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揭秘:中國五毛的前世今生

(2023-11-27 19:36:04) 下一個

近來在文學城博客見證了一些五毛的猖獗活動,產生了開博的想法。多年來混跡於美加多個中文網站隻是吃瓜。瓜吃多了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作為開博第一篇,還是先上點別人沒涉及到的秘聞攢點兒人氣。歡迎點讚拍磚。

網上看到描述和討論五毛起源及類似題目的博文和視頻林林總總,如文城中“西街少爺”的博文“五毛黨(wumao party)的由來和工作手冊”和油管上弘哥雜談“話說中國五毛”係列以及五毛的任務職責包括最近的職稱序列和涉及人群等等。但所提到的五毛起源要麽是從當代五毛wumao現象引申至曆史人物,要麽與我經曆的真實故事的時間地點不符,並非真的源頭。以下分享學生時代與五毛起源有關的經曆,也算補上這個空檔。

似乎沒有多少人知道當今風靡海內外的五毛wumao現象的始作蛹者為中國駐美使領館,發端於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高校留學生圈兒。話說當時筆者在美東某大學就讀,課餘和夜間迷戀於新興的中文互聯網整天通過電話撥校內某個固定號碼上網。當時網頁類內容還沒出現,中國留學生主要聚集於一個基於DOS係統的中文討論群ACT,裏邊五花八門什麽內容都有,當然也有不少中國及黨內曆史揭秘以及其它反黨內容的帖子。

因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連中文輸入軟件都還在開發和測試階段,該群處於無組織狀態,任何人隻要能用中文輸入並撥號入網,貼什麽內容全靠自覺無人刪帖。方舟子後來對此群有詳細回憶。

比如對ACT被攪黃的往事,方如是說:

“ACT成了名副其實的“新聞”組。ACT向來有人在貼報紙上的新聞、評論,比如一位香港網人,長年累月在ACT上張貼香港反共報紙的文章;當時傳統媒介都未上網,要貼它們的文章需要自己抄寫,所以還很稀罕。到了一九九五年年底,傳統媒介紛紛上網,轉貼也就易如反掌了。最早這麽幹的,好像是一位台灣網人每天在ACT上張貼十來篇美國之音的新聞報道,然後也有人每天在那裏貼《星島日報》、《明報》、《聯合早報》之類的海外中文報紙報道,“(注)不久“汙言穢語罵大街成ACT的主流。誠然,象一切自由的論壇,ACT從來就沒能免受汙言穢語的汙染,以至有人驚呼其為“男廁所“。。。從那以後的ACT,豈止是“男廁所”,簡直就是糞坑,臭氣衝天,旁人避之唯恐不及,不願同流合汙者紛紛離去,網外高人也不願加入。在ACT上張貼大作,已沒有從前那種“終於找到了組織”的親切感,反而會讓人覺得跌份了。” 

但自始至終直到如今,包括方舟子在內的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沒想到的是,攪黃ACT中文組(群)的正是由中國駐美使領館的資助的,後來稱之五毛們的少數的留學生所為。此為五毛小試牛刀並初戰告捷。
有必要回憶一下筆者對ACT的一些記憶以印證本文所言不虛。相信還會有當年ACT讀者來文城開博或閑逛的可以留言證實。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圖雅,寫作有後來王朔的風格。從寫作內容來看應是北京人,發有在北京澡堂子搓澡等有趣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其用詞幽默。有篇忘了標題和內容的網文,一個句子至今還記得:說當他看到到某種現象時,“我的心魯迅般的沉重起來”。當時感覺圖雅應會成為一名暢銷作家的。後來圖雅的一些主要作品好像被【新語絲】存檔,現在應該還可點擊。還有一位俄亥俄州大的名字忘了也是很高產。
方舟子就是從那裏暫露頭角的。記得在臨離開ACT前看到的最多的討論是方提議的號召大家麵向國內撰寫科普文章。後來確實在網上看到方在此方麵有所斬獲。但因為興趣不同,對他的大作關注不多。他主要發詩歌曆史科普等文章。當然每周一期的華夏文摘是必讀的功課。

