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漢書司馬遷傳》:
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至孔氏纂之,上斷唐堯,下訖秦繆。唐、虞以前,雖有遺文,其語不經,故言黃帝、顓頊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魯史記而作《春秋》,而丘明論輯其本事以為之傳,又纂異同為《國語》。又《世本》,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後,七國並爭,秦兼諸侯,有《戰國策》。漢興伐秦定天下,有《楚漢春秋》。司故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言秦、漢,詳矣。
孔子史料,編撰了自堯舜至秦穆公的《尚書》,又根據魯國史記撰了《春秋》;魯國史官左丘明又撰了《國語》;又記載了自黃帝到春秋的《世本》;又記了《戰國策》。漢初又出來了《楚漢春》。司馬遷就是根據這些史料,編成了《史記》。
這就是說,司馬遷寫《史記》,是言之有據的,他實際上是繼承前人的成果來撰寫《史記》的。
如今,在西漢時期,供給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參考的曆史文獻,到底有多少呢?
《漢書藝文誌》說:
漢興,改秦之道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先前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卻稱曰:朕閔甚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至成帝時,以書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勉條其意篇目,撮其指,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複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大凡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大意是:漢朝一建立,朝廷便麵向天下征集書文。漢武帝時,專門設置了抄錄文獻的官吏,將抄錄的藏書送到國家圖書館。漢成帝時,還設置了一些專業兵種,安排專家分別校訂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等專業書籍。到劉歆時完成了校訂工作,總為《七略》。中央圖書館的藏書,共有38種、596家、13269卷。
當然,這些書,司馬遷並沒有全部讀過,因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漢朝人寫的書。
但是,藏在國家圖書館的漢朝以前的書,他一定是讀過的。因為,司馬遷的父親、司馬遷本人,都是朝廷專職的史官,朝廷的圖書館、檔案館當然是向他父子開放的。
《漢書藝文誌》說: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故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大意是:自古以來,朝廷就史官。君主的一言一行,都會被記錄下來,都督促君主謹言慎行楷模臣民,另外教育後世以史為鑒。有人專門記錄攻擊(詔令),編為《尚書》;有人專門記錄(事件),編為《行為春秋》。
所以,先秦時期的史書,分為《尚書》、《春秋》。 自司馬遷起,合二為一,形成以來的紀傳體;隨著班固後世史學家的不斷創新發展,紀傳體日益鞏固。
關於傳世《尚書》類書籍,《漢書藝文誌》說: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書目列舉如下: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為五十七篇。《經》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歐陽經》三十二卷。《傳》四十一篇。《歐陽章句》三十一卷。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歐陽說義》二篇。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許商《五行傳記》一篇。《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議奏》四十二篇。宣帝時石渠論。
關於傳世《春秋》類書籍,《漢書藝文誌》說: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
書目如下:
《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左氏傳》三十卷,左丘明,魯太史。《公羊傳》十一卷,公羊子,齊人。《穀梁傳》十一卷,穀梁子,魯人。《鄒氏傳》十一卷。《夾氏傳》十一卷,有錄無書......《議奏》三十九篇,石渠論。《國語》二十一篇,左丘明著。《新國語》五十四篇,劉向分《國語》。《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記黃帝自訖春秋時諸侯大夫。《戰國策》三十三篇,記春秋後。《奏事》二十篇,秦時大臣奏事,及石刻名山文也。《楚》 《漢春秋》九篇,陸賈所記。《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錄無書。馮商所續《太史公》七篇。《太古以來青年》二篇。《漢著記》百九十卷。《漢大青年》五篇。
《漢書藝文誌》還記述了《尚書》、《春秋》的傳承曆程,此處不再贅言。
僅此,我們就可以知道,供司馬遷著有《史記》征引的先秦史書,已有千餘篇,而供司馬遷參閱的先秦諸子百家著作,則多達萬卷。還有一些諸如《越絕書》、《吳越春秋》之類的原始文獻,司馬遷也曾讀過。
事實上,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的著作,便不可勝數。
我們還知道,司馬遷曾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勘察遺跡,搜查信息。
因此,司馬遷的文字,經得起曆史的檢驗。典型的,《史記》中關於商朝王室的世係的記載,與近百年出土的殷商甲骨文的內容基本一致。
很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遷寫的《史記》言之有據;司馬遷、《史記》,在《漢書》有詳細記載;班固、《漢書》,在《後漢書》有詳細記載。
二
?
