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古!
都是
仙凡有別,
人神不同。
何人,
能以一己之力,
而立於諸天之上。
敢
與眾仙神同行?
他就是佛陀,
釋迦牟尼。
世人尊之為佛祖,
萬佛之祖!
釋迦牟尼,
是當時的世人,對佛陀的尊稱。
這不是他的名字。
釋迦
是在說佛陀的種族,
牟尼呢,
意思是修行有所成就者。
我們可以理解為,
這是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有成者。
也可以,
說是釋迦族的聖人。
佛陀的本名,叫:
喬達摩·悉達多。
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
南部的一個王國中。
在當時,
那個地方,還是屬於古印度。
佛陀
是一國之王子。
父親是淨飯王,
母親則是鄰國的公主。
出身是十分的尊貴!
佛經裏說。
公主在懷孕時,
有一晚,
夢見了一隻口銜蓮花,
長著六顆長牙的白象,
渾身散發著金光,
踏空而來,
最後
鑽進了自己的肚子裏。
於是
等到佛陀出生時,
他剛一落地,
便能不扶而行,
向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各走了七步。
並且每一步,
都有蓮花在他走過的腳印中生出,
最後
還開口說道: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等佛陀
再回到原地時,
又恢複如正常嬰孩的模樣。
這佛陀的父親,
淨飯王知道後,
便急忙找來了婆羅門的尊者,
想問一問究竟。
卻不想,
這個尊者一見到佛陀,
先是開心的大笑,
隨後
又痛苦的流淚。
淨飯王
看的是非常不解,
尊者就為他解釋。
說這個孩子天生尊貴,
身具三十二種不凡之相,
將來若能繼承王位,
當乘金輪,可伏侍天下!
(他的這個當乘金輪,
是在說印度神話裏的一種聖王,
叫做轉輪聖王。
意思呢,
就是相當於我們的秦始皇,
還要再加上漢文帝。
就是他不但能掃平群雄,
還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能過上好日子的。
他不但是王,而且是聖王。)
說他,
若能繼承王位,
當乘金輪,可伏侍天下。
(平個天下,就跟玩似的。)
倘若出家修行呢,
也能證得法王位,則名聞十方。
(說他如果出家修行啊,
也是一樣厲害的了不得了。
屬於連天上地下都知道的那種,十方嘛!)
隻是可惜啊!
我年紀大了,
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有了尊者的這一番話,
淨飯王自然是上了心了。
果然,
小佛陀一天天長大,
7歲開始習文,
14歲習武,
16歲便已文武雙全。
淨飯王看著小佛陀如此優秀,
開心之外呢,
也不由更加的擔心。
為什麽呢?
因為那個尊者說過,
小佛陀也是可能會想要出家修行的。
如果不能夠繼承自己的王位,
那
那個轉輪聖王還怎麽辦呢?
是吧!
所以淨飯王,
一邊是更加的嚴格控製著小佛陀與外界的接觸,
一邊也就在這一年,
為小佛陀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妻子。
同時
開始為他建造華麗的宮殿,
還為他
到處去搜羅美女,
希望以此,能夠消磨他的意誌。
(對吧,生活都這麽快樂了,那還修什麽行呢?)
等到佛陀29歲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三位妻子了。
淨飯王也為他,
分別建造了春、夏、冬三座不同的宮殿。
還在三座宮殿裏,
給他安排了6萬名的宮女,
用來侍奉他們的生活。
生活是富貴無邊,享受不盡!
漸漸地,
淨飯王也就放開了,
對於佛陀的約束。
感覺自己
也不需要再擔心了!
