後跑過物流、做過苦力,也混跡過社會邊緣。直到他開了一家健身房,取名成吉思汗,靠教人練肌肉起家。

 

2010年代中期,直播經濟在台灣興起,館長憑著講真話、不裝樣的粗獷形象殺出重圍。鏡頭前的他,一邊舉鐵,一邊飆髒話;一會罵政客,一會懟媒體;時而聲淚俱下,時而暴跳如雷。那種原始的憤怒,反而成了觀眾的爽感來源。

 

他後來還開服飾品牌、營養品代售、飲料店,儼然一個草根帝國。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他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藝人,但他懂得算法時代的表演邏輯:要想流量爆炸,就得敢罵、敢演、敢誇張。一個把我很真掛在嘴邊的人,成了台灣網絡上最會製造假火氣的角色。他的成功,既是社會多元化的結果,也是低俗文化資本化的縮影。

 

這次斬狗頭的言論,說白了是氣話,是為了罵而罵。但在政治場域,它的分量可不輕。賴清德是現任台灣總統,象征著最高政治權力;你要是在中國大陸,說出類似把最高領導人的狗頭砍下來的話,會怎樣?不用三秒鍾,平台就會黑屏;不用三小時,警察就會上門;不用三天,你就會入獄。接著,所有相關視頻、賬號、評論全部下架,連討論這件事的人都會被禁言。從此,這段話、這個人、整個事件,都會從互聯網上徹底蒸發。

 

館長不是政治陰謀家,他隻是情緒外泄的網絡演員。他的受眾很多來自藍營、淺綠和所謂中間偏中,他常自稱討厭民進黨,但又反對舔共,這一立場恰恰讓他成了島內矛盾情緒的出口。他罵賴清德,是一種社會情緒的代言。許多台灣基層民眾對政治人物的不信任,對經濟的焦慮,對藍綠對立的厭倦,都在他那句粗話裏找到了發泄口。換句話說,他罵得越粗,粉絲越爽;罵得越狠,流量越漲。這種情緒營銷,正是網紅政治的通行邏輯。

 

可惜,爽歸爽,法律可不認情緒賬。台灣警方與檢方迅速行動,認為此言論已超越言論自由範圍,涉及恐嚇與煽動暴力,依法立案偵查。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任何官方下令封殺、禁播、消聲;也沒有黑箱抓捕。所有程序都依法走——通知、筆錄、檢方偵辦。這,就是法治社會的精妙之處:即便麵對粗俗挑釁,國家也不需要暴怒,隻需依法處置。

 

很多大陸人看新聞時常誤解,以為台灣能罵領導人就是無法無天。其實正好相反——那恰恰說明它有法可依、有界可守。台灣憲法明文保障言論自由,但同時也規定,當言論觸及威脅人身安全”“煽動暴力”“恐嚇公務員時,就必須接受司法檢驗。

 

這也是法治與人治的分界。法治講規則——你犯法,就受審;沒犯法,就自由。人治講主觀——我不爽你,就消你。這種差別,恰恰是兩岸政治文明的最大鴻溝。在台灣,連總統都能被罵,民眾可以上街抗議、諷刺漫畫、開直播爆粗口,但製度依舊穩穩運轉;而在中國,連批評都得小心翼翼,怕被指造謠”“尋釁滋事。所以,一個網紅在台灣罵得再難聽,也不會有人半夜敲他家門;但在大陸,隻要發個不合口味的段子,都可能被刪號、封禁、乃至拘留。

 

陳之漢本人並不值得讚美。他靠罵人出名,靠挑釁政治博流量,靠表演憤怒賺錢;他嘴上講愛台灣,但平時不乏向大陸市場拋媚眼的行為;他的言論裏充斥著低級趣味和暴力暗示;他的粉絲文化,也是一種情緒買賣”——靠罵政府、罵女人、罵對手取樂。

 

某種意義上,陳之漢是被算法寵壞的草根。在社交媒體的邏輯裏,越極端越被看見越低俗越能傳播。他的狗頭言論,不隻是個人失態,而是一場平台機製與輿論心理的合謀。但有趣的是——正因為台灣的製度允許他胡說八道,社會才能看清這種胡言亂語的本質。人們在討論他、批評他、審視他,這本身就是民主的過程。

 

當台灣社會在討論館長是否越界時,大陸的網絡卻連討論是否可以討論都做不到。一個民主社會的優越,不在於它沒問題,而在於它有能力麵對問題。而人治體製的悲哀,不在於它沒噪音,而在於它害怕噪音。

 

有人說,台灣的民主亂糟糟,網紅亂罵、政治亂鬥、議會打架,簡直像鬧劇。但仔細想想——這恰恰是自由的副產品。自由的社會不完美,它充滿爭吵、醜陋、偏激,可正因為能吵,才有改進的可能。

 

台灣的存在,對中國人而言,是一麵鏡子。它提醒我們:中國人不是天生不適合民主,也不是天生需要被管。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文化、同樣的血統,在不同製度下,就能活出完全不同的社會麵貌。一個製度能容得下館長,就能容得下異議;一個社會敢讓人民罵總統,就不怕權力被監督。而一個隻能聽到讚歌的國度,注定聽不到真話。

 

中國人應該慶幸——至少在海峽那邊,還有一個地方叫台灣;它證明了中國人也可以民主,這並非神話。台灣的鬧劇、醜聞、選戰,或許荒唐,但它們都是真實、透明、可被討論的。而在對岸,一切荒唐隻能在沉默中繼續。低俗是一種個人的墮落,法治是一種製度的自信;一個民主社會,不怕有人罵總統,隻怕有人不敢罵。陳之漢低俗,但台灣令人尊敬和羨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言論自由的寬容"

Indeed, Taiwan society is excessively indulgent to speech freedom.

Pertinent comments about 陳之漢. Many of his ostensibly audacious speeches are contentious and pernicious, very much like those of Charlie Kirk.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