我一再說,二十四史中的 “誌”是史書的靈魂。如果沒有“誌”,其中任何一部史書,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此言毫不誇張。因為其中的“藝文誌”,就是每一部史書的第一手資料的源頭,換句話說,這部史書,就是依據“藝文誌”列舉的一部部著作,而撰寫的。
中國的曆朝曆代,不僅重視修史,而且重視史料的保管。前麵說過,漢朝有蘭台,而唐朝呢,則有秘書省。
唐代的秘書省,就是中央檔案館、國家圖書館。門下省、中書省要定期將記錄的皇帝起居、編撰的史書實錄送秘書省保管,朝廷各衙門要定期將各種文獻資料送秘書省存檔。(當然,朝廷各衙門也有自己的檔案館)
《新唐書•百官誌》:
“秘書省: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上;丞一人,從五品上。監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少監為之貳。(武德四年,改少令曰少監。龍朔二年,改秘書省曰蘭台,監曰太史,少監曰侍郎,丞曰大夫,秘書郎曰蘭台郎。武後垂拱元年,秘書省曰麟台;太極元年曰秘書省。有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熟紙匠十人,裝潢匠十人,筆匠六人。)秘書郎三人,從六品上。掌四部圖籍。以甲乙丙丁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貯。凡課寫功程,皆分判。校書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讎校典籍,刊正文章。”
秘書省,是唐朝的一個學術機構,這裏聚集了大批著名學者和青年才俊,負責整理文獻資料,從事學術研究。沒有兩把刷子的新科進士,是不可能分派到這裏工作的。賀知章曾在這裏擔任一把手。陳子昂進士及第後就被安排在這裏工作。
這裏,收藏了難以計數的文獻資料。歐陽修等人編撰《新唐書》,主要依據,就是這裏流傳下來的資料。
《新唐書•藝文誌》:
“自漢以來,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為六藝、九種、七略;至唐始分為四類,曰經、史、子、集。而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者,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嗚呼,可謂盛矣!”
原來,後世所謂“經史子集”,就是唐代學者所定的圖書分類。
現在,我們不說經、子、集,單說對歐陽修等人撰寫唐史最為重要的史書類文獻,又有哪些呢?
《新唐書•藝文誌》說:
“乙部史錄,其類十三:一曰正史類,二曰編年類,三曰偽史類,四曰雜史類,五曰起居注類,六曰故事類,七曰職官類,八曰雜傳記類,九曰儀注類,十曰刑法類,十一曰目錄類,十二曰譜牒類,十三曰地理類。凡著錄五百七十一家,八百五十七部,一萬六千八百七十四卷;不著錄三百五十八家,一萬二千三百二十七卷。”
瞧,僅流傳到宋朝,歐陽修等人親眼見到的此類文獻,就分為13類,曆朝曆代的文獻合計29201卷。
其中,由唐代撰寫,直接記錄唐代的文獻,《新唐書•藝文誌》說:
《武德貞觀兩朝史》八十卷(長孫無忌、令狐德棻、顧胤等撰)
《唐書》一百卷,又一百三十卷(兢、韋述、柳芳、令狐峘、於休烈等撰)
《國史》一百六卷,又一百一十三卷
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高峻,初六十卷,其子迥厘益之峻,元和中人)
劉氏《洞史》二十卷(劉權,忠州刺史晏曾孫)
姚康複《統史》三百卷(大中太子詹事)
柳芳《唐曆》四十卷
《續唐曆》二十二卷(韋澳、蔣偕、李荀、張彥遠、崔瑄撰,崔龜從監脩)
吳兢《唐春秋》三十卷
韋述《唐春秋》三十卷
陸長源《唐春秋》六十卷
陳嶽《唐統紀》一百卷
焦璐《唐朝年代記》十卷(徐州從事,龐勳亂遇害)
李仁實《通曆》七卷
馬亹《通曆》十卷
王氏《五位圖》十卷(王起)
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宣、懿時人)
賈欽文《古今年代曆》一卷(大中時人)
曹圭《五運錄》十二卷
張敦素《建元曆》二卷
