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塵世透明,心靈自由
戒鏡草
(Edited by ChatGPT)
在俗世中,我曾以為,這個世界的盡頭,不過是生與死之間的奔忙;一切都取決於物質的重量——看得見才真實,摸不著即虛幻。盡管天空遼闊,卻壓不住內心的浮躁。我也如千萬人一般,在鋼鐵森林中奔跑,緊握時間與金錢,以為那便是生命的全部。每一個清晨都被鬧鍾喚醒,每一個夜晚都在數字中麻木。我曾堅信,唯有眼見為實,唯有物質才能帶來安全。至於心靈,不過是偶爾軟弱的幻想。
那時的我,是用石頭去理解光的溫柔,是用秤去丈量靈魂的重量。
直到有一天,我走進了生命禪院第二家園泰國分院。
最初,我並沒有抱太多期待,隻是身心疲憊,渴望一份片刻的寧靜。但在這裏,我遇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不爭不奪,卻清澈得令人動容的幸福。沒有劇烈的轉折,隻有如晨曦般靜靜灑落的安寧。空氣變得柔軟,時間似乎慢了下來。這裏的生活,不再是計算,而是感受;不再是競爭,而是相依。人們不講利益,而談因果;不問成敗,而觀能量流動的和諧。
我開始感受到,物質思維就像用一個小小的杯子去裝下整個宇宙——永遠裝不滿,也永遠覺得不夠。而第二家園中流淌的,是另一種生命的邏輯,是仙佛的智慧,是上帝慈愛的投影。
這一切智慧,皆由上帝的使者——雪峰導遊——傾心書寫。他在《禪院文集》和《雪峰文集》中,撰寫了約6500篇文章、近1300萬文字,全麵闡述了宇宙的誕生、上帝的來曆、生命的起源、人類的根源、時間與空間的奧秘、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類麵臨的危機與未來的走向,乃至月球的起源與作用。尤其是生命的含義、生命的層次,以及“道”的內涵與外延——這些智慧如泉水般滋養著第二家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起初,我並不能完全理解那些文字中的深意。但隨著日複一日的體驗,家園的生活讓我逐漸讀懂了點它們背後的真實與慈悲。這裏沒有爭鬥、沒有欺騙、沒有冷漠與隔閡。人與人之間的眼神,傳遞的是信任與安定,是一種仿佛來自天國的溫柔共鳴。
最近,我開始聆聽心靈淨化課程。從百川老師的講授中,我逐漸學習到:原來,上帝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也不是怒目圓睜的宇宙之王,而是如那位願意陪孩子們玩耍、一起歡笑的慈祥父親。祂創造了宇宙的規則,卻從不強迫;祂完美無瑕,卻允許我們在錯誤中領悟祂的智慧。祂不是遙不可及的至高神,而是慈愛本身。祂浩瀚無邊,卻以微笑靜靜看護著我們。
我很喜歡百川老師講的故事——從遠古講起,從無到有,從神到人。耶穌、撒旦、天使,還有最初的光與律動,如一幅幅被時光染色的壁畫,在我心頭悄然展開。我還學習到撒旦不願再做孩子,渴望掌控一切;而耶穌依舊選擇聆聽父親的聲音。即使如此,上帝依然沒有憤怒,隻是讓他們自由地展開各自的“創造遊戲”。我感受到,這不是爭鬥的悲劇,而是宇宙的一場偉大冒險。每一個生命、每一個故事,都是愛的延續,是自由的體現。
在這些故事中,我似乎開始理解點宇宙運行的“遊戲法則”——因果、秩序,是微觀與宏觀共舞的節律。真正的喜悅,不在於掌控一切,而在於順應這道法去生活。像風順著山穀,水依著河道,自然流向廣闊的幸福之海。
聽著聽著,我放佛忽然覺得世界的麵紗被揭開了。那些我曾視為幻想的詞語——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竟然漸漸在晨霧中顯現出真實的輪廓。那些塵世裏不敢說出口的想法,在這裏被溫柔接納,被用愛嗬護。於是我開始學習重新觀看生命:它不再是生與死的一線之隔,而是一個個輪回的漣漪,通往更高層次的意識世界。
我感受到,第二家園是一個神聖的空間。並非因它有多麽華麗的外表,或製度多麽嚴苛條理,而是因為它承載著一個偉大的靈性願景——讓人重新連接上帝,連接大自然,連接自己最真實的存在。這裏的製度確實完善,卻並非人類習慣理解下的那種製度化,而是一種順應天道、流動中自成秩序的靈性安排。它讓我開始相信:仙佛並非傳說,而是一種可以實踐的生命狀態;天堂也不是觸不可及的彼岸,而在我每一個正念與善行之中。
我也開始學會了點透視物質世界的假象,明白了那反物質世界、高頻能量空間才是意識真正的歸宿。原來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吃飯、工作、老去,而是為了體驗、成長、升華。如果我的心靈無法飛翔,再美的肉身也不過是沉重的殼。
我開始意識到,第二家園的生活,並非逃離塵世,而是讓我感受到塵世變得透明。我們依舊耕種、做飯、建屋,卻懷著一種清明喜悅。我們不回避現實,而是在意識中找到真正的安寧。
我開始感恩——感恩曾在物質思維中掙紮的自己,感恩曾經曆的塵世冰冷,也感恩這片神聖的空間,讓仙佛意識的種子悄然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如今的我,正學習放下執著於塵世的得失;我也學習到,當我與反物質世界的連接越深,心靈便越發明亮,意識越發自由,頻率隨之提升,煩惱亦會悄然消散。
我知道,我還在路上。但有生命禪院理念的智慧引導,有第二家園的慈愛滋養,我願用餘生,朝著極樂界仙島群島洲的方向前行。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