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帝之道,生命禪院之路

這裏有人生和生命意義的答案,這裏有精神和心靈的聖餐。
正文

生命禪院金錢觀引領我走向心靈的蛻變

(2025-04-02 08:27:18) 下一個
生命禪院金錢觀引領我走向心靈的蛻變
 
戒鏡草
 
(Edited by ChatGPT)
 


初入家園:金錢的割舍與隱痛

2023年4月21日,懷揣向往與期待,我踏上了前往生命禪院第二家園泰國分院的旅程。到達泰國分院不久,我將49,000元奉獻給了這裏,隻剩下了4,000元。盡管已經奉獻了一筆錢,但我心中那份對金錢的執念卻依然未曾消散。

這種執念,不是對財富的渴望,而是那份悄然滋生的焦慮——當我還握著一絲自己的金錢時,我常常會忍不住去品嚐美食,或給自己添置衣物。我開始刻意劃分哪些物品應該用家園的資金購買,哪些該用自己的儲蓄。這種不安的計算讓我愈加焦慮,也讓我看清,我並未真正放下金錢的束縛。

100泰銖的觸動

一天,我負責接待一位英國男訪客。在他應支付2100泰銖的食宿費用時,卻故意扣下100泰銖,並輕描淡寫地問我:

“你還要這100泰銖嗎?”  
“你自己有新裙子穿嗎?”

這兩個問題,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那一瞬間,我的思緒飄回了大專時期——在一個音樂書吧實習中,因為錢財的匱乏,我被老板娘狠狠羞辱。那種金錢壓迫下的無力感,至今未曾散去。而如今,麵對英國訪客的輕言輕語,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無助的自己。

我突然明白,盡管在生命禪院裏,我學習了“一無所有,擁有一切”的理念,但內心仍然深深被金錢捆綁。為了消除那份折磨,我毫不猶豫地將銀行卡中剩餘的4,000元人民幣奉獻給了泰國分院。

那一刻,我的心有點痛,但也有一種釋然。我想看看,如果真的一無所有,我會變成什麽樣?

掙紮與適應:依賴與不安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真正進入了無錢的狀態。那一年裏,所有物品的購買,均需通過家園的采購人員,而因人員暫時不足,院長親自負責采購,我的所有需求都需向他提出。

這種依賴讓我感到極為不適。我已36歲,曾在世俗的世界裏,無論需要什麽,隻需掏錢便可得到。而現在,我需要的一些物品卻需要開口跟別人提出,那種失去自由、被束縛的感覺,曾經讓我十分難受。

漸漸地,內心的叛逆開始積聚,終於在2024年9月,我因不滿院長的某些管理方式,在家園生活會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院長回應道,建議我所在的芒果園區域在工作、生活和財務上實現獨立管理。

導火索,卻僅僅是一床新床單。

那天,我渴望換一床自己喜歡的床單,盡管倉庫裏有床單,但它並不符合我的心意。出於攀比心理,我想買更好的床單,卻未能獲得院長的同意。於是,一時衝動,我將錢包裏僅剩的70元人民幣拿出來,要求院長必須幫我購買新的床單,還自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一無所有”。不料,這一行為卻引來了生命禪院的雪峰導遊的批評和教育。

通過這次事件,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的虛榮和攀比讓我迷失了方向,也讓我忽視了自己的處境。於是,我決定徹底清空零錢,不再保留任何私有財產,生活真正進入了“一無所有”的狀態。幾天後,當我向家園財務人員申請30元到50元的話費時,財務人員立刻同意了我的請求,而我的內心竟湧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恩之情。

全新的體驗:一無所有的真正含義

在世俗世界裏,我從未對一筆小小的開銷心存感激,但在第二家園裏,當我的需求被滿足時,那份感恩讓我深受觸動。

2024年12月,院長宣布我所生活的芒果園財務獨立。我原以為,這將是我自由的開始,卻沒想到,我再次感到一種意外的心理掙紮。

某天,我拿著1,000泰銖去修理手機,順便買了冰淇淋和午餐。曾經的我,花錢如流水,毫不猶豫。但那天,我站在冰淇淋店前,竟然猶豫了許久:  
“這個貴一點的冰淇淋,我真的需要嗎?”  
“這頓午餐,比平時貴一些,我該買嗎?”