劉軻《帝王曆數謌》一卷(字希仁,元和末進士第,洺州刺史)
封演《古今年號錄》一卷(天寶末進士第)
韋美《嘉號錄》一卷(中和中進士)
柳璨《正閏位曆》三卷
李匡文《兩漢至唐年紀》一卷(昭宗時宗正少卿)
杜儒童《隋季革命記》五卷(武後時人)
《劉氏行年記》二十卷(劉仁軌)
裴遵度《王政記》
《功臣錄》三十卷
唐潁《稽典》一百三十卷(開元中,潁罷臨汾尉,上之。張說奏留史館脩史,兼集賢待製)
王彥威《唐典》七十卷
吳兢《唐書備闕記》十卷
《續皇王寶運錄》十卷(韋昭度、楊涉撰)
韓祐《續古今人表》十卷(開元十七年上,授太常寺太祝)
蔣乂《大唐宰輔錄》七十卷,又《淩煙功臣》、《秦府十八學士》、《史臣》等傳四十卷
淩璠《唐錄政要》十二卷(昭宗時江都尉)
南卓《唐朝綱領圖》一卷(字昭嗣,大中黔南觀察使)
薛璫《唐聖運圖》二卷
劉肅《大唐新語》十三卷(元和中江都主簿)
李肇《國史補》三卷(翰林學士,坐薦柏耆,自中書舍人左遷將作少監)
林恩《補國史》十卷(僖宗時進士)
《傳載》一卷
《史遺》一卷
溫大雅《今上王業記》六卷
李延壽《太宗政典》三十卷
吳孜《太宗勳史》一卷,又《貞觀政要》十卷
李康《明皇政錄》十卷
鄭處訓《明皇雜錄》二卷
鄭棨《開天傳信記》一卷
溫佘《天寶亂離西幸記》一卷
宋巨《明皇幸蜀記》一卷
姚汝能《安祿山事跡》三卷(華陰尉)
包諝《河洛春秋》二卷(安祿山、史思明事)
徐岱《奉天記》一卷(德宗西狩獵事)
崔光庭《德宗幸奉天錄》一卷
趙元一《奉天錄》四卷
張讀《建中西狩獵錄》十卷(字聖用,僖宗時吏部侍郎)
袁皓《興元聖功錄》三卷
穀況《燕南記》三卷(張孝忠事)
·隋《平淮西記》一卷
杜信《史略》三十卷,又《閑居錄》三十卷
鄭澥《涼國公平蔡錄》一卷(字蘊士,李愬山南東道掌記,開州刺史)
圖薛存《河南記》一卷(李師道事)
李潛用《乙卯記》一卷(李訓、鄭注事)
《大和危凶記》一卷
《野史甘露記》第二卷
《開成紀事》二卷
李石《開成承詔錄》二卷
李德裕《次柳氏舊聞》一卷,又《文武兩朝獻替記》三卷,《會昌伐叛記》一卷,《上黨叛》一卷(劉從紀諫事)
韓昱《壺關錄》三卷
裴廷裕《東觀奏記》三卷(大順中,詔修宣、懿、僖實錄,以日曆注記亡缺,因摭宣宗政事奏記於監修國史杜讓能。廷裕,字辭餘,昭宗時翰林學士、左散騎常侍,貶湖南,卒)
令狐澄《貞陵遺事》二卷(綯子也。乾符中書舍人)
柳玭《續貞陵遺事》一卷
鄭言《平剡錄》一卷(裘甫事。言,字垂之,浙西觀察使王式從事,通鹹翰林學士、戶部侍郎)
張雲《鹹通解圍錄》一卷(字景之,一字瑞卿,起居舍人)
鄭樵《彭門紀亂》三卷(龐勳事)
王坤《驚聽錄》一卷(黃巢事)
郭廷訓《廣陵妖亂誌》三卷(高駢事)
《幹寧會稽錄》一卷(董昌事)
韓偓《金鑾密記》五卷
王振《汴水滔天錄》一卷(昭宗時拾遺)
公沙仲穆《大和野史》十卷(起大和,盡龍紀)
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
《開元起居注》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失撰人名)
姚璹修《時政記》四十卷
《高祖實錄》二十卷(敬播撰,房玄齡監修,許敬宗刪改)
《今上實錄》二十卷(敬播、顧胤撰,房玄齡監修)
長孫無忌《貞觀實錄》四十卷
許敬宗《皇帝實錄》三十卷
《高宗後修實錄》三十卷(初,令狐德棻撰,止乾封,劉知幾、吳孜續成)
韋述《高宗實錄》三十卷
武後《高宗實綠》一百卷
《則天皇後實錄》二十卷(魏元忠、武三思、祝欽明、徐彥伯、柳衝、韋承慶、崔融、岑羲、徐堅撰稿,劉知幾、吳勉刪正)
宗秦客《聖母神皇實錄》十八卷
吳孜《中宗實錄》二十卷
劉知幾《太上皇實錄》十卷
吳孜《睿宗實錄》五卷
張說《今上實錄》二十卷(說與唐玄潁撰,次宗開元初事)
《開元實錄》四十七卷(失撰人名)
《玄宗實錄》一百卷(令狐峘撰,元載監修)
《肅宗實錄》三十卷(元載監修)
令狐峘《代宗實錄》四十卷
沉既濟《建中實錄》十卷
《德宗實錄》五十卷(蔣乂、樊紳、林寶、韋處厚、獨孤鬱撰,裴垍監修)
《順宗錄》五卷(韓愈、沉傳師。宇文籍撰稿,李吉甫監修)
《憲宗實錄》四十卷(沉傳師、鄭浣、宇文籍、蔣係、李漢、陳夷行、蘇景胤撰,杜元穎、韋處厚、路隋監修。景胤,弁子也,中書舍人)
《穆宗實錄》二十卷(蘇景胤、王彥威、楊漢公、蘇滌、裴休撰,路隋監修。滌,字玄獻,冕子也,荊南節度使、吏部尚書)
《敬宗實錄》十卷(陳商、鄭亞撰,李讓夷監修。商,字述聖,禮部侍郎、助理監)
