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城頭以及各類網絡上競相刊登瓊瑤自殺的消息,為啥我就一點不意外呢?青蔥歲月裏聽到三毛自殺,我好像很惋惜。現在過了天命之年,對於瓊瑤選擇自殺不驚訝也不意外,她看透人生,把自己了結對自己是最好的交待。至於她的家人,愛人,朋友等等,其實都跟她無關。雖然說自殺這行為很絕決,而且是非常讓人詬病的方式。但對於已經解脫的瓊瑤來說未必不是她最希望結束生命的方式。就像她遺書裏說的,她這一生豐富多彩,能愛,能狠,能笑,能歌,能感知世俗紅塵,那麽偏偏然離開也是瀟灑。
英國議會也正在討論協助死亡是否可行,如何讓人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這個命題我想每個人都會在不同時間段問自己。真的要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強靠著機器來維係生命嗎?人生不過幾十年,沒人能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就算AI強大能幫助提高醫學技術,新的病毒還是會不斷湧現。如果疫苗沒有及時研究出來,那麽感染上病毒後,你,我又會如何麵對死亡呢?
死亡教育其實就跟性教育一樣都是避不可避的,但現在的學校生理衛生課是有,但如何看待死亡,如何麵對死亡,這些幾乎從沒涉及到。並不是說要給小學生灌輸生與死這種命題,而是在一定年紀或一定的契機下,成年人確實需要跟孩子們談論一下這個話題。當家族裏有親人離世時,不要把孩子推開,讓他們麵對,這可能就是最活靈活現的現身說法。當然我們會為離去的親人流淚,難過,這是人之常情。不要逃避,麵對才是最積極的做法。我始終記得我7歲時奶奶去世時候的光景,那是我有生第一次麵對死亡,感覺天都快塌了。
人生無常,除了生死,再無大事。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