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正文

中國放棄WTO“新特權”——“發展中國家”和“責任大國”?

(2025-09-24 16:02:57) 下一個

923日,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相關活動期間,中國向國際社會鄭宣告:在世貿組織(WTO)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不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簡稱SDT)。官方媒體強調,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這一點並未改變,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不再理所當然要求與最不發達國家一樣的優惠條款

 

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參與多邊貿易體係。這個身份帶來的特殊待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履約義務寬鬆: 發展中國家成員在執行關稅削減、服務貿易開放等承諾時,可以享受更長的過渡期。例如,發達國家可能需要立即降低關稅,而發展中國家可以分階段逐步降低。

        2. 市場準入要求較低:發展中國家在談判中通常不被要求完全對等開放市場。比如在農業補貼、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等領域,中國能夠保留更多的政策空間。

        3. 爭端解決機製下的照顧:WTO規則允許對發展中國家在爭端處理上給予一定靈活性,包括執行裁決的期限更長,談判過程中更多的技術援助。

        4. 援助與能力建設:發展中國家還能從WTO與相關機構獲得資金、技術培訓等支持,以增強其在全球貿易體係中的競爭力。

 

可以說,這些特殊待遇在中國加入世貿初期具有巨大意義。彼時中國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市場經濟體製剛剛起步,大規模開放意味著產業競爭壓力巨大。如果沒有過渡期和優惠安排,中國製造業和農業可能無法承受衝擊。然而,20多年過去,中國經濟總量躍升至全球第二,外貿額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再繼續要求照顧,在國際輿論場上就顯得越來越難以服眾。

 

官方表述是主動擔當,但背後原因遠不止於道義感WTO近年來陷入嚴重功能危機,尤其在爭端解決機製和談判進程方麵停滯不前。美國及一些發達國家,一直強烈批評中國利用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取不對稱利益,並要求對中國施加更多義務。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預先宣布不再謀求新的特殊待遇,其實是先發製人。與其等到被動地在WTO改革中被貼上拒絕承擔責任的標簽,不如主動聲明,至少可以掌握輿論上的主動權。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美國屢次點名批評中國濫用發展中國家待遇。歐盟則在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議題上要求中國承擔更大責任。中國此舉,在某種程度上是向美歐釋放善意:我並非拒絕承擔責任,而是願意在規則製定中展現靈活性。這有助於緩和中西方在貿易談判中的對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官方宣傳中,反複強調不等於放棄發展中國家身份,同時高調渲染大國擔當的形象。這一話術既可以安撫國內輿論——“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還能享受一些政策空間;又能製造一種我們主動站出來引領全球秩序的民族自豪感。在經濟增速放緩、內外挑戰疊加的當下,這種形象塑造對於國內政治穩定也有現實意義。

 

《金融時報》評論稱,中國此舉更多是戰術性的,而非真正的身份轉變。因為中國沒有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隻是說在未來談判中不主動要求新的特權。這意味著在已有的利益上,中國依然會堅守。

 

《紐約時報》則指出,中國的表態看似大方,但實際上模糊性很強。中國保留了根據行業情況爭取合理權益的餘地,這為未來留下了很大的回旋空間。換句話說,中國可以在某些領域,繼續要求差別化待遇,隻是換了一個說辭。

 

BBC評論稱,這更像是一種公關策略,既回應了西方批評,又避免了徹底撕掉發展中國家標簽的政治風險。它既不意味著中國完全承擔起發達國家義務,也不代表發展中國家群體會對中國失望。

 

中國外交話術中常見的一個特點,就是巧妙維持雙重身份。時而自稱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貧困人口、東西部差距明顯、需要時間追趕;時而又宣稱中國是全球大國,肩負責任、願意引領世界,還要為宇宙指明方向。這種兩麵性,讓中國能夠在不同場合靈活切換角色,既獲取利益,又保持政治資本。此次不尋求新特權的表態,正是這種外交邏輯的體現。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真的失去了特殊待遇?答案並不簡單。首先,中國強調隻涉及談判層麵,不涉及身份問題。這意味著在現有的WTO框架下,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可以在爭端解決、技術援助等方麵獲得一些好處。

 

其次,所謂不再謀求新的特殊待遇,其實留有很大空間。比如在數字經濟、綠色貿易、人工智能等新興議題的談判中,中國仍可能根據自身國情提出靈活性訴求,隻是不會明目張膽地打發展中國家牌。最後,即便在沒有特殊待遇的情況下,中國依然可以通過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如RCEP、一帶一路合作)獲得話語權。換句話說,WTO隻是舞台之一,中國還有其他渠道。

 

表麵上看,中國是在放棄發展中國家的特權;實際上,中國隻是放棄了進一步索要新特權的姿態。它保留了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保留了在既得利益上的堅守,也保留了未來靈活調整的空間。因此,與其說這是一次身份轉型,不如說是一場高明的平衡術:既回應了外部的批評壓力,又維持了內部的政治敘事;既展示了大國擔當的姿態,又沒有真正犧牲太多的利益。從這個角度看,這既是一種外交妥協,也是一種戰略布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還想贏兩次。不如繼續做您的大夢去吧。
irisin2021 回複 悄悄話 晚了。美國已立新規定。
一方水土一瘋人 回複 悄悄話 還要?再要可就把wto這個破組織也弄倒閉了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一邊不要臉,一邊二皮臉,這平衡術了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