《敬宗寶錄》十卷(陳商卷亞撰李讓夷監修。商,字述聖,禮部侍郎,助手監)
《文宗實錄》四十卷(盧耽、蔣偕、王渢、盧告、牛叢撰,魏暮監修。耽,字子嚴,一字子重,曆西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渢,字中德,曆東都留守。告,字子有,弘宣子,也曆吏部侍郎)
《武宗實錄》三十卷(韋保衡臨修)
溫彥博《古今詔集》三十卷
李義府《古今法令集》一百卷
薛克構《聖朝法令集》三十卷
《唐德音錄》三十卷
《太平內製》五卷
《明皇製詔錄》一卷
《元和製集》十卷
王起《寫宣》十卷
馬文敏《王言會最》五卷
《唐舊製編錄》六卷(費氏集)
《擬狀注製》十卷
《春坊舊事》三卷
武後《述聖紀》一卷
杜正倫《春坊要錄》四卷
王方慶《南宮故事》十二卷
裴矩《鄴都故事》十卷
馬亹《唐年小錄》八卷
張齊賢《孝和中興故事》三卷
盧若虛《南宮故事》三卷
令狐德棻《淩煙閣功臣故事》四卷
敬播《文貞公傳事》四卷
劉禕之《文貞公故事》六卷
張大業《魏文貞故事》八卷
王方慶《文貞公事錄》一卷
李仁實《衛公平突厥故事》二卷
謝偃《英公故事》四卷
劉禕之《英國貞武公故事》四卷
陳諫等《彭城公故事》一卷(劉晏)
《張九齡事跡》一卷
實在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中,有一個皇帝的實錄、詔令,有一個重要大臣的言行記錄,有一次君臣的對話記錄,有行政區劃文獻、稅賦文獻、行政軍事禮儀刑法文獻,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無統計的唐代文人的詩文作品,可以作為參考。
正因為如此,《新唐書》中,有精確到天甚至時辰的紀,有各個重要人物的傳記,有詳列宰相世係的表,更有典章製度和理論探討的誌。
歐陽修等人的《新唐書》,就是這樣寫完成的。
更加不可能的,是今年出土的無數唐代碑銘,再次證實了兩本《唐書》記載之準確。
三
希羅多德的《曆史》配不上所謂的曆史,而且連嗨的故事都夠不上。
常常有專家將司馬遷《史記》與希羅多德《曆史》相提並論,甚至有人選擇司馬遷《史記》遠不如希羅多德的《曆史》。
如此誇耀希羅多德《曆史》的人,描繪史盲。如果他是專家,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史盲。在《史記》中:
有緣人情而製禮,依人性而作儀的《禮書》;
有猶樂記的《樂書》;
有建律運曆造日度,可據而度的《律書》;
有雌雄代興而順至正之統的《曆書》;
有天官既書,太史攸掌;雲物必記,星辰可仰的《天官書》;
有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的《封禪書》;
有什哉,水之為利害也的《河渠書》;
有平準之立,通貨天下、以均天下郡國轉販的《平準書》。
希羅多德《曆史》中有這樣的內容嗎?沒有,一無所有。
希羅多德《曆史》,僅僅隻有大量的故事。司馬遷《史記》中也講了大量的故事。有著本質不同,司馬遷《史記》講故事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話,如高貴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篇開篇便說: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其中,有時間:趙惠文王十六年;有地點,有人物,樣樣齊備。
學習,曆史護理要掌握明確的時間。想知道趙惠文王十六年是哪一年,這一年各諸侯國發生了什麽,不難!因為司馬遷《史記》中還有:
《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秦楚之際月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等。
希羅多德的《曆史》有這些嗎?沒有,一無所有。
在希羅多德的《曆史》中,從頭到尾,自始至終,就沒有出現過一個明確的時間。其中任何一個故事,你都不知道發生在哪一年!如果誰能在希羅多德的《曆史》中找到某年的記載,煩請告訴我。
到目前為止,我一直不明白:希羅多德沒有說過希波戰爭史發生在哪一年,但是,前麵的專家們卻能將希波戰爭史精確到某年某月某日,不知道這些專家是如何做到的?
