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聞遐邇的錫安公園, 是1858年摩門教白人探索進駐時取的名字,意為“聖地, 避難所”, 為向往之地. 於1919年成為國家公園. 2024年遊客約5百萬, 是美國63個國家公園中遊客第二多的.
見到了大而圓的Checkerboard mountain棋盤山, 好大一座山, 光光的無樹, 其上有橫與豎的裂痕格子, 存在於群山間. 橫格子是水平的岩層有不同, 縱格子來自雨水冰雪造成裂縫, 間隔比較均勻, 確實好似巨大棋盤. 世事如棋局, 天地之間, 誰執棋子, 誰是贏家.
過了一隧道, 較短, 從這頭差不多就能看到那邊盡頭的光, 車一開而過. 正疑惑,以為是那條大名鼎鼎的隧道, 又鑽進極長的一個, 這才是正主, 叫做Zion-Mount Carmel Tunnel, 是1920年代修的, 約1.1 miles(1.8公裏), 是當時世界上最長最難的之一. 感覺上要開很久, 開車人的眼睛也有個適應過程. 隧道中間鑿開有多個通風通光的窗口, 饒有興味地稱之“鑿壁偷光”, 有一兩處有給人停下觀看外景的小區域,但須車流量很小時才有機會.
華彩樂章是Canyon Overlook point, 錫安公國的代表性景點之一. 這條trail線隻有1 mile長, 遊客喜愛度為4.8/5. 它有坡度, 有紅岩,有砂石,有峽穀, 有轉折,最後到達一個山頂處,三麵絕壁,遠望車似蟲,路似帶,見小溪,更見平的山穀兩旁聳立的不盡高峰, 輕風拂麵, 美哉!
一對穿著Stanford恤衫的老頭老太輕鬆瀟灑地坐在懸崖邊石頭上, 他們從加州過來, 精瘦的戶外達人的打扮, 同他們攀談了幾句. 也有許多年輕人健步如飛. 我們見到了漂亮的落日餘暉打在紅與白的山頭上, 巨影慢慢吞掉峽穀中的一切和山峰. 返回時見著一個小年輕興高彩烈地從山腳下舉著一盒披薩上山去.
這裏是科羅拉多高原Colorado plateau, (北部鹽湖城)大盆地the basin, 與(南部)沙漠的交匯地帶, 地形地貌複雜.
錫安的山主要特征是, 紅黃褐白的彩色砂岩頁岩為主, 好似千層糕. 地質學家在Zion劃分了9大岩層. 每層又各是一組岩石. 在南猶它與北亞利桑拉地區, 岩層侵蝕暴露有不同,形成大台階地現象the Grand Staircase.
這些皆是地質上“沉積, 抬升,下切, 侵蝕”作用的結果, 這個過程被叫做 DUDE (Deposition, Uplift, Downcutting, Erosion).
另外的特點是高度差很大,絕壁陡峭, 仰望角度大,壓迫感很強. 而山峰腳下有小平地,即平的山穀,這很難得. 其他周邊地區的山穀是V字型,難以交通,沒土地種糧食和住人.
Zion這邊峰頂至河穀底, 最大高差可達800多米, 但在很小寬度範圍之內, 仰望角輕易達50度乃至80度. 作為對比, 大峽穀the Grand Canyon, 雖高差可達1600米, 但是在幾個miles的寬度範圍內達到, 而顯得相對不那麽陡了. 當然大峽穀的長度非常巨大, 達270多miles, 在太空都能見到.
開往公園口的小鎮Springdale. 在Visitor Center轉了一圈,摸清道路,明白明晨如何正確找到免費停車位.
旁邊有出租登山涉水裝備的小店, 眾多拿著"打狗棒"(趟水用的手杖棍子)的遊客,喜氣洋洋. 也不必尋找,鼻子早就告訴你周遭許多餐廳飄來燒烤的香味,看來每個景區旁都是如此如彼.
