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千人

理工男到創業者蛻變後感悟。來美三十年的感悟。工學院終身教授。五年六十次飛越太平洋,一年五十次深圳。
正文

創業乃終極學習-創業比掙工資難一百萬倍

(2023-12-30 11:42:32) 下一個

清華大學十二月二十二日突然換了校長。這個組織部和航天學院老人看上的新校長,不論怎麽也比美國哈佛大學的政治正確校長要強百倍。如果你不信,我在文末列出我的一些理由。

===

我們的大學都教錯了。

這些大學包括哈佛,耶魯,清華,北大,加州理工,港科大,等等一切“高等教育學府”。

我第一次被點醒,是在2016年行走在京滬高鐵的一節臥鋪車廂。那時候,我離開中國已經二十多年,一直深耕於美國的學術界。我帶了無窮的困惑去中國,沒想到高手就在民間。同車廂有一個老軍人。不知道怎麽聊到這個話題,這個老軍人告訴我一個顛覆我三觀的話。高等學校提供的隻是中等教育。他們隻是被叫做大學或者高等教育而已。

從此我的世界觀就完全“正”了,因為這個老軍人說的是對的。世間學界的一切疑惑,也就都得到了解答。

大學的核心目的是為企業篩選人力資源。企業不允許大學提供一大批自己可以辦企業的人。所有大學的創業教育和創新教育,就像和尚廟裏開了時裝設計專業。是完全的麵子工程。是化緣用的符號,不是真刀真槍的作為。大學如果真教人怎麽創業,他的學生一定銷路不好。

===

高薪奉養的中產,實際是大棚裏的韭菜

就業,也稱“掙錢”,是用自己的雙手奉上自己的時間,換得一些花花票子。掙這個字就是一個“手”和一個“爭”。核心是靠自己的雙手和時間去換錢。

有了這些票子,一個人可以滿世界旅遊,可以到wholefoods買貴的東西,可以攢一些退休金,搞得好的還可以買到出租房產,做一些財務經營。甚至,還會得到一些人的尊敬和羨慕嫉妒恨。

隻要你的收入是每個月按時到點發下來的,就是掙錢。你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manager,可以是CEO,可以是corporate律師。你都是在掙錢。你得到的是穩定,失去的是時間和自由。

大學教育可以很輕鬆給人荷包滿滿,但是不會給你時間自由。

===

開始一個生意比掙錢難一百萬倍

很多掙錢的人不滿意自己的掙錢速度,開始想象自己研發自己的股票,想象自己開辦一個企業。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開辦一個賺錢的企業到一個掙錢很多的工作之間,起碼有一百萬倍的難度差距。

比如說你是開辦zoom的袁征。或者你是nvidia的黃仁勳。從你的跳槽下海到你的被別人仰慕,有起碼六道坎。

第一道坎:你必須搭出一個產品。產品是有法律背書的樣品,是有價格標簽的樣品。產品比樣品,要難起碼十倍。很多高技術公司,最後都是搭不出產品,達不到可靠性要求。

第二道坎:你必須證明有人在找你。你去找別人不算。你必須把產品放到市場上,然後去發現有沒有人在找你。這個過程是一個市場發現,也叫market,customer fit。任何好東西找不到這個fit,也就自生自滅了。如果沒有COVID,袁征的ZOOM也大概率沒有fit。嚴格來說,任何一個創業者都是一個科學家,因為他必須證明一個假設。

第三道坎:你必須自己建個店銷售。銷售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背靠亞馬遜替你賣,或者在APPstore賣自己的東西,別人一定會收你天價。對於zoom來說,能搞到zoom這個網址名稱就已經是天價。

第四道坎,你必須有自己的公司和規模。你如果有了業務,現在必須能賺到利潤。利潤是靠有量才能榨出來。世界上沒有自動的利潤。上遊供應商一定要你把你賺的都吐出來。一個企業夾在上遊下遊之間,要給上遊足夠的錢,給下遊(買主)足夠的低價。

第五道坎,是防賊。你成功以後,賊就會來。比如Chatgpt一出來,世界上所有穀歌臉書亞馬遜都要來翻抄你的作業。你的護城河是靠你的利潤搭起來的。打造不出護城河,任何初創公司就是泥牛入海。2023年看熱鬧,可能連tesla都是泥牛入海,會被廣大的中國車企吞噬。

第六道坎,是last。一個公司和一個業務要想last,沒有任何訣竅就是一天一天的熬。熬到競爭對手都死了心,都絕了念,你就成了品牌。那時候你的印鈔機偉業就成了。那天世界上隻有特斯拉和比亞迪,那這兩家公司算熬出來的。那時候人們就會給他們品牌溢價了。這之前幾十年,都是燒錢。

===

這六道坎,每道坎代表十倍的難度。六道坎,就是一百萬倍的難度。

這六道坎,算每一道要兩年,起碼需要十二年的創業育成期。

黃仁勳花了三十年。即使是zoom公司,也花了起碼八年(2011年成立)

===

不要小看這六部曲。每一個小餐館業主都是企業家,都都要經曆這個。你可以是一個腰纏萬貫的白領打工仔。進了一個上海灘地攤小店有小二點都哈腰,但是不要忘了,這個小店的業主經曆了比你要難一百萬倍的創業曆程。這個小店主人“家裏有礦”,人家有印鈔機。不要看到別人能把生豬肉做成小籠包就羨慕 - 能做到這一步是很難的。所有打拚過程在我們高等教育裏都被省略。

===

所謂高等教育是一個天大的騙局,接近皇帝新裝的狀態

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人格人品造化上經驗為零,在接地氣方麵程度為零。我真心希望,每一個高等學府都教孩子腳踏實地,把詩和遠方完美的實現在腳下。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新任清華校長李路明。

高等學府起碼應該承認自己培養的就是紙上談兵的秀才兵。但是沒有人敢於擔責。如果你提供的隻是職業和就業教育,完全不用收那麽離譜的學費和雜費。

在這點上,美國的大學都落後了。中國的大學再不好,教授自己都有一個理論聯係實踐的通道。有些教授可以兼職創收,可以開辦企業。這些都讓很多教授的研究不太象牙塔。

清華最新的校長李路明,就在一個腦起搏器領域聚焦二十年,產品被上百家醫院采用。我不了解所有內情,但是這一件事讓我看到一些中國的希望。他做的東西可能不是國際原創,但是他起碼做了落地的工作。這個機會,就讓很多美國大學教授羨慕不已了。

李路明團隊

我很喜歡這個55歲新校長的話。這話裏麵的哲理,已經超過很多美國大學對高等教育的理解。

“希望同學們從文史哲的融會貫通中,領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不同境界,汲取指導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文化精髓。實踐將會繼續證明,被一般認為追求的‘有用’之學,很可能隻管用一陣子,而被貶低的‘無用’之學,將會管用一輩子。”李路明說道。

也許這個新校長是清華之幸。也從某種意義上預示了美國學術界“自由探索研究”的未來沒落。

===

大學教育乃中等教育。創業是終極學習,但是代價慘重,自掏學費。在這點,中國的學習土壤還是比美國好很多。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麽如此多的美國教授離開美國的原因。兩個製度,各有千秋。

 

其他有關創業的短文

創業是三代的連續造化

要創新,就不必要發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我在美國大學呆過很久,也在清華和中國大學最近呆過。中國大學體係有他一些值得美國學習和羨慕的地方。美國的科研隊伍是一個很長的梯隊。教授是重金散養,基本就是出點點子。除此之外就沒了。中國的教授基本是很有影響力的一環。可以做出產品影響消費(比如,王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