連時間都沒有的故事,也能叫曆史嗎?按照中國標準,連野史都夠不上,至多等級民間傳說。
西方的曆史history,即hi-story,很嗨的故事。
但是,希羅多德的《曆史》,隻是故事,連嗨都夠不上。
如果與中國的故事比起來,希羅多德的《曆史》的差距止何千裏萬裏。
讀過《楊家將》、《說嶽》、《水滸》的人都知道,三者合在一起,簡直就是民間版的宋史。而這樣的宋史,比正版《宋史》有趣,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活下去靈活現,每一個猛將皆有獨特個性、獨門武功和專用兵器,每一個戰場皆有精彩的廝殺技巧描繪,每一次戰爭皆有運籌帷幄、糧草先行和三十六計,這才是很嗨的故事。
現在,我們以《說嶽全傳》為例,說道。
凡是古代英雄,在中國民間,皆有婦孺皆知的專用兵器,如關公的刀、張飛的矛、秦瓊的鐧、尉遲恭的鞭、嶽飛的槍、花榮的箭。甚至是在《西遊記》裏,孫悟空有專用的金箍棒,豬八戒有專用的釘穗,一個魔鬼怪也有自己的獨門武功妖器。
例如嶽飛收服楊再興一戰。楊再興乃楊家將之後,自然是楊家功夫楊家兵器。他出場時,相貌、服飾、武器、馬匹一應俱全:
(嶽飛率軍)來九龍山下討戰那楊再興怎生打扮?但見:頭戴鳳翅銀盔,魚鱗細甲。手執滾金槍,腰懸竹鐧。襯一件白戰袍,跨一匹銀×馬。麵白唇紅,微須三綹;腰圓腋闊,頭大聲洪。真個是:英雄蓋世無雙將,百萬軍中第一人!
夫妻間,嶽飛曾與楊再興有一麵之緣,知道他是忠臣楊門之後,武功高強,誠心收服他為國效力,因此,嶽飛建議:讓我們士兵都退下,咱倆一對,好好比試比試,如何?楊再興說:好啊!
嶽爺道:住著!我和你各把兵將退後,隻我一個對你一個,各顯手段。楊再興道:如此甚好!即命眾嘍羅退回山寨。嶽爺亦傳令眾將退後,不許上前。二人兩馬催開,雙槍並舉。但見:嶽爺爺槍舞梨花,當心便刺;楊再興矛分八叉,照頂來挑釁。這槍來,心血管去桂簇;那矛,好似雪花飄。真個是:戰作一團,不分勝負;殺做一處,難定輸贏。二人大戰三百餘合,不分勝負。
二人大戰三百輪後,不分勝負。雙方收兵,約定明日再戰。嶽飛在冥思苦想中睡去,夢中,得到楊令公指點成功,終於在第二天收服了楊興再戰。
雖然嶽飛武功高強,但在中國,自古以來,打仗主要是打智慧。中國曆代最精彩的戰爭故事,致充分臣服天時地利人和,實現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如《三國演義》中孔明借東風的赤壁之戰。因此,中國古代的優秀將領都是文武雙全的形象,嶽飛不會當然例外。
如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那得靠智慧。《說嶽全傳》:
這裏青龍山上,嶽爺爺見粘罕安營,不來搶山,若到明日,彼眾我寡,難以抵敵。想一想,便叫二百兒郎:在此守著,亂動,待我去引這些番兵來受死。遂拍馬下山,搖動槍,望著番營去!逢人便挑,遇馬便刺,耀武揚威,如入無人之境。小番慌忙報入帳中,粘罕大怒,上馬提錘,率領元帥、平章、眾將校一齊擁上來,將嶽爺圍住。(嶽飛)便把瀝泉槍一擺,喝道:進得來,出得去,才為好漢!兩腿把馬一夾,拎喇嘛衝出番營而去!