我們去check-in 酒店. 特意交待明日早餐不會在酒店裏吃,為我們準備一個早餐bag好帶走. 這是一項很好的服務service.
次日, 六點半我們已開到停車場.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遊客有車位. 等Shuttle的遊客眾多,都井井有條,還算安靜.
先遊Upper Emerald pool trail. 翡翠池瀑布步道長約3 miles, 難度中等, 景色宜人.
路邊多細沙, 長有仙人掌,絲蘭,和其它灌木. 幹旱少雨惡劣環境生長的劍麻一樣形態的Agave龍舌蘭號稱“百年長生”, 實際能長二三十歲,會某年突然長出極長的花柄,轟轟烈烈開花結籽,然後整株死去.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各有命數,信乎.
接著去了Narrows, 在#9號Shuttle stop下車, 人很多, 熱鬧,有趣. 小孩和年輕人最高興了. 這是少有的涉水步道,總長約14 miles. 但大多數人隻走其一小部分. 我們也是.
大多數地方水隻一尺兩尺深, 也有深的須遊水的. 一般杵著棍子能走,不滑倒. 但離(下遊)那個出發點300米遠即有水深1.5米, 淹到許多人的脖子了.
在Narrows最窄處隻二米, 身兩邊是四五百米的垂直山體,一百多層樓高,壓迫感極強,很刺激.
而且在自然界玩水, 是美國城裏人難得的經曆. 怪不得這兒的遊客喜愛值高達4.9/5.
在Shuttle stop#5處吃午飯. 然後去了Canyon Museum, 看圖展聽介紹.
在錫安的一些懸崖峭壁, 遊客常望見到巨大的"老鷹"在飛, 其實也有可能是加州神鷲Carlifornia Condor, 它們的窩也建在那裏. 成年鳥的翼展8-10feet, 體重可達14公斤, 相當巨大. 這種鳥曾瀕臨滅絕, 全美隻剩20多隻了. 後來鳥類科學家把它們全抓起來, 保護性養殖.
自然環境中一對這種鳥數年才產一隻蛋, 繁殖迭代太慢. 科學家發現了它一個特點, 如果把它下的蛋拿走, 它會再下一隻蛋, 再拿走再下, 最多一個孵化季能生三隻蛋. 於是人們就用此法促使它們多下蛋, 並把拿走的蛋人工孵化育養. 這是美國曆史上最昂貴的動物拯救行動之一. 經多年努力獲得了很好的成果, 神鷲恢複達到300多隻, 從滅絕邊緣拉回來了, 盡管其數量依然少於中國大熊貓的數量, 非常珍貴. 人們開始把它們陸續放歸回大自然, 錫安就是其第一個試驗區, 很成功.
公園的Ranger知道它們在哪活動頻繁, 想看到可以去問問. 當然你最好有望遠鏡, 有識辨它的能力.
錫安國家公園還可能見到大角羊Desert Bighorn sheep, 走高山峭壁如履平地, 算比較希奇又優美上鏡的, 在Canyon Overlook point及東邊就有人說見過. 另外騾鹿,火雞等很常見, 不怕人, 在遊人之中傲然而行,或巋然不動,目中無人.
我們走了沿著Virgin Creek處女溪的Tara's trail,平地的,較短. 然後又走了 Watchman trail. 都非常美好. 在Zion這個大環境中, 360度無死角,何時何地, 每個方向上都是大片, 都是美圖.
在緊臨訪客中心的地方有很大的camping區, 還在增修.
第三日,早晨也拿了breakfast bag. 去走名氣最大的Angel's landing trail 天使降臨步道. 是在#6號Shuttle stop下車.
這個步道4.5miles, 難度大, 相對高差約500米, 一般要花5-6小時.
日照金山已是平常景. 先開始是長長的反複的緩慢爬升路, 又經過有一種稀有貓頭鷹owl巢穴的Quiet zone, 安靜的峽穀. 然後走過了讓人轉暈累到迷糊的Walters Wiggles 21道彎, 到達叫作Scouts lookout的平台望峰石.
