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忙祭墳。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大街小巷的香燭紙錢攤位就開始熱鬧起來,還有專門的電商平台推出“高端定製冥幣”業務,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燒送專屬的紙房子、紙車子、紙手機、紙電腦,乃至——紙股票、紙信用卡,甚至還有“陰間房地產”和“冥府VIP會籍”!在一片市場經濟的熱潮中,連鬼都不能免俗,要講究資產配置、金融理財,讓先人擁有“靈界社會地位”!
最早的陪葬製度,源自殷商時期,那時候貴族死了,得用真人殉葬,給他們當“陰間仆人”。後來發現這樣太浪費人力資源,活人死了不能再幹活,國家損失太大,於是換成了陶俑、金銀財寶,讓死者在地府繼續享受生前的奢華生活。可是這帶來了一個大問題——盜墓賊太猖狂!剛埋進去的金銀財寶,第二天就被刨出來偷走,甚至連死者的棺材板都不放過。
於是,聰明的古人,發明了紙錢。反正活人也不是真的要去陰間消費,那幹脆燒個“幽靈版”的錢,讓祖宗安心花銷。至於到底能不能花,隻有天知地知了。
如果說古代燒紙錢是出於防盜墓需求,那現代人燒“紙房子”“紙手機”“紙跑車”又是為了啥?難道是死了之後還要用iPhone、住豪宅、開法拉利?答案很簡單,是商家發現了“情感消費”的金礦。
現代人的生死觀越來越模糊,很多人即便信科學,也抵擋不住對亡者的思念。於是,商家們看準了這點,大肆開發各種“燒紙套餐”。比如,基礎版:傳統紙錢 + 元寶 —— 適合普通百姓,價格親民,能夠保證死者在陰間基本溫飽;進階版:紙房子 + 紙車子 —— 適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確保祖宗在地府“有車有房”;豪華版:陰間信用卡 + 冥府貴賓套餐 —— 適合“孝心爆棚”的子孫,讓祖宗在鬼界可以“提前退休”,享受尊貴服務;至尊版:定製陰間產業鏈 —— 適合那些在世間身家過億、死後也不想掉價的家庭,陰間商會會長、地府上市公司股東、幽冥界地產大亨等身份隨便挑選!
看到這裏,你是否感受到了一股濃烈的智商稅氣息?
既然商家炒作“陰間消費”,那我們不妨假設真的有個冥界市場,並看看“陰間經濟學”到底有多荒誕。從貨幣體係來看,燒得越多,市場流通的錢就越多,通貨膨脹就越嚴重。地府的錢會不會貶值?如果所有鬼都用紙幣,那冥府是不是也要統一貨幣,發行“中央銀行幽靈幣”來維持物價穩定?
如果有的家庭每年燒千萬冥幣,有的家庭燒幾張糊弄事,地府會不會也搞“貧富差距”?那些拿不到錢的孤魂野鬼是不是得去地府討飯?既然活人已經燒出了紙手機、紙電腦,那鬼界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科技公司?冥府是不是還得有個“鬼版華為”或者“幽靈特斯拉”?
如果真有冥界市場,那可能會出現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地府商業繁榮得不行,凡間子孫卻還在努力搬磚供奉,等於活人給鬼打工!
很多人會說:“燒紙錢是孝順,是對祖先的思念,不能隨便批評。”可是問題在於,真正的孝順,應該是在世時對長輩好,而不是人死後燒幾堆紙糊弄事。古代人燒紙,至少是出於“風俗習慣”,但現代人已經知道這些東西毫無科學依據,還要不假思索地往火堆裏投冥幣,不惜花幾千塊錢定製“高端燒紙”,這已經不叫孝順,而是徹頭徹尾的智商稅了。
與其花幾千塊錢買紙房子,不如在父母健在時給他們買套真正的房子。與其燒冥幣給亡者買“陰間豪車”,不如生前多給他們買點好吃的、多陪伴他們聊天。與其把情感寄托在一堆燃燒的紙片上,不如真正為家人創造美好的回憶。
燒紙錢的風俗,說到底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合謀的產物。它本質上是一場“情感收割”,利用人們對亡者的思念,巧妙地製造了一場消費騙局。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再勸你“清明節多燒點紙錢給祖宗”,你可以笑著告訴他:“我祖宗沒在鬼界炒房,他們生前過得很好,不需要這筆‘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