一個南蠻拿他不得已,如何進得中原?踏平此山,方泄吾恨!就招麾大兵呐喊追來。嶽爺居然看見,暗暗歡喜道:番奴,這慘中我之計了!連忙走立即山忽聽得一聲炮響,埋伏的軍士,火炮火箭打將下來,延著枯草,火藥效果。一霎時,烈焰騰空,煙草亂滾,燒得那些番兵番將兩目難開的罵聲爭吵,自相踐踏,人撞馬,馬撞人,各自逃生。
嶽飛出道之初,正值宋軍一敗塗地、金軍大舉南犯之時。當時,嶽飛手下隻有八百丁勇,自然不能與金軍硬拚。他仗著一身功夫,闖入金軍營一番砍殺再殺出,吸引進軍追過來殺,然後立即布陣好的伏兵,消滅這些敵人。就這樣,嶽飛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打了一場大勝仗。
古以來,中國的說書人不僅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而且圍繞著敵我雙方糧道的攻擊與保護,杜撰了許許多多的精彩故事。 《說嶽全傳》:
到了次日,元帥升帳元帥道:三軍未發,糧草先行;目今交兵之際,糧草要緊。但山下有金兵阻路,如何出得他的營盤?那名參與者,敢領本帥之令前往相州催糧?話聲未絕,牛皋上前道:末將敢去!元帥道:你的本事,怎能出得番營去牛皋道:元帥何得長他人誌氣!原諒這些毛賊,怕他怎的?小將若出不得番營,願納下這顆首級。元帥道:既如此,有令箭一枝,鎧甲,限你四日四夜到相州,小心前去!牛皋得令,將鎧甲揣在懷中,把這令箭插在飛魚袋內,上馬提鐧,單獨一個跑下山來。
宋高宗一行逃難到了牛頭山,被金軍團圍住。嶽飛連忙率軍前來護駕。嶽飛在軍營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就是如何確保糧食供應,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要牛皋衝出重圍,從相州運輸軍糧到牛頭山。牛皋很快便從相州征到麵粉糧食,如何運上山呢?沒關係,牛皋在解糧途中,遇到了鄭懷、張奎、高寵三位大英雄,並結為兄弟。四人一起輕鬆開一條血路,把糧食送上了牛頭山。
再說說西方曆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曆史》。
在希羅多德的《曆史》中,光腳板的希臘人竟然消滅了500萬波斯大軍。
希羅多穿德說,光腳的希臘人以超過1:1000的戰績,幹翻了波斯正規軍。顯然啊,古希臘人個個都比常山趙子龍的神功還要高強。那麽,光腳的希臘人也好,波斯官兵也好,他們用的是什麽兵器?的鎧甲是什麽?不知道。
高貴,步兵遇上了騎兵,就成了韭菜。光腳的希臘人,遇上了近萬波斯的騎兵,不僅沒有當韭菜,反而徹底消滅了這些波斯騎兵。光腳的希臘人到底使用了什麽神秘武器?不。
希臘人打敗波斯人的戰績,比孔明借東風的赤壁之戰輝煌一萬倍,比張翼德長阪坡嚇退曹操牛氣一萬倍----張翼德畢竟沒有消滅曹操嘛。那麽,希臘人打這一仗,用什麽計謀----智慧沒有?好像沒有----希羅多德說沒。到底有沒有?不知道。
500萬波斯大軍,每天消耗糧食至少5000噸,他們的糧草,從何而來?與波斯人作戰的希臘人,每天是否也要吃點飯?不知道。
現在,光腳板希臘人到底是怎樣消滅500萬波斯人的呢?希羅多德是這樣說的:
第一,在擊敗波斯軍隊後,希臘曾經立碑:
四千名伯羅奔尼撒人曾在這裏對三百萬敵軍奮戰。
4000名光腳丫子的希臘人,挑戰300萬波斯正規軍,即1 : 750。啥叫光腳丫子的不怕穿鞋的?這就是。
第二,在普拉塔伊阿戰役中,
給了希臘人這樣一個短暫殺戮的機會,三萬人的禿頭大軍,除去和阿爾塔巴佐斯一起消耗的四萬人,僅僅有三千人活下來罷了。就這一點而言,則斯巴達出身的拉凱孟戴人在戰鬥中死亡的總共是九十個人,該鐵亞人是十六個人,雅典人是五十二個人。
1:1616,這是等何神勇的戰績。是用什麽兵器、神功、計謀實現的呢?不告訴你!你猜唄!
