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青島老友王甸基
(一)
60年前1963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在青島市立醫院附近毗鄰江蘇路聖保羅基督教堂的禹城路上的一座民國小樓裏有五個青年人正在圍著桌子專心致誌地輪流背誦《詩經.國風》。他們人手一本新版北大中文係的研究生教材《先秦文學史參資料料》。這裏是王甸基的家。五人為:
王甸基 27歲 街道臨時工
張懋祥 24歲 市南教育局工作 擅草書
崔 華 23歲 民辦中學代課教師
黃祖耘 22歲 待業青年
丁存義 20歲 待業青年
我驚異地發現27歲的王甸基臉上布滿滄桑,雙手好像幹裂的樹皮。後他自我介紹:祖籍煙台。18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校。21歲複原分配到河南省蘭考一中當中學教員。1957年反右運動由於多講了幾句話就被打成資產階級右派分子。所幸戶口轉回青島。現在街道戴帽做臨時工勞動改造。由於幹的是打白鐵燒電焊的活,所以雙手粗糙幹裂。
(二)
第二年(1964)我就業進國企當了工人。
有一天保衛科通知我去一趟接受青島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的調查。我們的古典文學小組被人檢舉,我們麵臨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社會反動小集團嫌疑。後經反複調查,懷疑終解除,我們相安無事。文革到來我們這些人從此猶如驚弓之鳥各奔西東再也不敢有任何的社會往來和接觸。
(三)
22年後的1986年我從《青島日報》上獲悉年過半百的王甸基在登州路青島粉末冶金廠工作。他的右派問題得到了平反。適逢國家改革開放的良機,他發明了一種耐腐蝕泵獲得了比利時國王頒發的布魯塞爾國際科技大獎 。他由此時來運轉成立了青島耐蝕泵開發公司自任總經理。
由於各自工作都很忙,我們二人再也沒有聚會和見麵。但我真為他命運的逆轉而祝福和高興。
(四)
幾年前在網上獲悉王甸基去世的消息。網上讀到他的許多青島老同學發布了吊念追思他的若幹資訊。他社會口碑甚好。他是我不能忘記的一個青島人物,值得悼念並特書。
半夜裏我猛然想起唐代杜甫《石壕吏》中的二句詩:“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人生苦短,應好好修行,過好每一天。
2023年10月10日 於美國佛州
謝老鄉回複。這樣說來,俺還是猜對了。俺爸也是老青島得禮賢中學畢業的。他們兩個人肯定認識。不過俺爸16年去世了。禮賢是人才濟濟的學校,師資不得了。校歌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老鄉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