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詩文

布衣白丁,華夏子孫,半生飄泊,晚晴黃昏。
正文

題畫詞:長相思·神遊楚湘

(2025-08-20 01:00:36) 下一個
題畫詞:長相思·神遊楚湘   25.6.14

武陵源*。武陵源。
縱穿天門上絕巔。凝眸萬疊山。
楚川煙。楚川煙。
夕照朦朧湘竹船,靠停雲夢灣。


注:武陵源*,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位於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之間,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麵積約500平方千米。

晉·陶潛《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5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唐· 李白《古風》:
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裏。
璧遺鎬池君,明 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唐· 王維《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鬆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更問神仙遂不還。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常時隻記入山深,清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 張旭《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唐 劉禹錫《桃源行》: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語委曲問世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鐙爇鬆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光蔥籠開五雲。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迷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尋無蹤,水流山重重。

宋梅堯臣《桃花源詩》:
鹿為馬,龍為蛇,鳯皇避羅麟避罥。天下逃難不知數,入海居嵓皆是家。武陵源中深隱人,共將雞犬栽桃花。花開記春不記歲,金椎自劫博浪沙。亦殊商顏采芝草,唯與少長親胡麻。豈意異時漁者入,各各因問人閑賖。秦已非秦孰為漢,奚論魏晉如割瓜。英雄滅盡有石闕,智惠屏去無年華。俗骨思歸一相送,愼勿與世言雲霞。出洞沿溪夢寐覺,物景都失同回槎。心寄草樹欲複往,山幽水亂尋無涯。

北宋王安石《桃源行》: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郞漾舟迷逺近,花間相見因相問。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一沾巾。重華一去寧複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唐 韓愈:
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流水盤回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文辭。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恍惚移於斯。架岩鑿穀開宮室,接屋連牆千萬日。嬴顛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種桃處處惟開花。川原近遠蒸紅霞。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聽終辭絕共淒然,自說經今六百年。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人間有累不可住,依然離別難為情。船開棹進一回顧,萬裏蒼蒼煙水暮。世俗寧知偽與真,傳者武陵人。

相關對聯
其一,上聯:水流花放;下聯:路轉風回。——佚名
其二,上聯:山鳥似欲啼往事;下聯:桃花依舊笑春風。——佚名
其三,上聯:竊怪當日仙人,獨思漁夫;下聯: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佚名
其四,上聯:紅樹青山斜陽古道;下聯: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佚名     資料摘自網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