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之戰開打的具體時間,完全是美國定的。其實,台海之戰與菲中南中國海之戰都是美國對中國的西太平洋決戰的前哨戰。美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把台灣變成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的中心環節,奪取南中國海島嶼島礁的主導權與歸屬分配權。如果美國不能取得在西太平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美國對中國的西太平洋決戰就不可能開打,作為前哨戰的台海之戰與菲中南中國海之戰都不可能開打。隻要美國沒有準備好,菲律賓不敢發動軍事攻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人力與資源,菲中南中國海之戰就打不起來,同樣,台海之戰也打不起來。
美國能不能在西太平洋取得對中國的軍事優勢呢?那就要看馬斯克的星艦項目了。
星艦空重100噸,載荷100噸,火箭燃料容量1200噸。星艦項目就是用超重助推器作為第一級火箭,充有1200噸火箭燃料的星艦本身作為第二級火箭,將剩餘重量為250噸(空重100噸+載荷100噸+剩餘燃料50噸)的(第一個)星艦送入到50公裏X250公裏的低高度(low attitude)繞地軌道。第二個星艦作為第一個星艦的火箭燃料添加艦,運用超重助推器與星艦的回收技術,經過多次重複發射,將每次攜帶的100噸火箭燃料添加給第一個星艦,從而實現繞地軌道上的火箭燃料的添加技術。同時進行的還有在繞地軌道上的載荷裝卸技術。
要給第一個星艦加滿1200噸火箭燃料,第二個星艦就需要重複發射十二次。加滿了1200噸火箭燃料的第一個星艦,在繞地軌道上點燃火箭,可以從50公裏X250公裏的低高度繞地軌道轉移到(50-1000)公裏X378000公裏的超高度(high attitude)繞地軌道,這時星艦就能到達月球離地麵的高度,但是,其火箭燃料隻剩250噸左右。剩餘的250噸火箭燃料遠遠不夠完成其餘的任務:從超高度繞地軌道轉移到繞月軌道,從繞月軌道下降到月球表麵,從月球表麵起飛回到繞月軌道,從繞月軌道轉移回到超高度繞地軌道,重返大氣層降落到地球表麵。除了火箭燃料的不足,還有兩個障礙。第一,當星艦從繞月軌道下降到離月球表麵不到一千米後,火箭噴出的高溫高速(>1000攝氏度,>3km/s)氣體會把月塵月壤吹起來形成漫天的塵霧,伸手不見五指,同時也會吹得坑坑窪窪;第二,環繞地球的Allen radiation belt輻射帶,就是罩著地球的兩層Faraday (cage)籠子,任何小於微波段頻率的電磁波都無法通過,對於微波段頻率的電磁波,由於Allen輻射帶的幹擾,“聽”不清楚其中攜帶的文字與圖片。
盡管如此,星艦在完成了三次失敗的集成飛行測試之後,還將密集地進行集成飛行測試。如果測試成功,將取得五項技術:超重助推器與星艦的回收,在繞地軌道上添加火箭燃料,在繞地軌道上裝卸載荷,在繞地軌道上重新點燃火箭,加滿了1200噸火箭燃料的星艦從繞地軌道飛入大氣層卸掉載荷後再飛回繞地軌道。這些技術不是實現登月的關鍵,有沒有這些技術與能否成功登月沒有太大的關係。實現登月的最關鍵是發展大推力火箭,使其尾氣噴出的速度從現在的3-4km/s提高到超過10km/s;其次是發展對月球表麵無破壞的著陸與起飛技術,避免吹起漫天的塵霧;最後是在地球南極,北極正上的太空建立通信中繼的技術。
“美國和日本於2024年3月18日提出一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強調各國應遵守禁止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的條約,這一舉動似乎是針對俄羅斯的”。“在路透社(Reuters)看到的決議中,唯一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國家美國和唯一受到過核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敦促受該條約約束的國家不要將此類武器部署到太空,也不要開發此類武器”。這就說明有些國家以機密的方式或者以其它項目為掩蓋的方式正在發展外層空間武器係統。“外層空間條約”當然阻止不了任何國家以機密的方式或者以其它項目為掩蓋的方式發展可以在太空部署的武器係統。可見,條約一類的東西並不可靠,要防止一個國家壟斷外層空間武器係統,隻能靠其它國家也能發展相應的武器係統以達成一定的平衡。
如果星艦通過集成飛行測試成功取得上述的五項技術,隻要把那個容量100噸的載荷倉改裝成彈頭倉,星艦就成了可以部署在低高度繞地軌道上的武器係統。再與starlink技術相結合,星艦就成了一種無法攔截的高機動高速度的武器裝備。
隻要馬斯克的星艦項目不太成功,不能在2027年之前把全副武裝的星艦部署到繞地軌道,美國就不能在西太平洋形成對中國的軍事優勢,美國對中國的西太平洋決戰就打不起來,作為前哨戰的台海之戰與菲中南中國海之戰也都打不起來,這樣,台海與南中國海就有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