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關ED毀約的文章,大家看看對不對

(2024-01-09 11:39:10) 下一個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又到了一年的美本放榜季,大大小小的ED offer已經陸續發到了申請黨手裏。提起ED,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排他性,一旦被錄取,一定要去報到。簡而言之,在申請ED的時候,大學就已經默認雙方簽訂了綁定協議,然而卻又有申請者想要“毀約”轉投其它大學的懷抱,殊不知,ED毀約害人害己.....

繼MIT女孩被網暴後,這兩天又有一件事情在留學圈引發熱議。

一位23屆中國學生ED被賓大錄取,在EA階段,女孩因為收到MIT的橄欖枝而轉身投向後者的懷抱,想要與賓大毀約。這件事情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大家激烈討論。

 

要知道,根據ED的規定,ED階段隻能申請一所大學,一旦被錄取,一定要去報到。簡而言之,在申請ED的時候,大學就已經默認雙方簽訂了綁定協議。

 

隻有在學生遇到經濟困難,而學校又無法提供獎學金的情況下或者學生存在某種重大緊急情況(比如生病)需要休間隔年/休假,並向學校說明情況,和學校進行友好商議,在商議後學校明確同意的前提下,學生才可以“毀約”。但據網友爆料,該中國學生家境殷實(就讀的為私立美高)。不過女生確實是Gap了一年,但是是否屬於緊急情況下的Gap year,就不得而知了。

那麽,為什麽這件事情引發這麽大的反響呢?

舉個例子,如果學生A在ED階段隻錄到了紐約大學,但是在RD階段收到了哈佛的offer,如果學生A最後沒有禁受住誘惑選擇去哈佛就讀,從法律層麵來講,紐約大學確實不能起訴他,但是他的不誠信舉動可能會影響到他的高中學弟學妹,紐大可能會把A就讀的高中拉入黑名單,來年減少錄取甚至不再錄取。

另一方麵,如果這件事情被舉報到學校,學生還將麵臨offer撤銷的風險。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尤其是對於精英大學來說,學生可以通過提前錄取(即ED)來顯著提高獲得offer的機會。

在大多數情況下,被錄取的幾率將增加三倍。對於大藤哈佛,幾率甚至要高出五倍多。

下圖是2022屆八大常春藤盟校錄取統計數據,黃色部分為RD錄取比例,綠色部分為早申錄取比例。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具體數據如下:

布朗:常規錄取率為5.7%,提前錄取率為21.0%;

哥倫比亞:常規錄取率為4.3%,提前錄取率為15.9%;

康奈爾大學:常規錄取率為8.3%,提前錄取率為24.3%;

達特茅斯:常規錄取率為 6.9%,提前錄取率為 24.9%;

哈佛:常規錄取率僅為2.8% ,提前錄取率為14.5%;

Penn : 常規錄取率為 6.5%,提前錄取率為 18.5%;

普林斯頓大學:常規錄取率為3.8%,提前錄取率為14.8%;

耶魯大學:常規錄取率為4.7%,提前錄取率為14.7%。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比起常規輪,提前錄取階段,衝名校是更有機會被錄取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麽可以看到在標化可選政策以後,今年(2023-24學年)的早申人數比疫情前足足暴增了41%。

背後的邏輯是,因為ED的錄取率原本就比常規錄取率高出幾倍,現在連SAT/ACT都不用提交了,考不出SAT/ACT的普娃也想在ED池子裏分一杯羹,導致ED賽道越來越擁擠。

但值得注意的是,ED是一對一綁定性質的,一旦學生申請了A校,就相當於向A校提交了“投名狀”,向學校表達,“你是我的首選,我已經準備好做出承諾。”

美國大學希望提高入學率,不希望成為學生的備胎,因此也更傾向於在ED輪招收更多申請者。

但總有學生以身試險,“腳踩兩條甚至多條船”。比如,在ED輪申請多個私立大學,或者ED輪明明已經幸運上岸,但並沒有及時撤回EA或者RD的申請。根據ED的規則,提前錄取要求申請者在錄取後幾周內確認其入學意向,並拒絕其他學校收到的任何錄取通知書。簡而言之,每年ED會在12月放榜,如果你在ED上岸拿到offer,你應該主動撤回其他已經遞交出去的RD申請。假如忘記了撤銷,在RD學校給你發放offer時,需要馬上主動放棄,把機會讓給更需要的同學。

