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在2025年4月2日宣布的對等貿易關稅政策與上世紀20年代胡佛總統簽署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1930年6月17日生效)在目標、背景和執行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不僅反映了兩個時代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以下是對兩者的對比分析及結果預測,基於截至2025年4月5日的數據和趨勢。
一、政策背景與目標的差異
-
經濟背景
-
胡佛時期(1929-1933):美國正處於大蕭條初期(1929年股市崩盤後),失業率飆升,工業生產下滑。胡佛試圖通過高關稅保護國內農業和製造業免受外國競爭,挽救就業。當時美國是淨出口國,出口占GDP比重較高(約5-7%),依賴歐洲市場。
-
川普時期(2025):美國經濟雖麵臨通脹壓力(2025年預測CPI上漲0.7%,Goldman Sachs)和貿易逆差(2024年1.2萬億美元,USTR),但整體增長韌性尚存(2024年GDP增長約2.5%,商務部)。川普的政策是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推出,美國是淨進口國,進口占GDP約15%,出口僅占11%(2024年數據)。目標不僅是減少逆差(如對中國的5400億美元),還包括逼迫製造業回流和增加財政收入。
-
政策目標
二、實施方式與範圍的差異
-
關稅水平與靈活性
-
覆蓋範圍
-
國際反應機製
三、全球經濟環境與技術條件的差異
-
貿易依存度
-
技術與供應鏈
四、預測結果的差異
-
胡佛的結果回顧
-
川普的可能結果
-
短期(2025-2026):
-
中期(2027-2028):
-
製造業回流:關稅可能激勵部分企業遷美(如特斯拉考慮墨西哥工廠轉美國),但自動化削弱就業增量(第一任期鋼廠就業未增)。
-
貿易調整:各國或妥協(如印度降摩托車稅)或繞道(如越南出口轉泰國),逆差可能小幅縮減(2024年1.2萬億或降至1萬億)。
-
財政收入:關稅或增5000億美元(吳嘉隆估算),但不足抵1.9萬億赤字(2024財年)。
-
長期(2030後):
五、結論與預測
不同點總結:川普的對等關稅比胡佛的壁壘政策更靈活、針對性強,且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談判為後盾,而非單純封堵。胡佛麵對的是出口依賴經濟和金融崩潰,川普則利用美國進口市場主導權施壓。
結果預測:川普不會重演胡佛式大蕭條。短期陣痛(通脹、股市震)難免,但中期可能換來製造業回流和貿易再平衡,長期或促成新秩序(如朋友圈洗牌,秦鵬分析)。關鍵變量是報複烈度和談判成果中國、歐盟若硬抗,成本共擔;若妥協,美國小勝。你覺得哪個國家會先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