第三,原來是有神靈護佑:
當異邦(波斯)軍隊逼近雅典娜.普洛奈亞神殿時,他們遭受了自天而下的霹靂的打擊,帕爾那索山的兩座山峰來打仗,他們帶著巨大的轟鳴聲向他們壓死了,把他們受難的許多人壓死了。而且,來自雅典娜神殿的也發出了勝利的喊叫和呼聲。
西方許多曆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曆史》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一群光腳板的希臘人,不知何年何月,以不知名的武器、不知名的神功,不用計謀、不吃糧食,以一當千,消滅五百萬波斯大軍。 ----這就是西方史,比中國話本小說的檔次低倍的故事,連起碼的競爭力都沒有的東西。
雖然《楊家將》、《說嶽》、《水滸》比希羅多德的著作精彩一萬倍,但,神聖是頭腦發昏的中國史學家,也無法據此來研究宋史。
想知道正宗的中國史正在研究嗎?常識告訴我們:
有農田和糧食總量就有多少軍隊;
有什麽樣的工業產能就有什麽樣的武器裝備;
有的學校教育水平人才有什麽樣的策劃人員。詳情請閱讀《二十四史是照妖鏡,令一切西方偽史原形畢露》。
希羅多德的《曆史》竟然被某些人當做寶貝,這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四
我終於明白,一個希臘人,跑到波斯逛了一圈,能否把波斯帝國的曆史記錄下來,他是怎麽做到的?
於是,我提出了如下疑問:
1. 假設曆史上真有希羅多德這個人,他通曉埃及的語言文字嗎?埃及人有方言、普通話嗎?如果他不精通,他是如何與埃及人交流的?(根據古代史,此時的埃及是擁有獨立的語言文字的。按照希羅多德《曆史》,他必須通曉埃及的語言文字,否則,他不用寫書,就算寫得再高了也不可信。)
2.希羅多德精通更古老的埃及語言文字嗎?如果他不精通,他又是如何閱讀並撰寫古埃及史的?(更古老的埃及語言文字,必然與當時的語言文字有所不同。希羅多德必須精通,否則,他無法寫書,即使是寫了也不可信。)
3.希羅多德精通波斯的語言文字嗎?波斯人有方言、普通話嗎?據說,波斯帝國有好多個民族,語言都一樣嗎?如果他不精通這些語言,他又是如何與波斯人交流的?(據希羅多德《曆史》,波斯帝國土地上有N個民族。如果希羅多德不精通這些民族的語言文字,否則,他生活都困難,日常交流都無法做到,更不可能寫書,甚至是寫得也不可信了。)
4.希羅多德精通更古老的波斯語言文字嗎?如果他不精通,他又是如何閱讀並撰寫波斯史的?(遵照西方史和希羅多德《曆史》,希羅多德不僅要精通更古老的波斯語言文字,還必須掌握新老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否則,不行他讀書,更無法寫書,即使是寫了也不可信。)
5.假設希羅多德精通波斯的語言文字,據說波斯帝國的文獻都是泥巴塊,藏在帝國的皇家倉庫裏。波斯帝國的檔案麵向希臘開放嗎?希羅多德是怎麽進入波斯帝國檔案庫的?(根據希羅多德《曆史》,希羅多德必然必須讀過波斯帝國的皇家檔案,包括最古老的和最新的)的檔案。 文物,任何一個國家的檔案館都不是全麵開放的,更不會輕易對希羅多德這樣的外國人開放。希羅多德隻有花大價錢買通高級官員,因此有可能獲得偷偷摸摸進去待一會兒的。那麽,遊客希羅多德有機會隨身攜帶了多少錢?否則,他沒法寫書,甚至是寫了也是胡謅。)
6.假設希羅多德進入過波斯帝國的檔案庫,他在檔案庫裏呆了幾年?他讀過哪些曆史文獻?書名為何?是否有半部傳世?是否有一部出土?(據希羅多德《曆史》,希羅多德必然且必須在波斯帝國的皇家檔案館呆了了2年多了,係統全麵地閱讀了波斯帝國的皇家檔案館中最古老和最新的檔案。如果希羅多德是靠買通高級官員才進去的,那麽,遊客希羅多德花了多少錢?他外出時隨身攜帶了多少錢?是否有幾車銀子與他隨行?)
