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經典台詞之一:不向人借錢,因為借錢會讓你忘了節儉; 也不借給人錢,因為它會讓你人財兩空。隻是現實生活中,不向人借錢,這相對容易做到,因為這是可以自控的,但不借給人錢就相對有難度了,特別是當你的親人,問你借錢的時候。
那日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談到了她近幾日的煩惱:國內的妹妹向她借幾萬美金買房。金額不算少,是她可以承受的。可如果按照救急不救窮的原則而言,這個錢應該不借。但那是她的妹妹。就親情而言,妹妹已經開口,做為姐姐是應該借出的,因為借出這個錢後並不會影響她的生計。可是她糾結了,不知該怎麽做?如果借出去了,她擔心她妹妹的經濟能力能否還回,而且她的七大姑八大姨今後也就有可能向她借錢了。說實話,此話題我無法給出任何建議!
想當初在我們自己買房的時候,也曾向朋友借了一點錢周轉,兩個月後加上利息還給他們了。如果本著救急不救窮的原則,朋友應該可以不借給我們。試想,如果當時他們推辭了未借給我們,我相信我們會理解,但我們之間的關係會一如既往嗎?我不知道!不是說“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嗎!
相對而言,借錢給朋友,在了解他/她的經濟實力和為人的基礎上,容易做出決定。而讓人苦惱的便是國內的親人,特別是兄弟姐妹,如果他們的經濟實力大大低於我們自己,他們想從你處借錢做生意或買房時,這就難以決定了。這是算窮還是急呢?他們借錢做生意就是為了變窮為富,買房也是為改善生活,所以說是"急"也可以算作是。隻是當你借給他們時,什麽時候可以還回就是未知數了。 如果你隻借給他們部分所要的,你得到的可能是抱怨,但如果是外人能給借給他們你所能借給的,他們一定會感恩戴德, 這應該就是期望值產生的落差吧!因為做為親人,你所做是理所應當的,理當比外人做得好。將心比心,他們有所抱怨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又一想,與其最後被埋怨,不如一開始就拒絕。當然,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對於幫助和養育我們的人,就另當別論,一定要義無反顧盡力相幫了。
最後,為了寬慰朋友,我告訴她:如果你不時遇到有人向你借錢,也可以算作一種甜蜜的煩惱,它至少說明兩件事:
第一,你一定人緣很好,樂善好施,所以別人才會向你開口;
第二,你的經濟實力一定是杠杠的,沒人會向衣不蔽體的人借錢。
Be a lender or a borrower,這是一個問題了!
enemies.
我的方法是,自己沒有餘錢,但可以代從銀行借錢,讓親戚按銀行要求每月換。
或者說,5萬沒有,隻有1萬或5千,可以送,不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