印象第二深的是一篇英文標題中文內容的自述文。題為【My Story】講述了作者剛剛發生的故事。大意是作者好不容易從國內辦來的未婚妻居然和他的鐵哥們兒私奔。他哥們兒是大學同窗由他引薦來讀博的。因作者整天忙於實驗早出晚歸,老是讓哥們兒帶未婚妻去購物什麽的。二人日久生情。作者當時傷心欲絕。但鐵哥們兒立馬攜新歡轉學去了外州某大學。當時我是第一時間刷到此長文,一口氣讀到淩晨,印象頗深。希望這倆哥們兒仍然安好。
長話短說進入正題。就在ACT搞得風生水起之際,在中國留學生之間,特別是在臨近畢業或畢業後持一年OPT簽證的學生之間有人傳出消息,說某機構需招募一些需要零花錢的大陸留學生幫國家做點網上的工作。也有外係同學以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名義電話我。說到這兒需要打個補丁。聯誼會屬愛黨愛國組織每年從領館教育處接受活動經費,至少辦個春節聯歡新生接機什麽的。領館辦事人員也時不時開車來學校支持他們工作,一是送來國內最新的免費電影,二是現場做一些領務谘詢或替留學生轉交護照延期和公證等等材料。總之該會被宣傳為祖國和留學生的橋梁。但除了看免費電影,一般學生的參與度很低。雖然它也有定期改選投票之類活動,我從未參與過,隻是免費電影沒少看。
好了,言歸正題。當聽明白是找人上網攪局掙外快,本逍遙立馬拒絕。對方說發一條甚至一句話就掙50 cents,積少成多想想你能敲出多少句話呢!隨後不了了之。雖然自己沒答應,在同學中打聽知道有人接受offer,特別是那種雖拿著OPT簽證又沒有實際接受單位的畢業生但又不想回國的。這點錢多少能減輕一些養家糊口的負擔,因當時全家陪讀和父母探親的留學生不在少數。

還有一類臨近畢業的留學生是準備回國的,於是聯係人就鼓動如願意幹將來領館可以開證明,回國進體製有升遷機會。以此類推,當時的招募對象應該至少涵蓋了美東所有主要大學,且不說全美的留學生了。

在ACT解體之後,一日在網上無意中刷到一篇海外原創小說連載,寫的是兩位五毛之間的情愛。那是第一次在文字中見到“五毛”一詞的表述。印象之深刻如同上述圖雅的話。還因上述電話經曆秒懂其含義且認為是高度概括充分貶損之詞,同時趕腳後來流行的五毛黨相對不夠分量。當然也未料到五毛會在海內外泛濫到當今的程度。
簡單概括一下那篇小說的內容可加深了解五毛的前世。
小說地點在首都華盛頓,說的是剛畢業的一對男女留美生,都處於OPT階段且之前互不相識。碰巧租住了同一公寓。又碰巧通過不同的線人分別加入五毛行列。招募過程與本人上述電話經曆一致隻是細節和說辭略有不同。二人各自盡職盡責地在美加各華人listserv, ACT等網對所謂反黨或陳述曆史真相的有關網站攪局。其中還提及所用戰術和方式方法。

無巧不成書,一次男主好像是第一次拿到領館的薪酬出門買醉,躺在樓道睡著了,女主同一天發薪也出去和閨蜜慶賀,返回公寓發現男主醉宿。因看同是華人而產生憐憫,於是由此相識。一開始二人對各自現狀藏著掖著不願挑明。後因偶然發現各自其實在以相同方式謀生,遂漸生愛意。

然後進入二人聯手合作發帖攪局和感情關係的喜怒哀樂階段。特別是在同一論壇以不同馬甲一唱一和或各扮紅臉白臉,但在真實生活中又卿卿我我。然後為省房租幹脆搬到一起,加有不少滾床單的描述。其中也有男女主的心理描寫和自省,為違心說言不由衷的話感到不恥等等。總之小說的可讀性挺強。

