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撞擊產生的高溫熔化了地球的岩石,形成一大片地幔洋。遠處看去,地球就像一個熠熠發光的橙紅色圓形液珠。因為小行星體的兼並和小行星的撞擊,以前地球在形成過程中也曾有過地幔洋。但是這次應該是最大最後的一次。地球上產能的機製包括月球的潮汐力,小行星的撞擊,以及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同位素物質的輻射。至今地球內部還有強烈的核輻射反應。同時,地球地幔的對流將熱量從內部帶出來,再將熱量輻射到太空去。
大概十萬年之後,地球表麵溫度下降到一千多攝氏度,開始固化。率先凝固的是在潮汐活動相對不頻繁的兩極地區的鎂鐵矽酸鹽。它的熔點最高,形成淡綠色的橄欖石晶體。橄欖石密度比地幔岩漿要高,所以它往地幔內部下沉,結果導致地幔層的冷卻,物質對流並且分離。地球的體積相對較大,地幔冷卻過程相對較慢。遠在地幔固化之前,地球表麵形成了鎂鐵矽酸鹽的橄欖石和鈣鋁矽酸鹽的鈣長石混合組成的橄欖岩層。這就是地球淡綠色的原始橄欖岩地殼。
橄欖岩在地球地質活動中不斷地斷裂形變。因為橄欖岩密度比地幔岩漿大,橄欖岩往下沉,在遇到高溫的岩漿時又發生熔化。熔化的橄欖岩大約僅有百分之五,主要是富含有鈣,鋁,鐵的矽酸鹽部分。它的密度反而比地幔岩漿輕,開始上浮,就從地殼縫隙中以火山岩漿的形式噴射出來,快速形成玄武岩。玄武岩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三克,比地幔岩漿輕,就浮在地幔上。大約經過了一億年的地質活動,地球的地殼轉換成黑色的玄武岩。而橄欖岩質的物質下沉形成地幔的上部分。現在,我們基本上找不到橄欖岩地殼的殘跡。除了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石,我們還能看到由玄武岩自然排列的奇特景觀,比如北愛爾蘭的巨人通道和加利福尼亞的魔鬼岩柱堆。
當今地球三分之二的表麵是海洋,被水覆蓋。整個海洋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萬分之二。地球上作為萬物之源的水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一種猜測是由地球外的流星體或彗星撞擊地球帶來的。對水中氘元素的比例進行對比,我們知道地球水不可能來自遙遠的柯伊伯帶,隻可能是較近的小行星帶凍結線之外的區域。在太陽係的早期,這裏很可能聚集了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而地質學家更相信地表海洋水來自地球的內部。地表自然條件下的礦石非常幹燥。但是在高溫高壓下,像橄欖石這樣的礦石就可能發生形變,能夠結合住高達百分之三的水份。據推算,地幔中部的過渡層裏容納的水份達到整個海洋總量的九倍。地幔的下部分又含有十六倍的水量。甚至地球的地核裏儲存的水量就有八十個海洋之多。接下來,一個自然的想法就是水由地幔裏高溫岩漿的運動和噴發帶到地表。水汽冷卻凝結,逐步聚集後形成海洋。地球成了一個藍色星球。這時大概是地球誕生之後的兩億年。
此時的地幔岩漿仍然持續地噴發。地球藍色海洋的背景上點綴著許多的火山。火山岩在海水的侵蝕下碎裂,形成黑色的細砂粒。夏威夷大島的最南端就是一個活動的火山,近旁就有黑色的沙灘。在地球的早期,陸地的形成可能依賴地殼的重直構造機製。靠近熱源積沉的大麵積玄武岩的內層保持高溫狀態。部分玄武岩緩慢熔融。這時類似鐵的重元素剝離下沉,含有鉀和鈉的矽酸鹽逐漸緩慢地形成花崗岩。玄武岩在月球,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普遍存在。但是花崗岩唯地球獨有,因為地球體積較大,能夠提供花崗岩形成時需要的持續熔融過程的條件。花崗岩中的氧化矽成分比玄武岩高,質地比玄武岩堅硬。但是密度隻有每立方厘米二點七克,比玄武岩低。因此花崗岩上浮起來,形成原始花崗岩島。花崗岩風化侵蝕分解後就是普通的二氧化矽的沙,裏麵還能找到石英和雲母的微粒。這時候的地球上還沒有可觀的陸地。大陸的構造要依靠地殼的更複雜的板塊運動。
—寫於2022年9月27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