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有的放矢變成有地放屎——一部被審查體製篡改的小說,是如何變成垃圾信息流的?

(2025-10-23 18:32:43) 下一個

“有的放矢”是寫作的理想;

“有地放屎”是現實的歸宿。

一部小說,從作者手中誕生,穿越防火牆與命運,最終落地於一塊被審查養大的平台土地上——在算法的溫床中發酵、變形、發臭。

它不再為啟蒙,也不為記憶,隻為點擊率與爽點。

這,就是《邊界三部曲》的遭遇:

一個原本鋒利如刀的故事,最終被改造為一坨“適合閱讀的內容”。

 

四年前,《邊界》在牆外悄然問世。

在亞馬遜、Google Books、Apple Books 和華語文學網站和海外中文網站上,它被瀏覽、標記、評論、批判。

它不是暢銷書,也不是主旋律作品——

沒有出版商,沒有宣傳語,隻有一件事:說出曆史。

 

這是一部罕見的正麵反思中國社會四十年變遷與個人命運的小說。

故事從一個銀行職員展開,延伸到他的家庭、同事、朋友,橫跨九十年代至新冠疫情,穿越北方小城、深圳、上海、北京、歐洲。

原著篇幅巨大,線索複雜,結構嚴密,細節隱藏在對話間,稍不留意便錯過真意。

語言冷靜、克製、真實,毫不炫技,也無心理獨白,如同鏡頭冷靜地拍攝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

 

然而,在簡體中文互聯網上,找不到任何原著全文或作者信息。

唯一出現的,是一個因“發布色情、淫穢、暴力內容”被封禁的公眾號鏈接。

 

幾個月後,它“火”了——

不是因為讀者找到了它,而是盜版者找到了它。

 

十餘個盜版版本出現在起點中文網、QQ閱讀、番茄小說等平台。

這些平台分別屬於騰訊、微信、字節跳動——

是中共信息管控與流量經濟的雙重神經中樞。

 

一邊是原著被封禁;

一邊是盜版堂而皇之地登上首頁、賺取流量與收益。

他們幹了什麽?

拆分章節、加爽文標題、刪“敏感內容”、替換人物動機。

把一個“少年幻滅、掙紮、覺醒、反抗”的故事,改寫成“邊緣青年在愛情與奮鬥中自我療愈”的雞湯。

 

他們不是盜版者,而是審查者與資本的合作者。

他們不隻是偷書,而是在肢解文學。

 

以番茄小說網盜版為例:

原著《流放》約30萬字,被縮改為25萬字。

原著19章被拆成75章,配上算法化標題。

原版在海外網站免費,盜版卻要充值、付費、開會員才能讀。

從刪節對比可以看出,中共極權在文學領域的五個“統治目標”:

抹去曆史記憶:刪除所有涉及反右,大饑荒、文革、嚴打、六四等真實曆史背景。

閹割身體啟蒙:把性與愛當作洪水猛獸,以控製思想。

消解財富批判:掩蓋權力掠奪與資本洗腦。

遮蔽司法腐敗:讓製度性暴力永遠隱形。

剝奪文學複雜性:讓人物成為模板,讓文學淪為宣傳。

 

在中國,文學的死法很多:

有被判“淫穢”的,有被下架的,有被活埋在數據庫裏的。

但《邊界》的死法少見:

它不是被殺,而是被解剖、重組、化妝、掛牌出售。

 

它本來是“有的放矢”,

如今卻成了算法盛宴裏的“有地放屎”。

“有地”——平台給你推薦位、榜單、更新機製;

“放屎”——刪改後的內容被分批傾倒,澆灌在你“輕鬆閱讀”的心智荒地上。

 

當你在讀盜版《邊界》,你以為你在讀文學,

其實你在吃一坨經過算法過濾的糞。

你吃得越香,

原作者就死得越徹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