追了大概4集左右連載嘎然而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猜想有兩種可能,一是受到警告而被中斷因此乃泄露黨國機密,二是作者生活發生重大轉變,或是找到工作,或是二人決定回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此小說是由親身經曆者所著。因五毛現象剛剛露頭,無經曆不可能寫出五毛具體情節。
遺憾的是方舟子可能至今都不知道ACT是因五毛的緣故被攪黃的。比如方做了如下描述:
“一九九五年年底,ACT的風氣開始轉變,其始作俑者,是兩位所謂的“元老”。這兩位老網人在ACT早年過家家的時期,也頗受網眾歡迎,被捧為“主席”“國師”,離網一段時間後重新回來,發現ACT早已改朝換代,往日的風光不再有,成了無人買他的賬的遺老。於是,不知是為了引人注目呢還是破罐破摔要ACT跟他們一起墮落,自壞“罵人不好,要罵也要有新意”的規矩,有貼必跟,逢人便罵,每天張貼十幾、幾十篇,短平快地用汙言穢語罵大街。有“元老”聯合帶頭,ACT也就世風日下,見怪不怪了。”

方舟子的描述在時間上與五毛的前世吻合,應該是那兩位元老被招募五毛後重返ACT攪局,掙的銀子按當時的物價足以養家糊口。以當時的物價,20帖短平快罵人語拿到10美刀至少夠吃三頓麥當勞套餐了。希望方舟子能讀到本文以了解並理解此二人之反常行為。
回到那篇未完成的網絡小說。此小說發布於1996-97之間,比ACT敗落晚了幾年,但比網上能搜到的源於國內的當代五毛最早出現為2004年的記錄要早5年以上。自行腦補如下:五毛原創於駐美機構在邏輯上說得過去。畢竟美國高校是繼軍事用途之後最先普及互聯網的。互聯網和ACT中文網火遍高校留學生的事駐美使領管教育處不可能不知道因他們經常去送免費電影等等。

五毛的做法當時隻是一種權宜之計以罵當頭。但ACT被攪黃成為使領館的重大政績上報中央,被有關部門認為對國內當時方興未艾的互聯網導向與控製具有戰略性借鑒指導作用,於是從試點到海內外加強普及。領館方麵可獲得更充足的銀子用於多種五毛及其它活動,包括在領導人訪美時花巨資雇傭五毛沿途歡迎供央視拍照忽悠國內。於是有了本人下一個關於五毛今生的小尷尬插曲。
2015年前後,本逍遙回國聯係哥們兒敘舊。應邀參加多年未遇故人宴請。他派專車接至一豪華餐廳。包間中其它人都不認識,介紹有什麽副校長馬院院長團委書記等一大堆官銜。席間方知老友已任某211/985大學副書記並主管學生工作。開始不外乎寒暄敘舊,了解大學情況。酒過三巡逍遙隨口問了句,這麽說你們學生工作是負責校內網評員(五毛)工作啦?

坐我斜對麵的團委書記脫口而出“是的是的”,而後察言觀色立即住嘴。應該意識有點多嘴,此乃內部保密信息。然後酒桌出現足足半分鍾冷場。我沒再問是想看看他們的反應。最後馬院長以“喝酒喝酒”打破尷尬冷場。事後與老友私聊方知,全國各大學以獎/助學金方式通過學工部和團委建立並資助網絡評論員(網評員)。
五毛的今生已被坐大做強為全國乃至世界範圍的非生產性產業及體係,連服務都算不上,從組織形式輿情分析到網評員培訓,再到指導方針,應對策略和“五”術技能,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甚至監獄內的刑事犯都被組織起來充當五毛以圖表現出色用來減刑。
與此同時,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社科研究者對五毛的研究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以下提供一些較有影響的英文論文,因時間關係就不翻譯了。歡迎誌願者翻譯,在此提前表示感謝!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3). 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07(2), 326-343.

此項研究出自哈佛大學,是對五毛進行的大規模研究。目前被視為權威性的研究。穀歌學術引用率已接近3千。原文可免費在穀歌學術下載。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7).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bricates social media posts for strategic distraction, not engaged argu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11(3), 484-501.