同樣
也是這一年,
佛陀最小的兒子羅睺羅剛剛出世。
在生活中,
從來沒有過憂愁的佛陀,
高興之外,
便也想要出宮去遊玩遊玩。
於是
有一天,
他就帶上自己的隨從,
一行人準備出城。
等走到城東門的時候,
剛要出門,
這城門的對麵,
又走進來一位白發老者。
這位老者,
已經老到顫顫巍巍的,
連行走起來,都十分困難了。
讓旁人連看著,
都要替他擔心不已。
所以
這路上的行人,
是紛紛停下腳步,
給這位老者讓出道來。
佛陀也隻能帶著人退了回來,
避讓到一旁。
這等候的之餘,
佛陀就在邊上觀看。
但看著看著,
佛陀的心底,
不由地,忽然就被觸動了。
因為
他忽然想到,
自己的將來,
其實
也是會有如此一天的。
這想來想去,
便再也沒有了,這出遊的興致。
過了幾天,
佛陀的心情終於好了,
於是他又準備出行。
想到了上次的東門,
所以這次,便打算從南門而走。
卻不曾想,
剛一出這南門,
就看見這道路的邊上,
躺著一個人。
在地上是來回的翻滾,
一邊還痛苦的喊叫,
讓這四周,
圍了很多的人在看。
佛陀
讓人上去詢問。
才知道,
原來這個人,
有著重病在身,
而此刻也正是疾病複發。
可問題,
是他的這個病,根本無法醫治。
以至於
這旁人想要幫忙,
也無從下手。
所以
都隻能圍在這裏,
看著他痛苦的喊叫。
佛陀
也是在心裏的哀歎之餘,
隻能讓這次的出行,又取消了。
這一次,
等過了好多天!
才算是
讓佛陀的心情,
終於又恢複了一些。
但是心裏,
還惦記著自己的那個出行。
可是
他也害怕再遇到了之前的那些遭遇,
於是
這次幹脆就直接換到了西門出城。
自己
寧願是反著走,
多繞了一些路,
自己也願意。
但
更沒想到,
這一次,
等眾人走到了西門時,
竟然直接碰上了死人出殯。
這為亡者送行的隊伍,
是敲敲打打的堵在路上,
眾人無奈,
為了避諱,
也隻好換到了北門而出。
出城之後,
這一路上。
佛陀是怎麽都不能釋懷,
自己剛才所見到出殯那家人的哭嚎與悲痛。
心中是無限惆悵!
偶然間,
他看見了路邊經過的梵行沙門,
看見他們
剃度著圓頂,
穿著法服,
威儀而有度,安詳而從容。
再回想自己這些天,
接連的遭遇,
佛陀忽然有些明悟。
或許隻有修行,
才能真正的解脫這些痛苦吧!
這次回宮之後,
佛陀就經常一個人,
獨自的坐在院中沉思。
他想要想明白,
這其中,
究竟的生命意義,
和那個,
最終的解脫之道。
但他自己,
是怎麽都想不明白。
所以,
這心中
也始終
不能夠通達。
就這樣,
又是一天天的過去。
終於,
在一個夜晚。
佛陀
先去看了一眼剛出生的羅睺羅,
然後
就悄然的出宮而去。
他親自駕著車
在星夜裏疾馳,
一路狂奔。
一直跑到了與別國相鄰的一條大河旁,
佛陀
才停了下來。
他摘掉身上的珠寶,
脫下華麗的外套,
交給了隨行的侍從。
並交代他!
回去之後幫我轉告,
我若不能求得正覺,
此生亦不在相見!
說完又拔劍斬斷自己的頭發,
讓侍從帶回了宮中複命。
自己
則是一個人,
獨自的離去。
就此,
決然的
踏上了自己的成佛之路!
佛陀出來之後,
沒有多久,
就遇到了一個修行中人,
這個人
名叫阿羅邏。
阿羅邏呢,
就教授了佛陀一種能夠達到,
無所有處定狀態的修行方法。
那什麽
是無所有處定的修行呢?
它其實
並不是很具體的一種修行的功法,
而是
一種修行後能夠達到的境界。
(這裏還要特別的說明一下。所謂的修行,它修的是心,修的是行。
這個世間,並無神秘!至於那些都貌似神秘的,也不過是裝神弄鬼,而已。
佛,都不行,又況你乎?)
我們
回到這個,
無所有處定。
它專業的說法叫,
以色空識三者均無所有而故名。
聽著有些繞口,
但不要緊,
簡單來說它就是金剛經裏的那一句,
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惠能的故事,
想必你們應該不會陌生。
所以
現在知道了,
為啥都說禪宗六祖是最猛了吧!
