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正文

沒有國哪有家?完全就是謊話!

(2025-02-05 00:03:43) 下一個

有人責問:沒有國哪有家?有人反問:大清國滅亡了,你祖先跟著陪葬了嗎?

 

沒有國哪有家聽起來理直氣壯,仿佛國大於家是天經地義的事實。如果真是這樣,清朝滅亡後,所有人的家是不是都該隨之毀滅?結果呢?大清完了,你祖先卻活得好好的,繼續娶妻生子,養家糊口,過自己的日子。

 

可偏偏,這種先有國後有家的邏輯,卻屢屢被利用,成為統治階層收割底層人民的精神武器。他們用這句話,要求普通人犧牲家庭、奉獻一切,卻從不要求自己做同樣的犧牲。這到底是愛國,還是愚弄百姓的騙局?

 

 

國家的形成,並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曆史演變的結果。早期社會,家庭是最基本的生存單位,一個個家族、部落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國家。換句話說,國家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的,而不是家庭依賴國家才能存在。

 

大清國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它曾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但最終走向滅亡。可它的滅亡並沒有導致全國百姓的家園跟著灰飛煙滅。相反,普通老百姓繼續過日子,換了個政府照樣種田、經商、養育子女。如果沒有國哪有家是真的,那麽大清滅亡的那一刻,百姓是不是都該跟著自盡?顯然不是!事實正好相反——清朝滅亡後,很多家庭的處境反而變得更好,他們不再需要為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繳納沉重的賦稅,不再需要為皇帝的私欲去賣命打仗。

 

國家不過是某種治理結構的存在形式,而家庭才是社會的真正根基。家庭是現實的,國家是抽象的;家庭是人的寄托,國家是人的工具。當有人要求你為國家犧牲家庭時,先問問這個國家到底是誰的國家?你真的能從中受益嗎?

 

統治者最喜歡用犧牲小家保大家,來動員底層民眾為他們賣命。可問題是,犧牲的永遠是普通人的小家,受益的卻是那些掌握權力的上層人士。戰爭時期最容易聽到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口號。曆朝曆代,農民被強征入伍,拋妻棄子,上戰場拚命,而統治者則坐享其成。二戰中的日本,政府鼓吹武士道精神,讓無數年輕人去做神風敢死隊,號稱為國捐軀,光榮至極,天皇和貴族的家人卻安然無恙。打仗時,普通人被送上前線,政客們卻遠離戰場,他們的家人早早移民到安全的地方,享受和平生活。犧牲的總是普通人的家庭,真正受益的從來不是他們。

 

即使沒有戰爭,犧牲小家的邏輯,依然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政府要求人民接受長時間工作、低工資、高房價、高稅收,以換取國家的繁榮;政府為了維持穩定,打壓一些表達不同意見的人,犧牲他們的事業和家庭利益。可這種繁榮穩定,最終隻是讓掌權者更加舒坦安穩,普通人反而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和動蕩。國家利益從來不是全民共享的,它通常隻是少數人手中的工具。

 

如果一個國家真的強大,它應該讓家庭過上幸福安穩的日子,而不是反過來讓家庭為國家犧牲。真正的國家利益,不是要求人民付出,而是讓人民受益。看看世界上發達的國家,它們如何運作?社會福利健全,政府的政策核心是保障個人和家庭的利益,比如提供完善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而不是單方麵索取人民的犧牲。反觀那些天天喊著犧牲小家的國家,恰恰相反,普遍充滿貧困、不公和壓迫。喊得越響的地方,犧牲越多,人民越苦。

 

不要再被犧牲小家的謊言欺騙。沒有國哪有家,是一個被政治宣傳塑造出來的謊言。國家是由家庭組成的,家庭才是社會的根基,家庭才是社會的核心,國家不過是為家庭服務的工具。如果一個國家需要你放棄家庭的幸福才能生存,那它真的值得你去愛嗎?如果一個國家不保護你的家,你為什麽要為它犧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