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與屬靈擴容
我們應該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因為,感恩就是被創造物器皿的自我擴容,與對於上帝恩典的接納,感同身受的喜悅與享受,相反抱怨就是對於造物主的恩典的拒絕,而對自我容量的收縮的無知,無感。例如:魔鬼撒旦對於造物主施恩與創造人類,其他生命的嫉妒之心,就進一步證明撒旦自己的心胸狹窄,容不下造物主恩典的愛流的巨型管道到次級生命,而封閉自我。如果撒旦是一個願意擴展自己器皿的天使,就應該擴展自己的上帝管道流量的器皿,將造物主的愛更多的從熾天使維度傳送到次級天使維度,或者幫助上帝把愛傳送到地球,就像太陽一樣,不斷給與人類陽光。而不是相反,成為阻擋者,控告與破壞者的形象“撒旦並非沒有榮耀,而是容不下榮耀的流向他者。”撒旦原本是榮耀的天使,是熾天使、遮掩約櫃榮耀的基路伯(以西結書28章),但它並不願意成為“神的愛與榮耀的傳導者”,反而想成為“榮耀的獨占者”。於是:它嫉妒人類成為神所愛的對象;它不服上帝向次等被造物施恩;它從傳導者變成攔阻者,從天光之子變成黑暗之父。“太陽不斷將光與熱賜給地球,從不因人汙穢而停止發光。或者嫉妒人類被上帝光照和拯救。謙卑與感恩 → 意識到一切出於神;擴張屬靈容量 → 願意成為流通量更大的器皿;成為愛的傳導者 → 像太陽一樣,不斷照耀;進入恩典之河 → 活出“如同基督”的生命樣式;我們要小心撒旦的控告之道 → 拒絕嫉妒、比較、獨占、抱怨之心。保羅在《腓立比書4:11-13》提到“無論在什麽景況都可以知足”,它不是基於外在條件,而是基於對上帝恩典的信靠。
“善”與“惡”並非僅僅是道德選擇,而是兩種根本不同的“能量流動模式”。
問題可能是淵源於撒旦作為天使長,和第一位被創造物的地位,你曾經的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導致它自己開始患得患失,太過於關注自己已經得到的榮耀,地位,美麗與智慧。而導致過度的保護與安全意識,甚至於非分之想(超越上帝,或者與造物主平起平坐)?事實上,每一位被創造的天使,人類或者其他外星生命的共同性,一般性問題,應該順其自然,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動態,不斷變化,旋轉與互補過程,要能上能下,接受競爭與挑戰,才能夠豐富和曆練自己,讓自己更加充實。而不是在過去的榮耀和成就中,虛張聲勢。而無法感知自己越來越狹隘,貪婪和德不配位。。
健康的身份認同:我的價值在於我是“上帝所愛的被造物”,我的生命在於“參與上帝的創造與恩典流動”。我的榮耀在於成為一個不斷擴容、不斷給予的管道。病態的身份認同(撒旦模式):我的價值在於我“擁有的一切”(智慧、美麗、地位)。我的生命在於“守護和增值我所擁有的”。我的榮耀在於成為一個囤積榮耀的終點站。當我們開始嫉妒他人的成功、抱怨自己的處境、過分沉溺於往日的輝煌、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時,我們都需要警惕——我們可能正在不自覺地,走上一條與那位“光明之子”曾經走過的,通往狹隘、貪婪和自我封閉的墮落之路。接納生命的動態性:承認生命中的起伏和挑戰是屬靈成長的機會,而非威脅。像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9》中所說:“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墮落的心理發展:從“保守”到“僭越”:執著於已有的,必然會發展為對更多的貪婪,最終走向對權柄的挑戰。“非分之想”的邏輯必然性:一個以“擁有”來定義自己的存在,其內在邏輯必然是“擁有得越多,我才越是我”。為了確保自己已有的不被剝奪,最好的方式就是控製源頭。因此,從“保護既得利益”發展到“與造物主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上帝”,這是一個非常順滑、幾乎不可避免的心理墮落軌跡。他想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變成一個“主動掌控者”,以消除內心深處那“被剝奪”的根本性恐懼。