再拿學生A舉例,學生A同時申請紐大和哈佛既違反契約精神,也在道德上講不過去。因為A明明前麵已經向紐大表明忠心,但是當找到更好的下家,排名更靠前的大學後,就過河拆橋,純純的“見異思遷”行為,對其他更需要機會的同學也不太公平。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但ED毀約的後果被有些人低估。

比如有網友表示,批判ED毀約行為是站在道德製高點,當學生有更好的選擇時,不需要遵守契約。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的確,每個學校的情況不一樣,有些毀約的學生確實有可能僥幸逃過“忠誠審核”,即兩邊隱瞞,也兩邊都隱瞞成功了,但一旦這種兩頭“不忠”的行為被發現,後果不止是兩所大學都將撤回offer,還將連累到高中,這也是網友們如此義憤填膺的原因。

在留言區,有知情人表示,自己知道的幾個上美高的中國學生沒去ED的大學,結果所在的美高上了相關大學黑名單。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在Quora(美版知乎)上,美國網民對這個話題的討論也熱火朝天。

一個網友透露,自己家附近的一所高中,有學生在6年前獲得 ED 錄取後放棄了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迄今為止,賓夕法尼亞大學拒絕接受該高中的任何人。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所以說,ED不毀約,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另外,美國大學也不是“吃素”的。

現在很多美國大學之間會信息共享,包括常春藤盟校和約 30 所大學組成的聯盟,他們會相互分享提前申請的學生名單與信息。阿默斯特學院招生和經濟援助部主任凱瑟琳·Katharine Fretwell在某次采訪中就證實了這份共享名單的存在。

一旦學校發現同樣的名字同時出現在他們的ED申請池裏,極有可能的情況是,兩所大學都不會接受申請人。

另外,如果你最後選擇不去 ED 錄取的學校,學校確實不會在半夜綁架你並強迫你去就讀,也不會把你告上法庭,強迫你支付四年的學費。但是,他們可能會聯係其他學校,告知他們你違反了協議,就像當地的酒館會張貼開空頭支票的人的名字一樣。連鎖反應是,其他大學可能也都會拒絕你,因為你前麵已經承諾就讀ED的大學。

此外,就像舉報A-leve考試泄題一樣,一旦發現身邊有ED違約現象,輔導員、校友,同學、家長都有權向大學申請部門舉報。

對於學校輔導員來說,意義更為重大,因為他必須保護學校的聲譽及幫助未來的申請者,因此很多學校的輔導員與升學顧問,會嚴令禁止學生ED多所大學。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ED好處多多,不僅衝名校的幾率更大,而且一旦上岸成功,意味著學生可以在高中最後一個學期,可以放鬆下來享受校園生活,不用再擔心大學申請。

但是ED也暗藏風險,不是所有學生適合ED,尤其是那些目標還不明確的學生。

杜克大學本科生招生主任Christoph Guttentag就表示:“如果學生想要申請提前錄取,那麽就值得對大學做功課。”

因為一旦學生在沒有充分了解學校的情況下,就申請ED,如果學生後麵發現學校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這種情況下,學生硬著頭皮去讀書,並不會快樂。

另外,對於需要獎學金的學生來說,RD申請也將更有優勢,因為學生可以比較不同學校在獎學金上的慷慨程度,從而做出最優選擇。

因此,ED的前提是充分了解自我,以及了解學校。

又一中國學生疑遭MIT舉報?ED毀約 後果很嚴重

來源:pixabay

最後回到舉報事件本身,凡是涉及到名校申請材料作假或者違規操作的,這類新聞總能輕易挑動人的神經。

但也可以理解,成千上萬的家長豪擲幾百萬、上千萬,卷在美本賽道。再加上又是MIT這樣的頂級名校,要知道剛過去不久的早申,MIT在大陸學校一共就錄取了3個學生。在這個殘酷的角鬥場裏,這近乎是一場零和遊戲。當一個學生被錄取,背後站著的是幾百個,幾千個被拒絕的孩子。

如果學生是靠自己的“真材實料”被錄取,家長和孩子們自然無話可說,隻是當裏麵參雜了水分、謊言與欺騙,在這個大數據時代,謊言的泡沫脆弱而易碎。

潮水總有退去的時刻,那時便會知道是誰在裸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