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文友會群《龍年元宵網會2024》

(2024-02-21 01:15:15) 下一個

文友會群《龍年元宵網會2024》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將於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

倫敦時間13:00時正

北京時間21:00時正

隆重推出

 

主持:馮婷,巴郎

 

誠邀天下朋友們,

廣而告之,邀朋結友,

踴躍參與,熱情互動,

共同來打造一台歡樂的

《元宵網會》。

 

加我微信,入群觀看

 

 

 

 

巴郎閑話212 - 《藏寺羌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12

20231018 周三 晴陽 9 - 2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原定從黃龍景區出來,要馬不停蹄地一氣兒驅車去成都旁的青城山和都江堰。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原定3小時能逛完的黃龍景區,卻因山陡路險行路艱難,再加高原反應,疲憊不堪,進出竟蹉跎了8小時左右,直到天色向晚,互相攙扶拖拉著,來到景區出口。一則是來不及了,一則是累極生怠,畏懼再行,於是決定取消去都江堰計劃,改而向峨眉樂山而去,一路慢行,借此略加休整以恢複疲勞。

黃龍出來,西行南下。暮色蒼茫,不及返回鬆潘古城,就近夜宿川主寺。

川主寺是鬆潘北邊的一個鄉鎮,依傍岷江,與鬆潘、紅原、南坪、若爾蓋等縣相鄰,周邊有大片牧場。全鎮麵積約2千平方公裏,人口1萬餘,地廣人稀。

川主寺位於九寨溝黃龍風景區交通要道,距離適中,是最佳的旅遊住宿地,客棧雲集,硬件設施好,有電梯。隻是此處電力不足,當晚遇到停電,全鎮漆黑,幸虧2小時後,供電恢複。

川主寺海拔3000米,早晚溫差極大。有人說此地“早晚象冬天,上午似春天,中午勝夏天,下午是秋天”,所以盛行犛牛肉湯鍋青稞酒酥油茶,早晚以此暖和身子。此地也編織羊毛藏式長披風,各式各樣,將藍天白日青山綠水赤橙黃紫秋風落葉都織入其中,顏色豔麗,彰顯藏族服飾特色。其價錢也不貴,既輕薄保暖遮風擋雨,又別具一格獨特新穎,不光年輕姑娘們喜歡,男女老少,追求新奇,也多有人買來披上。在九寨溝黃龍風景區一路上,都觸目可見,五顏六色,與山水林泉秋色秋景相映成趣。

一一一一

初唐時,吐蕃王鬆讚幹布求婚不成,勃然大怒,竟起兵20萬犯境,並打敗駐守鬆潘的唐將,其氣焰囂張不可一世。唐太宗聞訊,派遣精兵強將5萬,采用漢家兵法,布置堂皇軍陣,在鬆潘外圍,大敗藏兵,並乘勝收複失地,將藏軍趕出唐境。經此一役,鬆讚幹布對唐帝國的強大心存敬畏,進貢朝拜。唐太宗也不為己盛,聖恩浩蕩,澤被荒野,將宗室女文成公主遠嫁鬆讚幹布,譜寫了漢藏睦鄰友好的新篇章。

據說,這次漢藏大戰的古戰場,就在現今的川主寺。

關於川主寺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福百姓,蜀郡先民感戴其恩德,修寺以表紀念。想來那時的建築水平,不過是類似山神土地城隍一類神廟,規模也不會太大。一直到宋朝末年的1270年,方有川主寺的正式建寺記載,藏文簡稱“卓侖貢巴”,是一座佛寺。而今,寺院占地廣大,土木結構的廟宇,房屋眾多,殿堂氣派,雕梁畫棟,雄偉壯觀。殿堂內供奉泥塑菩薩、銅鑄菩薩、木雕菩薩多尊,並收藏有唐卡400幅,經書3000卷。

當然,初唐時,不過公元600多年,那時佛教尚未流行,也就不會有什麽川主佛寺,即便有寺,也可能隻是一座小小土地廟。漢藏兩軍,當時一定是在一片開闊寬廣野地裏,逞勇鬥狠,大打出手,一決雌雄。幾十萬人的對決,一定是血流成河,白骨盈野,隻是上千年過去了,秋原蕭索,一切爭鬥,都掩坦於曆史塵埃之中了。

而今,在周圍低矮的藏族民居中,川主寺鎦金鍍彩,鶴立雞群。它是藏區有名的寺廟,名聲響亮,晨鍾暮鼓,菩薩靈光,吸引著香客虔徒絡繹不絕地前來朝拜。寺廟遠近,可見大小不一的經幡石堆,和被手磨得鋥亮的轉經筒,人們雙手合十,滿懷虔誠,排隊入寺。

