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想

認真生活,用心體會,溫暖回味
正文

萬聖節隨想

(2023-11-03 07:52:30) 下一個
又是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到了,手機推送往年的照片,不僅浮想聯翩。
 
第一次過萬聖節時,女兒不到一歲。給她穿了一件漂亮的小白兔衣服,外公抱著去商場要糖,每個商店要一顆。她一見人就笑眯眯地拍手,爸爸給她照了無數照片,媽媽幫她拿著糖。那是她第一次品嚐到甜蜜的滋味。
 
後來的萬聖節她常常打扮成蜜蜂蝴蝶瓢蟲,跟著鄰居小夥伴們一起挨家挨戶的敲門要糖。住townhouse 就是這點好,每家每戶挨得近,不用走多遠就要了很多糖。
 
然後兒子出生了,我們搬到更大的房子。兒子過第一個萬聖節時,我抱著他在小區要糖,上坡下坡健步如飛。兒子懵懵懂懂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麽,但是也很開心。小區房子雖然隔得遠,但是裝飾得很有節日氣氛。小朋友們穿著各式各樣的行頭,成群結隊地一家一家敲門,門一打開,大家異口同聲地喊出那句憋了一年的話,trick or treat! 主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糖和小禮物,任由孩子們挑選。孩子們一個個心滿意足地選好自己喜歡的糖,大聲說謝謝,萬聖節快樂,又充滿期待地跑到下一家。
 
孩子們上小學了,這時的萬聖節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節日。提前幾周我們就會去市場挑幾個南瓜,小孩畫畫,我主刀雕刻。掏空南瓜,刻好樣子,裏麵放一盞小燈。一個個橫眉立目呲牙咧嘴的南瓜就在門口排好了隊。前院掛點燈飾,插上稻草人,可愛的小怪物。大門上掛一個應景的花環,窗戶上也貼上黑貓蜘蛛之類的。我會提前問他們想要扮成什麽。女兒的要求很簡單,蝴蝶呀,公主呀,巫婆呀,或做或買,都簡單易辦。兒子要求就高多了。他不喜歡商店裏的裝扮,非要我按他的要求做。我一個不會踩縫紉機的人隻好勉為其難,用剪刀和熱熔膠做過恐龍,中國龍,小黃人,大足球,海盜,小黃鴨,仙人掌,等等。萬聖節晚上孩子和朋友們一起挨家挨戶的敲門要糖,我遠遠地看著。有時還要掃幾個小區,一直到走不動為止。回到家裏,孩子們喜滋滋地把糖倒在桌子上,一顆顆數,分類,計劃每天吃幾顆,心裏美得好像一夜暴富的暴發戶。我一邊提醒他們認真刷牙,一邊悄悄地收走了很多糖。
 
上初中以後,孩子們要糖的興趣就降低了,萬聖節主要是和朋友們一起玩,參加派對。他們逐漸不需要我陪同了。我就在家給小孩子們發糖。孩子們的造型各式各樣,眼神卻是一樣的充滿真誠和渴望。看到很晚的時候,孩子們才回來,一人拎著沉甸甸的一袋糖。他們其實沒那麽愛吃糖了。此時大麻在很多州開始被合法化,我必須檢查孩子們帶回來的糖有沒有可疑的東西。
 
高中以後,基本上就不再出去要糖了。今年的萬聖節,兒子扯了一張白床單,剪了兩個洞,蓋在頭上,扮成一個”鬼”,嚇唬好朋友。雖然不去要糖了,還是很開心有機會和朋友們瞎玩,hangout。上大學的女兒第一年離家,我問她萬聖節怎樣過。她說,有很多party,不過我不想參加,上周末參加了三天活動,現在我要趕作業了。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大的圈子和更有意思的活動。孩提時代的單純和快樂,終將離他們遠去。
 
有意思的是,小區裏萬聖節的氣氛也越來越淡了。我在拚多多上買了一些燈,室內室外放幾個,牆上投影,沒想到這就超過小區95%的房子了。以前,小區裏很多人家”張燈結網”,布置成各種墓地,墳場,恐怖電影情景,車禍現場,配上各種聲光電效果,還有人躲在灌木叢裏跳出來嚇人,孩子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都不再重現。往年最多的時候有三,五十個孩子來要糖,今年才來了七八個。一個原因是小區裏移民越來越多了,這些富裕的新移民不是太熱衷於慶祝美國的傳統節日。二是出於安全考慮。女兒說That’s sad. 倒是聽說今年上海的年輕人狠狠地慶祝了一下萬聖節。但是,卻有點變味了,變得不再輕鬆愉快,更像是一種情緒的發泄。
 
我知道變化才是常態,隻是感覺這世界變得太快,文明和文化衝突越來越激烈,社會矛盾與日俱增。未來不可期,與其悲傷和惶恐,不如珍藏過去,珍惜現在。夜不閉戶的日子早已過去,我在房子一角又裝了一個感應燈攝像頭,在手機叮咚提醒下開門迎接每個心懷期望的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上海人太有才了!這個萬聖節成了中國特色的節日了。希望以後能保留:)
有空說幾句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小孩子們都長大了,搬走了,新來的家庭移民較多,白人少。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我們的小區也跟你們的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對萬聖節不那麽重視了,還是單純因為小孩子們都長大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