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想

認真生活,用心體會,溫暖回味
正文

小教堂

(2024-11-11 17:41:33) 下一個

我來美國的第一站是波士頓。那時我喜歡去看市中心各種羅馬風格和哥特風格的教堂。外觀莊嚴華麗,裏麵氣氛肅穆,但讓人感覺很有壓力。

上班後,老板是猶太人,客戶也有很多猶太人。發現很多猶太人給自己的教堂捐款特別慷慨,參加教會活動很積極。他們的孩子很多上私校。

當時有一個同事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徒,生了五個孩子,還領養了一個,全部home school。節假日全家老小來公司參加活動,一個個都著裝整齊,謙遜有禮的樣子。

孩子小時候和朋友們參加集體課外活動,周日上午總是不能約的,因為有幾個孩子要去基督教教堂做禮拜。

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我認識了一個穆斯林朋友。他每天一定要跪拜幾次。他和父母兄弟住一起,他們的小孩子也是home school. 他和他的孩子侄子們都很handy,會修房子,對人特別熱情。

再後來跟人合夥經營一家公司,一牆之隔就是一個墨西哥人辦的教堂,是用一個倉庫改裝的。雖然比較簡陋,但是人氣很高,有很多大人孩子參加。他們特別喜歡唱歌,嗓音高亢豪邁,可惜我聽不懂西班牙語。他們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會上大學的,他們不在乎。他們普遍家庭關係很好,總是一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現在我的倉庫旁邊是一個印度廟,小小的佛堂裏供著至少五尊神,布置得金碧輝煌。他們念經祈禱的時候,我也能聽到梵文,還能聞到特別的熏香。牧師和信徒們都很友善,對我這個懵懂無知的華人也很歡迎,和我聊西藏。我看到十幾歲的小孩子們幫忙做法事,臉上身上都塗著油彩,說話帶著濃濃的印度口音。應該也是不上學的。

現在我不再隻欣賞那些華麗莊嚴高聳入雲的教堂,社區裏那些五花八門的小教堂小寺廟也有其獨特的魅力才能把人凝聚在一起。其實早年我也被人說服去過幾次教會,但感覺很不得勁,實在不能融入。也許是我慧根太淺,也許是緣分沒到。我們華人,真的是religiously homeless. 有點像遊民。既沒有宗教的紐帶,又沒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綁定,長久維護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不容易。孩子一上大學就像風箏斷了線。

我的華人鄰居們的孩子都很大了,幾乎看不到他們回來。一個鄰居每年聖誕和元旦期間,都邀請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們一起去度假,鄰居承擔所有費用。也許隻有這樣家庭成員間才能保持親密的關係吧。也沒什麽不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