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城裏的連載“單親媽拚命養大的女兒,怎麽這麽陌生”
有幾句話不得不吐為快。
華人父母們管得實在太多。從小孩生下來,上這個班那個班,上私校,學各種才藝。小孩的時間都被塞的滿滿的,比國家總理還忙。
這樣成長出來的小孩,往往是琴棋書畫文武全才。看起來很牛,看起來很完美。但是,華人父母忽視了一點:人是社會的動物。一個人首先要學會跟社會上的其它人如何相處。你學的東西再多,各項技藝再精通,如果不會跟人打交道,將來也不會混得多好。
而且,一旦父母從小就把孩子的所有活動都規劃好,孩子長到一定年紀之後,很可能會分化成兩種極端類型。一種就是媽寶男媽寶女,自己拿不定主意,選擇困難,一切都要父母來幫做決定。在美國社會上也有一些白人是這種媽寶類型。他們往往受到主流社會的歧視和排斥,甚至嘲笑。另外一種極端就是完全叛逆,一切都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就算他知道往西不好走,是懸崖。很多小的時候很聽話很乖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變成這種類型,讓父母不知所措。
更極端的例子,是某些父母要幹涉孩子的婚姻交友。父母有自己老一代人的標準,孩子有孩子的標準。這裏的父母很多是在中國大陸成長,那個時代和環境跟自己孩子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很多父母眼中完美的交友對象,小孩可能完全不感興趣,而小孩喜歡的,父母則很可能看不慣。這就是兩代人,兩種文化的衝突。這種衝突往往是無解的,而且是兩敗俱傷的。即使父母能說服自己的孩子不要交這個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孩子也可能因此跟父母反目,下一個交的朋友仍然不是父母中意的。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緊隨孩子左右吧?這就像一場幾十年的足球賽,父母如果來個人盯人防守,就算一時成功,不可能一直成功。如果子女因此對婚戀失去興趣,要做丁克,或者幹脆搞LGBTQ, 父母豈不是更加得不償失?
從進化學角度來講,人找配偶,潛意識中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基因匹配型。胖的喜歡瘦的,個矮的喜歡個高的,脾氣暴躁的喜歡脾氣慢的等等。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子女的基因匹配型跟你們自己的基因匹配型可能不一樣。這是為什麽子女喜歡的人你們不見得喜歡。但是,站在子女的角度上,也許他們喜歡的比你們喜歡的更適合他們。
對於孩子的交友觀和婚戀觀,我認為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從小灌輸。比如說,將來找男女朋友要找什麽樣的比較好。平時在小孩比較小,願意跟父母交流的時候,要多交流。大多數小孩一到十幾歲,就懶得跟父母說話了。一旦小孩從小樹立比較健康的觀念,長大了就算有叛逆期(基本上每個小孩都會有),也會自我糾正,不會太離譜。打個比方,這就好比麥當勞的兒童套餐。從小就吃兒童套餐長大的小孩,成人後也會比較喜歡吃麥當勞。如果你真的等到小孩已經自己找朋友了才出頭棒打鴛鴦,一般不會有什麽好結果。更多的時候,鴛鴦打不散,但是會飛走永遠不回來。
如果父母等小孩大了,已經成人了,還在幹涉小孩的生活自由甚至交配自由,那麽就要做好反目成仇的準備。一個巴掌拍不響,白眼狼也不是一方的過錯。子壇上還動不動有人貼父母出麵組織爬梯給子女相親的。真是操不完的心啊!中國大陸成長的這一代父母,上管天下管地,還要給子女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條龍服務,累不累啊?
父母應該想清楚,你的子女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還是你的玩偶。
子女的人生,讓他們自己把持,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如果父母不管孩子們,那麽孩子們就隻能從外界獲取信息,那麽受外界影響就大,父母影響就小。
結婚生育是健康生活的必須,也是族群繁衍的關鍵。亂性亂交,不生不育是族群毀滅的開始。年輕人看不到那麽遠,很多人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就需要父母的正確教育,用科學,用進化論等知識來教導孩子們婚姻和孩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