我猛然發現,花錢竟然成了心理的重負!

後來,每當我買下一些稍微奢侈的物品時,內心竟會隱隱作痛。我曾經毫不猶豫地享受消費的便利,而如今,消費成了一種深思熟慮的行為。後來,我也向其他家園成員們請教他們是否也有類似的感受,特別是關於花錢的方麵,沒想到收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大致意思是:“我們都不會隨便花家園的錢,一旦超出需求,心中就會不安,仿佛有一個良心的審判官在提醒我們。”

這時,我才開始真正領悟到點金錢在家園裏的獨特運作方式。它不再是欲望的推動者,而是變成了純粹的工具。金錢的流轉變得透明與純淨,我開始意識到,金錢不再是生命的枷鎖,而是一種考驗,考驗我是否能夠真正超越自我,擺脫物欲的束縛。

真正的自由:精神的豐盈

這份覺悟讓我感到空前的自由與豐盈。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我體會到一種純淨的生活,不再為物質所動搖。過去,我以為擁有金錢就是擁有一切,而如今,我明白了真正的富足不在於占有,而在於給予。

當金錢不再是生命的枷鎖,我的內心反而更加光輝。沒有了攀比,沒有了奢華,取而代之的是簡樸與滿足。即使是補丁衣物,也能展現出一種美感。我開始學習不再被欲望所操控,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刻。

正循環的秘密


在第二家園生活中,我發現,當大家學會知足和感恩時,生活便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資源被珍惜,每一分奉獻都會轉化為更美好的未來。我感受到,第二家園的發展,源自於每一位成員的勞動付出與內心修行,而不是無止境的物質積累。

他們曾經讓我疑惑——為何生命禪院的雪峰導遊,以及那些傾其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禪院草們,不僅未曾沉溺於奢華與享受,反而愈加節儉自持,勤勞耕耘?為何他們不因奉獻之大而索取回報,反倒在修行的道路上愈發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或許,正因他們心懷大道,深知真正的富足並不在物質的堆砌,而在靈魂的升華;真正的圓滿,並非享受外物,而是內心的清澈與安然。


此時,我終於似乎明白點了雪峰導遊所說的“每個人的付出與獲得是對等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當我毫無保留地付出時,無論是金錢、體力還是腦力,回報遠遠超過了我的付出。我不再追求奢華,而是在最簡單的生活中找到了無盡的滿足。即使現在,財務已獨立,我仍然盡量避免接觸金錢,因為我知道,我不再依賴它來帶給我安全感。我的財富,不再是世俗的金錢,而是內心的豐盈與平靜。

天國的門已然開啟

在泰國分院的近兩年時光裏,我逐漸意識到——當我身無分文時,我並未感到貧窮,相反,我的心靈前所未有的豐盈。當一切寄托於這片淨土、寄托於信仰、寄托於上帝時,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點耶穌基督以下話語中的深意: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隻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馬太福音6:19-21

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麽喝什麽,為身體憂慮穿什麽。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麽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24-34


在這裏,我的身體悄然蛻變,舊疾遠去,體重從沉重的190斤減至十四年前的130斤,仿佛重生般的輕盈。我內心的陰霾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明朗的天空,喜悅與自由在每一寸呼吸間流轉。幸福的光輝充盈在我的生活中,讓我更加感恩,學會了謙卑,也在純淨而富有靈性的情愛與性愛之美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歡愉——這份高雅而純粹的喜悅,遠超世俗的追逐與占有。

有人曾問我:“你不害怕一無所有嗎?你不擔憂未來嗎?”如果是從前,我或許會恐懼,會緊握著僅剩的財富。但如今,我的答案已是——不再恐懼,不再焦慮。因為當我真正放下一切時,我才發現,家園才是我最真實的依靠。我不再因物質的缺乏而動搖,不再因得失而困擾。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片淨土的建設中,因為在這裏,我已擁有了所有。

