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個人資料
正文

《平麵與立體的人生·格瑞茲篇之二》

(2025-02-03 16:29:30) 下一個

在1912年秋季沙龍展上展出的一片喧囂之後,格瑞茲為了向公眾闡明立體主義繪畫,同梅桑熱合作出版了有關《立體主義》的第一本專著。畢加索很不滿意書中關於勃拉克和他自己對立體主義繪畫貢獻的描述。阿波利奈爾的《立體主義畫家》有意要正本清源,寫作時間會早些,卻要在1913年才發表。畢加索的畫廊畫商好友坎魏勒也寫了一部《論立體主義》。因為一戰的原故,要等到1920年戰爭結束後才出版。

格瑞茲和梅桑熱的立體主義要回答的依舊是塞尚的宿求,對空間和物體本質的描述。《立體主義》裏有的是二十世紀初時髦的現代觀念。格瑞茲和梅桑熱宣稱要理解立體主義的空間不能再是傳統的歐氏幾何,而需靠非歐幾何(想像一下這種說法是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前)。連續移動的視點可以將時間融入畫裏,在畫麵上展現出四維空間流形。立體主義可以這種方式刻畫空間和物體的動態。憑著梅桑熱的數學背景,這種闡述更可能來自梅桑熱。以後可以用梅桑熱的繪畫來給與直觀的解釋。同時格瑞茲和梅桑熱又認為所謂真實的事物隻是人的個人感知。隻有通過多視角的描述才能展示事物的全貌。

格瑞茲在一戰爆發後重新入伍,在部隊裏組織文藝工作,做戲劇舞台和服裝設計。此外在一戰之前之後,格瑞茲曾多次造訪北美新大陸,舉行巡回畫展。一戰結束後,格瑞茲努力複興並發展黃金分割小組,得到畫商羅森堡的讚助,並於1920年和1925年兩次舉辦較有規模的立體主義畫展。隻是時過境遷,巴黎藝術時尚走向新興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的潮流已在消退。

同為立體主義繪畫,格瑞茲的風格仍然有別於勃拉克和畢加索。他的畫也許近似勃拉克和畢加索的早期立體主義,但格瑞茲從沒有發展出類似於分析立體主義的風格。1920年格瑞茲的繪畫變得更傾向於抽象的平麵化的構圖,例如這幅《戴黑手套的女子》,無疑是綜合立體主義的衍生。

1922年格瑞茲發表了《繪畫與其法則》闡述他的思想。格瑞茲認為抽象的繪畫依靠構圖的韻律來傳達情感。而韻律來自平麵圖形之間的相對平移,旋轉,反折,和形變的動態。我們可以對照這幅《女子和孩童》和它的示意圖來理解格瑞茲。格瑞茲堅持認為自己一直是個立體主義畫家,但他晚期的繪畫更趨於抽象,對後來的諸如荷蘭的風格派和德國的包豪斯藝術等具有重要的影響。

憑心而論,格瑞茲的繪畫缺乏美感。相對於畫家,格瑞茲更是一個積極的活動,倡導和組織者,大膽不懈地推動立體主義運動和探索現代藝術的形式。他的執著讓後期的他變得孤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格瑞茲在繼續繪畫創作論述的同時,也認真思考宗教以尋求靈魂的歸宿與藝術的和諧。1953年七十二歲的格瑞茲在法國的亞威農去世。

—寫於2017年12月9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