因為他憑這一句話,
直接就頓悟了。
當然,
他頓悟的,並不是佛。
而且
他猛!
也是因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言歸正傳。
佛陀呢!
就開始跟隨在阿羅邏的後麵一起修行。
但很快,
佛陀在這個
無所有處定的修行上,
便超過了這個阿羅邏。
於是
阿羅邏就告訴佛陀,
他還知道
一個非常有名的修行中人,
叫鬱陀羅摩子。
這個人,
有一種叫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修行,
是更加的高深。
所以
佛陀就辭別了阿羅邏。
又曆經各種的辛苦,
然後
終於找到了,
這個鬱陀羅摩子,
並成功的跟隨其一起修行。
可很快,
佛陀在這個非想非非想處定的修行上,
竟然
又超過了,
這個鬱陀羅摩子!
但是
他發現自己,
還是沒有得到解脫。
那什麽
又是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修行呢?
這個古今中外,
什麽打坐、禪定、靜坐、冥想等等,
雖然各家的這些個名稱不同,
但修行方式的本質,
其實都差不多。
這也導致了這其實是一個東西的東西,
又變成了不同的東西。
因為
各家的教規教義不同,
修行目標的不同,
對於各自的最終解釋,
最後
也是不同。
甚至可以說,是麵目全非。
不過
如果有練習過禪定靜坐的小夥伴們,
可能應該更容易的去理解。
就是我們在禪定修行的時候,
它的最高表現形式,
或者說它的最高境界,
應該,
是什麽樣的呢?
其實
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個詞,
叫似空,非空。
啥叫非想非非想?
啊?
至於
那些說什麽禪定有多少種層次,
多少層境界的,
這裏也就不談了。
而且也不建議,
你去了解這些!
我們學佛,
隻是為了
能夠成佛。
那
它跟成佛有關係嗎?
其實
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是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修行。
我們
再回到故事。
佛陀發現自己,
修行上已經超過了鬱陀羅摩子,
但是自己
並沒有得到解脫。
可是自己
已經找不到更好的修行方法了。
無奈之下,
佛陀
甚至開始嚐試,
苦行!
苦行,
也是當時的古印度,
非常盛行的一種修行方式。
直到今天,
今天!
依然還有很多這種,
利用故意的
去製造肉體上的各種痛苦,
然後再依靠忍受這種痛苦來修行的人。
它輕微一點的呢!
就是用各種不正常的行為,
讓自己產生痛苦,
然後克服痛苦,
最終
以達到自己修行的目的。
另類一點的。
還有讓自己“變成”各種動物的,
然後就按照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生活習慣
來要求自己。
更極端的呢!
甚至開始自殘、傷害自己的身體等等。
這些
都是一種非常不好的修行想法!
佛陀當時呢,
也去到了一個很著名的苦行林中。
每天都是靜坐冥想,
然後
一邊開始控製自己的飲食,
他想以忍受饑餓的這種痛苦來修行自己!
他修行到了最後的時候,
他甚至可以,
僅食一顆亞麻籽或者一粒米,
便能維持了自己,
一天所需要的消耗。
所以
佛陀在這個苦行的修行上,
那是進展迅猛。
這讓苦行林裏其他的修行人,
也都“羨慕”不已!
漸漸地就有5個人,
慢慢開始跟隨在佛陀的後麵學習!
然後大家一起修行。
就這樣
一共持續了6年之久。
佛陀整個人都消瘦的不成樣子!
整個人是枯瘦如柴,
身體上的皮膚,
緊緊地貼著骨頭,
看著
就像是一個大號的骷髏。
終於
有一天,
佛陀在修行的時候,
直接就昏倒了。
幸好!
是路過的一名牧羊女,
和眾人一起,
用羊奶才好不容易的把佛陀
給重新救活了。
蘇醒後的佛陀,
也同時醒悟了過來。
他終於意識到,
依靠所謂的苦行,
其實
並不能
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種解脫!