此研究為哈佛與斯坦福和UC聖地亞哥聯手的又一權威性研究,發現黨國在社交媒體雇傭200多萬五毛和水軍擾亂視聽。可以了解真正的科研如何通過實證研究得到探索的新發現。其中專門提到五毛黨(50 cents Party). 已獲引用1200+。 

Han, R. (2015). Defending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online: China's “voluntary fifty-cent army”. The China Quarterly224, 1006-1025.

這是研究從五毛到自幹五。直接使用網絡用語“打臉”“五毛”“自幹五”等直譯概念。但不像第一篇沒有直接數據支持。主要是文獻分析,也值得一讀。

Han, R. (2018). Contesting cyberspace in China: Online expression and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這是專著,作者應該是華人。也是上述研究的作者。穀歌學術可下載書評。

Neagli, J. P. (2021). Grassroots, Astroturf, or something in between? Semi-official WeChat accounts as covert vectors of party-state influ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50(2), 180-208.

這個是比較新的研究微信公眾號和五毛現象的,有實際數據支持。

Le Han, E. (2019). The case of Weibo.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這個也夠新,是研究微博和五毛的。是“中國人溝通分析”一書中的一個章節。在穀歌學術上可預覽部分內容。

穀歌學術網址:scholar.google.com. 直接搜作者或文章即可下載。因研究太多,不可能一一列出。有心者可根據以上文獻拉出所有最新研究。

最後,恭喜所有牆內外的五毛們,你們所發的任何五毛信息都構成一個獨一無二或量化或質性的數據點。你們的表現,或張狂或含蓄,都會被類似以上研究者的大數據收集。應該說今天美國對牆國的所謂卡脖子和打壓是和你們的長期努力分不開的。

-------

:參見方舟子(1995)ACT的衰敗:中文國際網絡縱橫談之七原載《中國青年報》電腦周刊。轉引於新語絲網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海外逍遙 回複 悄悄話 嗬嗬,他們對手機版屏蔽“五毛(wu mao)"一詞的解釋為“有話好好說”。 那為什麽網頁版不屏蔽呢?
海外逍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eshershahor' 的評論 : Thank you for all the advice!
neshershahor 回複 悄悄話 fact checks are important in "this business"
neshershahor 回複 悄悄話 我可以明確跟你說一個(我觀察到的)fact:

文學城是個American Company, 因此得abide American (federal/state/local) laws,而我知道的你稱之為wumao的那位在其自己的blog上暴露出的信息能證明:

那位wumao自己是Citizen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se facts are advantage to you & what you're trying to do (which I support 200%), but just not to that wumao...nor any of the wumao's allies - at least here.
neshershaho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外逍遙' 的評論 : 你這樣……

你找一個你信得過的,現在人在墻內親朋好友,傳送給他/她一個你下載好的文學城手機App的安裝軟件,讓他/她用自己的手機(注意:必須是墻內手機號碼的手機)安裝手機版文學城

然後,記住是在不開VPN的狀態下,看看他/她能不能在墻內打開手機版文學城app,看看能不能啓動文學城。

Yes or No 先確認這點再説——這個區別是很重要的證據,可以佐證很多猜測的事情。因為用墻內手機號碼註冊/綁定的微信和你用墻外手機號碼邦定的微信就有很大功能性的差異!——而你這個文章寫得內容恰恰使得手機版文學城app有這個嫌疑,let's prove that first.

If you don't want to share on thread like this in public, you can PM me the result (caz I want to know too).
海外逍遙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App的手機版在玩什麽貓膩呢?為什麽我文中的所有Wu Mao的中文五毛字樣全無蹤影? 強烈要求文學城管理部門做出解釋!!
海外逍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issArmy'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謝謝鼓勵!
SwissArmy 回複 悄悄話 祝你好運!
海外逍遙 回複 悄悄話 剛剛看到如下新聞:

一位在赫爾辛基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告訴記者,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阿爾托大學,都有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他們經常有活動,但是和芬蘭學生會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什麽讚助商,那麽錢是哪裏來的呢? 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們係芬蘭學生會網站,主頁下有一大堆讚助商的Logo,但中國學聯網站卻是相反的情況。他懷疑中國學聯的活動資金來自中國大使館,盡管他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

這事早就不需要證據了。這記者也忒孤陋寡聞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