向西去可繼續走West Rim trail. 向東再往上就是“天使降臨點”登頂峰的最後半個mile, 是要有抽簽拿到permit的,有Rangers在那攔住檢查.
抽簽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在一個季度(3個月)前在網上抽, 另一種是攀登日的前一天網上申請抽簽, 4pm出抽簽結果.
順利登頂,安全返回. 以後再詳細敘述. 頗多感慨, 確實是北美最危險的兩條步道之一. 無限風光在險峰. 有能力者值得嚐試. 不提倡不鼓動呈強勉力而為. 畢竟過去二十年死了十幾個人在這一段路上, 有心髒病發作的, 有失手滑落的, 也有可能自我了結的, 令人唏噓. 尊重別人命運.
說起來,錫安的每條步道trail都很有名, 被各種媒體文章反複介紹過. Sentinel Peak trail已關閉,前幾年還開放的. 自己去探索,可以的,須手腳並用在舊trail痕跡中爬上去,景色絕對值得你的努力. Oberservation point也須走個8 miles來回, 爬升2000 feet, 是最現象級的步道之一.
因為岩壁陡峭, Zion也是攀岩聖地之一.
Zion有多處印第安人的遺址 (Sentinel就有), 見著了宜有敬畏之心, 不可踩踏,不可取走物件. 大約一萬年前印第安人到達此地區. 一千年前的遺留物不少. 二百年前還有一些部落生活在山穀.
在美國西南部,印第安人的遺跡有上萬處, 很多有名的, 原址也未封閉保護, 隻有一個警示牌, 拉一根線隔擋一下而已. 也並不急著開發研究, 畢竟不是白人的曆史.
公園西部Kolob區域也很大很壯觀,人少,步道眾多,有時間的值得一遊. 有一個漂亮arch要走13 miles才看得到. 喜愛走長trails的絕對推薦.
年輕時一個人出發去逛一座城, 隻身入城市, 歸來不厭倦, 不覺自己渺小, 有的是興頭, 有的是勁, 一點都不累, 能窮逛一整天, 或者三天.
現在呢?有人言,"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出外遊玩, 好些年前就已變成 不太想一個人獨行, 美景要和愛的人一起欣賞才有趣. 要慢慢逛不願急行軍, 所謂“特種兵式旅遊”, 再也不願那麽嚐試. 寧願少逛幾個景點乃至一個不看亦可. 天下美景不須照, 有你齊看就最好.
記得“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與荷西定居在非洲沙漠裏也覺得美美的. 真浪漫.
這個公園值得以後再次訪問. 還有很多地方沒逛,許多步道沒走. 更何況不同季節景色不同的. 有一些著名畫家及攝影師長期居住在這裏, 創作很多以此地雄奇山峰為背景為主題的作品. 當年畫家劉海粟"十上黃山"也是類似.
後記:
許多著名景點都要抽簽,提前半年數月去抽,抽中才能去到,極端者隻有千分之一的中簽率. 風景攝影愛好者們有個“平替”equivalent理論,不用抽簽且費用便宜,景色相若,總結一下:
Canyon Overlook Point 就是Angel's Landing of Zion的平替,
Clouds Rest trail就是Half Dome of Yosemite的平替;
Buckskin Gulch鹿皮穀/Cardiac Canyon是Antelope Canyon 羚羊穀的平替;
White Pockets白口袋/South Coyote Buttes 是the Wave 波浪穀的平替;
Dead Horse Point 死馬點是Horseshoe Bend馬蹄灣的平替.
Bonneville Salt Flat, Utah是南美洲玻利維亞the Salar de Uyuni, Southwestern Bolivia, 天空之鏡 "Sky Mirror"的平替.
Black Canyon of the Gunnison National Park 與其說是the Grand Canyon大峽穀的平替, 不如說是平行的另一風格的canyon.
Angel's Landing實在驚險,我上去之後都不敢到邊上拍照。
個人感覺排序依次是:Yellowstone, Arches, Zion, Grand Teton and Yothm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