7. 古希臘各城邦的語言都一樣嗎?據專家說,古希臘有好多種方言,希羅多德都精通嗎?如果不精通,他又是如何與希臘各城邦之間進行交流的?(關於這一點,可參見拙作《致在校大學生:古希臘語言文字,是存在近代形式,曆史上並不》)
8.古希臘各城邦都有自己的檔案館和史書嗎?他們都向希羅多德開放嗎?他在檔案庫裏呆了幾年了?他讀過哪些曆史文獻?書名為何?是否有半部傳世?是否有一部出土?機密對話,包括準確到個個的各城邦出兵,他都清清楚楚。如果古希臘各城邦沒有專門的檔案館和史書,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古希臘各城邦沒有專職的會議記錄人員和專門的修史人員,那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希羅多德沒有讀過這些檔案和史書,也是不可想象的。)
9. 假設古希臘各城邦都有自己的檔案館和史書,並且都向希羅多德開放,那麽,各城邦的文字都是拚音文字嗎?各城邦的文字都是一樣的嗎?如果不是,希羅多德又是如何讀懂的?這(與前幾條同樣的道理。)
10.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都有專職的史學家、專門的史書嗎?如果沒有,希羅多德讀的是什麽史書?如果有,希羅多德又是如何能成為史學之父?(如果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都有專職的史學家、專門的史書,希羅多德就夠格當史學之父了!西方史學家如此急如此下重要的結論,是否太浮躁,太不嚴謹?)
11.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都有專職的史學家、專門的史書,那麽,這些史書,是否有編年?如果有,為什麽希羅多德《曆史》中自始至終沒有出現編年?如果沒有,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的史學家又是如何記載曆史的?(如果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的史書都與希羅多德《曆史》一樣,從頭到尾連時間都沒有,那才真是世界曆史奇觀。)
12. 假設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都有專職的史學家、專門的史書,那麽,希羅多德在旅行過程中,應該讀了多少種語言文字記載的多少部史書?(希羅多德必須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語言學天才。)
13. 在希羅多德《曆史》最初的版本中,是否引用過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的文獻?引用時,是否使用過古波斯、埃及、希臘各城邦的文字?(這是根據編者各自的學術標準提問。如果希羅多沒有給出第一手資料的來源,學者們也無法查出相應的第一手資料的來源,這必定是不可信的東西。)
14.希羅多德在旅行過程中必須是每天記日記,那麽,他記錄這麽多的素材,用的是莎草紙?羊皮紙?泥巴塊?他隨身攜帶了多少莎草紙、羊皮紙或者泥巴塊?(據密碼西方史,希羅多德時期,連堂堂的波斯帝國都是以泥巴塊)塊作為書寫材料。由此可知,希羅多德一定是拉著幾十個車泥巴塊,一邊旅遊,一邊購買新鮮的泥巴塊用來寫作,或者抄寫匯總到的曆史文獻資料。希羅多德一定是拉著幾十個車泥巴塊回到家鄉後,才開始寫這篇著作的。)
15. 希羅多德撰寫的《曆史》第一手文獻資料、文獻資料的文化遺產(紙張或泥巴塊)、曆法(時間)和文字,在西方的哪一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且該記載又具有傳承寺的記載、記載?在其他地方又能否證明傳承寺的文獻並起源出土?
推出這15個問題之後,我突然明白,希羅多德應該是這麽一個神人:
1.希羅多德至少精通50種語言文字,而且精通這50種古語言文字,裏外相加,他至少精通100種語言文字;
2.他在旅行的過程中,至少閱讀了用這100種語言文字撰寫的1000部史書;
3.希羅多德進入各國的官方檔案館閱讀了至少10000冊機密檔案(否則,他如何知道波斯帝國出兵總數,各兵種的具體數據?)
希羅多德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其實,他的《曆史》,連遊記都不夠格!充滿印度人的黑人是黑色的、埃及的女人站著撒尿的荒誕文字,至多算《鏡花緣》之類誌怪故事。
這也算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