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是因為讀了很多書,才覺得現在的工作丟人。”
倘若,讀書學的是,
隻接受這不接受那,前方的路越走越窄,活著沒啥意義,等,
那還要繼續嗎?
讀書,是大家公認的好習慣,
但,若
讀錯書,讀太多書,讀了沒用到,等,
是會帶來反效果。
今天,學的知識,會儲存在腦子裏,
猶如蓋磚,一塊,兩塊,三塊……
以後,便是自己走不出的‘思維牢籠’。
我們都被困在自己的思維牢籠中,
撞來撞去,又痛又累,
還不知,
這牢籠,自己有份參與建造。
書,是作者寫的,
作者在對讀者說話;
這和,
台上演講的人,教室裏講課的老師,…,站在你麵前講話的人,一樣,
都是在對對方說話;
不同的是,一個用寫,一個用講。
每個人的經曆不同,當然,作者也不例外;
個個作者寫的書,都是站在自己的思維角度,
去分享知識,經驗,論點,方法,等。
世上,沒有一本書,是適合所有人讀。
如果,你讀的書,
讀不明白,或,沒興趣讀下去,
那就停吧,
包括,我寫的貼文。
或許,你不適合讀,
或許,現在的你,不適合讀那本書。
待哪天,你需要時,再拿來讀也不遲,
別硬塞。
在‘委屈他們了。’貼文裏說過,
每個人的強項和弱項都不同,
還有,興趣也不同,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書,讀才有用。
讀書學的知識,
不是 Output,
是 Input,得要自己去 Process,
得知道,
知識,由來如何從 0 到 1,運用如何從 1 到 0。
我們通常是讀,讀,讀,
很少去理解,書裏的知識,
是誰創造,怎麽來的,內容本質,等,
如何從無(0)到有(1)。
因為,不知道不清楚,
所以,
學了,用不著;
學了,不會用;
學了,用錯了。
讀書還蠻像談戀愛。
若沒先理解知識的由來(不理解另一半的需要),
就直接跳去運用某知識(給的不是另一半要的),
結果往往都會令人頭疼(唉,吵架了)。
隻有,用心理解過知識的由來,
才會懂得,在啥情況下可用,在啥情況下別用。
反之,
即使讀了很多書,也會落得一場空,
額,不,或許更糟。
我們認為,書讀得越多,越聰明,越智慧,
未必。
若,知識,隻進,不出,
那,學到的知識,
便會形成,上麵說到的,
思維牢籠。
這牢籠的威力可大了,
時刻地,無形地,影響著我們做的任何選擇。
例如:‘這不是注定,那是啥?’貼文裏說的,
我們理解自己為個體,以致做啥都自我為中心,
而不知卻做了,很多連自己都搞不明白的錯事。
不知你是否懷疑過,
自己腦子裏的知識,是正確,還是錯誤?
特別是那些,你堅信的,對,應該,就是那樣,什麽的。
讀書,
理解了知識的由來,如何從 0 到 1 後,
別停,
請繼續,
從,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自然環境,等,中,
去思考,
如何把那知識(1),運用在生活中(0)。
腦子,也是身體的一部分;
在‘我不能吃,不能這樣?’貼文裏說過,
健康的,是得符合宇宙規律:1(進)-1(出)=0。
知識,進 - 出 - 進 - 出……
腦子才會,運作順暢,時刻清醒,
這對天天都得做大大小小選擇的我們來說,
太重要了。
如前所述,
如何選擇,取決於,如何思考啊。
好的書,對的書,適合自己的書,
像是夜晚街邊的路燈。
路過時,在它的光底下,找到自己的燈芯,點燃。
自己有了光後,
便能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前方的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它,讓我們做自己,散發自己的光。
相反,若讀到的書,
是,吹滅自己的燈,依賴他人,複製他人,等,
坦白說,這書,不如不讀,
因,活的不是自己。
讀書,不是唯一的學習知識途徑。
如果不愛讀書,不用緊,
可以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獲取知識,
況且,自己的生活,就是最適合自己讀的一本書。
說不定,還能創造新知識哦。
若說,宇宙是一盒顏色筆,
那,每一個顏色,
是,每一個人身上發出的光… 光的顏色,
個個人的顏色不同,
源於,個個人的命不同。
或許,自己的命,並非這社會定義的好,成功,
但,
那也隻是我們自己分別定義罷了,
老天爺沒那樣想。
在‘你?我?他?’貼文裏說過,
這一世的命,
是,自己的選擇,及,宇宙規律的運算;
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自己活著的意義。
啥意義?
做對,做好,做完,這一世要做的事。
這過程中,
有好的時候,也有壞的時候;
當壞時,當自己的燈滅時,
懂得如何再次點燃自己的燈芯,
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