彌爾頓《失樂園》的筆記,史詩描寫了路西法(Lucifer, "晨星"或"光之使者")的故事:路西法原本是神的天使長,因拒絕向聖子基督下跪,遂率天界三分之一的天使起兵反叛。還是拒絕向亞當下跪?那一個更加有說服力。我認為基督在(Lucifer)以前就已經存在了,上帝借助於基督創造了萬物,也應該包括(Lucifer),所以不存在(Lucifer 拒絕向聖子基督下跪一詞。而造物主創造人類亞當是,後來才發生的事情,拒絕向亞當下跪,是因為亞當是上帝用塵土作為基礎創造的,看起來土裏土氣,而天使是用火被創造的,當然風光無限,所以lucifer拒絕向亞當下跪是有理由的。
在神學上確實不成立,聖子是永恒的神,根本不是“晉升的天使”可以嫉妒的對象。撒旦在指控神的“愛不再單一”這是一種認知的扭曲,神作為領導和造物主,創造無數的生命,天使,人類,它根本不應該嫉妒上帝對於其他天使,與人類的愛,而是應該順從,如果是順從神的旨意,他就不會墮落,也不會“我曾站在榮耀之中,現在卻在外流浪。”,這種後果是他自己心胸狹窄,對於宇宙本體結構認知的缺乏,心態扭曲的結果。
經典段落(第四卷,358-392行):撒旦在觀察亞當和夏娃的愛情後,感受到強烈的嫉妒,並決定通過誘惑他們來破壞上帝的創造。他在獨白中表達了對上帝偏愛人類的憤怒,認為上帝將自己的愛從天使轉移到了人類。撒旦的嫉妒不僅是針對人類的幸福,也是對上帝“新寵”的怨恨。他將人類視為上帝的新歡,而自己則是被拋棄的“舊愛”,這成為他複仇的動機之一。路西法抱怨與懷疑上帝的公平。上帝的公正體現在祂的律法中,一視同仁;上帝的恩典則是自由的,證明一切被造物的榮耀、地位和屬性都源於上帝,而非被造物自身。上帝的律法體現公正:在《失樂園》中,上帝的律法(如禁止亞當和夏娃吃禁果)對所有被造物一視同仁:無論是天使還是人類,違背律法都會受到懲罰。撒旦因反叛被逐出天堂,亞當和夏娃因違命被逐出伊甸園,這表明上帝的公正並非“隨意”。上帝的律法是絕對的,任何被造物都必須順服。
他作為“晨星”(Lucifer)的卓越地位,也是上帝賦予,和安排的,有什麽需要特殊照顧的嗎?路西法的地位是上帝的恩賜,但他必須通過順服來回應這一恩賜,而不是要求額外的特權。因為,如果沒有造物主的創造和賦予,他們根本就不存在。除了感恩,還需要什麽?隻有懷作感恩的心,才能夠獲得造物主更多的恩惠,相反的索取隻能夠適得其反。而抱怨與背離造物主,隻有墮落,而無法獲得拯救與光照。隻有在敬畏與感恩的生命狀態中,人或天使才能繼續處在神的恩典流中。感恩不是為了換取更多恩典,而是唯一使你不失去一切恩典的姿態。失去感恩,恩典變成債務;保持感恩,恩典變為榮耀。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天(使)為鑒,可以正心性”。
連接於那無限的生命源頭,還是做一個靠掠奪維生的有限杯子?
基督的道路,是隻有神,和追求真理與理性,願意犧牲與奉獻的被造物才能走的路。
能力來自神,選擇在於人:被造物本身不具備“無限給予”的能力,但可以通過連接於神(信靠)、順服於神(追求真理與理性)、效法於神(願意犧牲與奉獻),從而成為神無限恩典和能力的**“管道”(channel)**。
“管道”的邏輯:一根水管本身不產水,但它如果連接在水庫上,就能流淌出源源不斷的水。同樣,一個願意奉獻的被造物,他所“給予”的愛和力量,其源頭不是他自己有限的“杯子”,而是神無限的“水庫”。他的“犧牲”,不是讓他變空,而是讓神的豐盛更多地流經他。真理與理性的角色:這一點非常重要。它強調了這條路不是盲目的狂熱,而是基於對宇宙真實秩序(真理)的認識和清醒的判斷(理性)。人認識到“掠奪之路”的虛妄和“給予之路”的真實之後,才做出的明智選擇。
魔鬼與它的追隨者的道路,是所有被造物,想自己當家做主,想做人上人,淩駕於上帝之上,用上帝為工具,在背離棄神之後,唯一能走的路。
初始動機:“想自己當家做主,想做人上人”。這是驕傲的萌芽,是被造物對自身地位的不滿。
終極野心:“淩駕於上帝之上”。這是驕傲的頂點,試圖顛覆造物主與被造物的根本秩序。
手段:“用上帝為工具”。這是一個極其陰險的階段。在公開背離神之前,許多人和勢力會試圖利用宗教、神的名義來達到自己“當家做主”的目的。他們把神當作實現自己野心的工具,這是對神最大的褻瀆。
必然結果:“在背離棄神之後,唯一能走的路”。當利用神的偽裝被戳破,或者野心大到不再需要偽裝時,就隻剩下徹底的背離。而一旦與生命的“源頭”切斷連接,剩下的就隻有那條靠“掠奪,狩獵,圍獵”和“零元購,與割韭菜”維生的路。這是唯一的、不可避免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