於是,
佛陀立刻
就停止了自己的苦行修行,
並且開始恢複,
自己的正常飲食。
之前
救過他的那名牧羊女,
也時常的來看佛陀,
還給他帶來新鮮的羊奶。
佛陀
也是從不拒絕,
帶給他,
他也就喝了。
但跟隨在佛陀後麵修行的那幾個人,
見到了佛陀還喝羊奶,
都非常的不能理解。
因為
之前昏倒了,
我們用羊奶去救你,
那是
迫不得已!
但是現在好好的,
你還要喝羊奶,
肯定是,
墮落了,不純粹了!
(修行嘛!)
於是,
這幾個人
就相約後,
一起離開了佛陀,
又回到苦行林裏麵
獨自修行了。
佛陀見到了眾人的離去,
也並沒有為自己去辯解,
隻是安靜認真的調養著自己的身體。
每次牧羊女送來了羊奶,
佛陀還是照喝不誤。
日子,
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
差一點點,
就變成了
王子與牧羊女的故事。
但是
並沒有!
終於
等到了自己的身體,徹底的養好。
這一天,
牧羊女又來看他,
還給他帶來了,
自己用羊奶精心熬煮而成的米粥。
但佛陀卻告訴她,
自己已經決定,
要準備做自己人生中的
最後
一次修行!
這一次,
如果自己不能求得無上的正覺,
證得解脫。
那麽自己,寧可死去。
吃完了飯。
佛陀就來到了河邊,
他洗幹淨自己的身體,
然後靜靜地走到一顆樹下,
打坐參悟。
這一坐,
就是
七天七夜。
這一坐,
也終於
讓佛陀
看見了
宇宙之生滅,
生死之輪回!
七天
七夜裏,
佛陀以無上的毅力,
踐行著
自己的誓言!
如果
不能求得那無上的正覺,
自己
絕不起身。
七天七夜裏,
佛陀也以無上的毅力,
抵禦著
那來自放棄的無窮誘惑,
和
還要繼續堅持的
無邊痛苦。
在精神和肉體的
雙重
極限之下。
佛陀
還是選擇了,
去尋找那
真正的答案。
就像是
在一個漆黑的夜裏!
就像是
在一條看不見的路上!
但
卻有一個想要回家的人。
自己
獨自的艱難的探索著。
這樣,
一直堅持著。
一直的
到了第七天的夜裏。
新的一天,又要來臨!
在天邊,
即將開始
又要微微泛白的時候。
無意中,
他看見了夜空裏,
那新亮起的
一顆星星。
終於!
他明悟了所有!
從此!
一個凡人
也就變成了佛。
也從此!
那棵默默地站在了身後,
見證了所有一切的
那棵樹。
也被人們稱作
菩提樹!
而他,
能夠證悟成佛。
是因為,
他看見了,
‘緣起’!
上麵這些,
就是佛經裏麵,
關於佛陀
成佛之前的故事了。
我們要談的是佛陀,
為什麽成佛。
那為什麽,
我們
要費這麽大的勁,
來說佛陀成佛之前的故事呢?
那是
我想告訴你,
佛陀成佛的之前有多麽神奇。
或者
是說他的求道之心有多麽堅決嗎?
其實並不是!
恰恰相反,
我真正希望你明白的是。
佛。是佛!
佛法。是佛法!
而且,
是先有的佛,後有的佛法。
畢竟
佛陀自己也說過,
他是因為擔心世人,
不能夠理解自己的法。
所以
才把這個法,
分為了所謂的四聖諦、
八正道和什麽十二因緣。
為的
也是便於眾生去修持!
不過,
它既然分開了!
它
雖然還是!
但其實
又並不是。
不然的話。
又怎麽,
會有那個你我所熟知的
拈花一笑的
故事呢?
那麽!
假如
你現在,
可以回到當年的靈鷲山會場裏,
還偷偷的
混坐到了人群之中。
已經成佛的佛陀,
就高高的坐在上麵!
本來說是說法,
但是
他卻並不開口!
而是
拈著手裏的那朵花,
略帶微笑,
非常認真的
緩緩掃視著眾人。
然後,
他就看到了你。
四目相對。
這一瞬間,便可以永恒!
當年!
是隻有迦葉明白了。
但現在,
你,也在場!
那麽你知道,
他真正想要告訴你的,
是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