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轉化的開始:唯有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的程序中
戒鏡草
(Edited by ChatGPT)
我曾一度以為,隻要換個地方,生活就會改變;隻要遠離塵世喧囂,心靈就會安寧。可直到我再次走進生命禪院第二家園泰國分院,我才真正明白:命運的改變,不在於地點,而在於程序;心靈的淨化,也不是源自外在的靜,而是內在意識的深刻轉化。
曾經的我,也曾在中國分院生活過。那時,盡管身處清新優美的環境,我的內心依然充滿焦慮、恐懼、忌妒與急躁——心靜不下來,對“靜”充滿誤解。我無法理解,為什麽天國的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都以“靜”為主,甚至覺得那樣的生活無聊而乏味。那時的我還不知道,唯有真正靜下來,意識才有可能發生轉化。
離開家園的幾年裏,我在俗世中工作、奔波、生存——做過機構裏的小學英語老師、外貿業務員,身處激烈競爭與壓力之中。業績、績效、獎金、職位……每一個製度背後,悄然滋生著心靈的雜草。忌妒、不滿、比較、抱怨,如野草般瘋長,而我卻渾然不覺,更無暇清理。
直到我重新來到第二家園泰國分院,重新走入這個有別於塵世的“程序”中,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外在寧靜與內在覺察。這裏的生活簡單有序:打掃、割草、種菜、種花、宣傳……沒有老板、沒有工資、沒有績效考核,因此也沒有了競爭、爭搶與焦慮。每個人都在自願地付出,因為我們都知道,這裏的真正“老板”,是上帝。
起初,我仍帶著慣性的焦躁和自我意識。但慢慢地,我開始覺察:每當我產生負麵情緒時,身體往往會出現相應的不適,如腹痛、咳嗽、受傷或胸疼等。那不是巧合,而是程序在提醒我——我的意識出了問題。
於是,我開始靜下心來反思:今天我是否貪求?是否在比較?是否有暗中的抱怨?是否執著於“應該如此”?每一次自省,心靈就像田地,漸漸顯露出潛藏的雜草。而當我一點點清理它們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明浮現——輕柔卻堅定。
我開始明白點:成仙成佛,並不是魔性一夜之間消失殆盡,而是在程序的嗬護下,一點點壓製魔性,彰顯仙性。正如雪峰導遊說過:“紅塵中難修成仙佛”。“聖人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為他壓製了自身的魔性,彰顯了自身的神性佛性。聖人絕不會因為佛魔同體而任由魔性肆意妄為。”而要實現這樣的轉化,若沒有第二家園的程序支持,沒有真正靜謐、簡潔的外在環境,我覺得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
在這裏,我第一次體會到:“靜,是最深的幸福。”靜,是一種神聖的恩賜。它給予我觀察念頭的餘裕,審視思想起伏的空間。它讓我得以思考:我的每一個念頭,是否符合天國的程序?是否在為自己的靈魂搭建通往更高維度的階梯?靜,不是無所事事,更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給我的靈魂騰出成長的空間,讓我的意識得以覺察、淨化與升華。
這樣看來,我愈發明白點,為什麽天國的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都是寧靜的——那裏沒有喧嘩的語言,沒有競爭的場麵,沒有浮躁的氣氛;有的,隻是靜的沉澱,光的流動,和愛的頻率。
我仍在學習,仍在修正,仍在持續拔除那些細微而隱蔽的心靈雜草。而這個過程,我無比珍惜。因為我深知,這正是我錯誤的意識被覺察、被糾正、被轉化的開始——而這樣的意識轉化,我覺得,唯有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的程序中,我才有可能真正開始。
我唯有不斷地感恩佛祖上帝的慈悲恩典,感恩生命禪院和第二家園的誕生,並願用餘生去淨化自己的心靈,走在歸向天國的光明之路上。
202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