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利奈爾因《蒙娜麗莎》失竊受到牽連的時候也正是立體主義運動最忙亂的時候。阿波利奈爾從1911年開始對立體主義的理論闡述。1913年他的《立體主義畫家》出版。一百年後的今天這本書還在亞馬遜網站上出售。阿波利奈爾為人寬厚溫和,好交朋友。除了黃金分割小組,他的畫家圈裏還有盧梭,和住在蒙帕納斯的基裏科,夏加爾等。
1914年一戰爆發,阿波利奈爾自願加入法國步兵,為居住國效力。1916年阿波利奈爾成為法國公民,六天後在香檳省的前線負傷。大多數朋友都去了戰場,此時呆在法國內地的畢加索很是孤獨。康複期間阿波利奈爾堅持詩歌,戲劇和文藝理論的寫作。其中的一部戲劇裏第一次提出超現實主義一詞。而阿波利奈爾早在夏加爾和基裏科的繪畫中就體會到超現實主義的意味。1918年五月阿波利奈爾和傑奎琳結婚,卻在六個月後死於歐洲(西班牙)大流感,隻有三十八歲。肆虐歐洲兩年之久的大流感奪走至少五千萬人的生命。
阿波利奈爾短暫的一生都投入到先鋒派的文藝創作。他曾不遺餘力地追隨和倡導立體主義。畢加索沒有忘記這位老朋友。他對阿波利奈爾的懷念隱喻在1921年的《三個音樂家》裏。
阿波利奈爾去世十年祭,畢加索為他設計一個紀念碑,因為太過於抽象而沒被采用。又二十年後阿波利奈爾的遺孀想到畢加索和他的設計。畢加索就用同樣的主題畫了這幅《廚房》,作為紀念。鉤劃之間,絲毫看不見阿波利奈爾的影子。
畢加索也寫過詩歌。作為朋友的詩人斯泰恩看不下去,卻又不好明說。畢加索也寫過一部超現實主義劇。想必1941年那時他正閑著無聊。我姑且將這劇名翻譯成《狗咬了的欲望》。有評論道,畢加索在這部劇中的主要成就就是什麽都沒說。1944年《狗咬了的欲望》上演,所以就有了這張有趣的合影。畢加索居中而立。相片左邊陰影裏的是超現實主義詩人艾呂雅和前妻加拉的女兒塞西爾。艾呂雅和加拉的故事極其糾結。加拉後來嫁給了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相片右邊有波伏娃。她的情人薩特正坐在左邊的地上。薩特和波伏娃一同為畢加索捧場。這部劇的導演加繆蹲在畢加索跟前。這時加繆和薩特剛認識,還沒有來得及掐架。加繆比薩特小七歲,卻早了七年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當然,加繆沒能等到薩特獲獎的那天,就在一次車禍中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