川主寺還見證過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紅軍在領袖親自率領下,在這裏進行過激烈的戰鬥,翻越過長征中最艱難的雪山,跨越過最險惡的草地。中央並曾在此召開過兩次重要會議:鬆潘會議和毛兒蓋會議,確定了紅軍前進方向,製定了新的方針大計。

為了弘揚長征精神,一座紅軍長征紀念碑園高高聳立在川主寺元寶山頂,背靠雪山、森林,麵向草地、河流。紀念主碑高達40米,頂端的紅軍戰士站立銅像15米,他一手握花,一手拿槍,雙臂高舉成“V”字形,象征長征的偉大勝利。園內建立起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藝術群雕,長70米高15米,用紅色花崗岩精雕細刻組合而成。群雕中紅軍將士無堅不摧,氣勢淩霄,通過刻畫藝術形象,展示紅軍長征的艱苦曆程,將光榮的革命曆史和現代藝術的魅力融於一體,氣勢磅礴,撼人心魄。

一一一一

離了川主寺南來,進入北川。

北川山高穀狹,交通險阻,勤勞勇敢的羌民憑智慧還架起了竹索橋、“懸筒渡索”的溜索和木架的挑橋,開鑿了棧道。索橋,是將竹繩係在河穀兩岸堅固的物體上,不用鐵釘,沒有橋墩,隻是用多條竹索,並排橫跨江麵,上鋪木板,以通人畜。棧道指鑿岩成道,有的在陡壁上鑿孔、架木、鋪板而成懸空通道,有的在道路中斷之處用片石砌成保坎,將木梁置於保坎上,以便通行。今天在北川沿途,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棧道遺存。

北川,是羌族聚居之地,有著濃鬱的民族風格。

羌族,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與漢族苗族回族同樣古老。古羌從前人口眾多,主宰西戎,但千百年來,經過戰亂天災人禍,或遷徙它處或衍變成其他民族,數量極大減少。據說夏禹王、越王勾踐、秦始皇、西夏王元昊等,都屬羌人。現今統計,羌族總人口僅30多萬,有口語,沒文字。

在阿壩生活的羌族,雖然與漢藏納西普米各族雜居,風俗習慣十分類似藏族,但至今仍保留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生活文化與巫覡宗教。

羌族在生活上吃、穿、用的都離不開羊,羊是羌族的圖騰吉祥物,“羌”字,就是“羊” 與“人”的結合。羌族信奉天神,也信仰藏傳佛教。神職人員分祭司(祭天神、治病、驅鬼、祈福等)、和巫師(拜龍和諸地神、打卦占卜、經火等巫術)。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吹拂大雪山。羌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有傳承數百年的廟會,和轉山習俗,跳鍋莊、唱山歌、琵琶彈唱、吹羌笛,民俗精華薈萃一堂。在春秋的祭山會上,殺羊祭天、求神祈福。不論男女老幼,羌族都喜歡在一起跳圈圈舞蹈,一男一女配搭牽手跳舞,表示同心和睦。羌族製作有波紋的雙耳罐,用其盛裝青稞酒,在跳舞時集體飲用。“醉酒”是羌族的一大特色,不論男女,以“醉”為豪氣,常常在聚會時候酩酊大醉。

從前,羌族男人幾乎人人有佩刀,是其好鬥曆史的遺傳,也和生活上方便使用有關,比如割肉、砍柴等。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細麻布長衫、崇尚藍色、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羌人也慕紅,挑花刺繡久負盛名,常將吉祥刺繡紅綢帶懸掛於民居門框上、羊頭上、和披掛在人身上。據說婚禮中的“蒙蓋頭”禮儀,就是由羌人傳給漢人的。

羌族一般在向陽、背風、有耕地和水源的高半山或河穀地帶築屋造房,用石塊壘砌出頗具特色的居屋、廊橋集市、高高的碉樓、和厚實的寨牆,由幾戶或幾十戶人家形成自然村寨。

碉樓矗立於關口要隘,或村寨中心,多角樓體,棱角突出,外觀雄偉,堅固實用,具有獨特羌族風情。從前羌人戰事頻繁,堅固的高碉和寨牆易守難攻,部落和族人躲避其內,增加了安全係數。羌族對白石情有獨鍾,以為神聖而吉祥。碉樓上多設有塔形石龕,上置白石,為天神居所,方便羌民祈福擋災。

羌族文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嚴重破壞。近十多年來,地方當局建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搶救羌族的文化傳承。在和平安寧的今日,路過北川,處處可見各類造型獨異的仿古建築、和羌民居集點、以及各類民俗博物館,一則處心積慮地維護保留了羌族遺產,另外也當然是為了吸引眼球,招徠觀光遊客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記於 20231123

 

 

 

 

 

 

 

鬆潘川主寺:

 

北川羌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