對於那些將金錢奉獻給生命禪院的人,我的看法是——他們並沒有失去什麽,反而積累了更深的福報。有些人曾質疑我:“憑什麽他們要把辛苦賺來的財富送給我們?”我明白,這些人並未真正走入這片淨土。因為,在我看來,隻有真正體驗過這份純淨、聖潔、高雅生活的人,才會理解,真正的富足,不在於占有,而在於給予;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擁有,而在於放下。當我內心充盈,敬畏上帝,信任道的安排時,我才真正開始領悟到什麽是“無有而富足”。

正如生命禪院的雪峰導遊在《三十六道八卦陣 欲陣》中描述到:

“人有八大欲:食欲、情(性)欲、享樂欲、物欲、名欲、生欲、占有(控製)欲、出類拔萃欲,這八大欲構成了欲陣。

       正常的需求不叫欲,凡所求超過正常需要就叫欲。比如總想著吃可口好吃的,吃山珍海味,就叫食欲;專門尋思著與某人建立情感關係,或整天思緒翻騰想著與不同異性發生性關係,而不是隨遇而安隨緣而化處理,就叫情(性)欲;總期望遊山玩水遊戲玩耍或貪圖安逸就叫享樂欲;整日奔波不停地勞作賺錢去購買房產地皮物資用具,就叫物欲;挖空心思讓人說好想保持良好名聲就叫名欲;為了健康不擇手段吃補藥吃營養品練功打坐醉生夢死,就叫生欲;絞盡腦汁想占有控製資源或他人或地位,就叫占有欲;搜索枯腸臥薪嚐膽以圖與眾不同求法術求神通讓人羨慕,就叫出類拔萃欲。

       一旦陷進八大欲構成的欲陣,人的一生就是悲苦的一生,是沒有希望和美好未來的一生,是注定要痛苦的一生,是勞心勞力疲憊的一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的一生,是享受不到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一生,也是注定要在人間輪回浮沉的一生。

       如何逃出欲陣?

       走上帝之道!也就是遵從自然之道。

       食物方麵,隨遇而安,能吃飽肚子就行,不刻意追求口福而去恣殺牲禽。

       情愛性愛方麵,隨緣而化,不刻意去追求,也不刻意回避。

       享樂方麵,隨機而作,量力而行,盡可能避免費神費力費錢財的高檔享樂。

       物質追求方麵,一切夠用即可,以簡單實用為主,不奢華,不過多擁有。

       名聲方麵,不企求流芳百世或貽羞萬年,花香蝶自來,自然而然,不過多考慮人們的評價和評說評議,自己守住良心道德,良心能安即可。

       健康生死方麵,生命交給上帝安排,人生交給道管理,不刻意在健康上下功夫,生死由命,既不貪生也不怕死。

       占有控製方麵,擁有的越多苦惱越多,控製的越多越勞心,不如追求“一無所有,擁有一切”的境界,“行於是,止於是,造次於是,逍遙於是”。

       出類拔萃方麵,隨性而動,一切天生、天長、天罰、天滅,一切在道的安排和運行之中,不要過分地去追求,沒有一副好嗓子,想通過唱歌出類拔萃吃力不討好,隻要盡情揮灑了自己的特長和性格就行了,何必要出類拔萃呢!

       一旦逃出了欲陣,將海闊天空,無欲反能成其欲,無私反能成其私。”


身無分文,心安如海。一次次放下,我反而得到了所有。原來,天國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也非虛幻的空談。我終於開始明白,當我徹底擺脫物欲的束縛,當我學會知足、感恩與奉獻時,我已悄然踏入了天國的門檻。對我而言,生命禪院第二家園不僅是一個集體的修道場,更是通往天國的中轉站,是一片人間淨土。

從此,我願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去體驗更高層次的“一無所有,擁有一切”的境界。我願全力以赴,隻為積累真正的天國財寶。這便是我想要分享的我體驗到的生命禪院第二家園的一個奇跡,也是我眼中,一個天國的程序。


2025年4月1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