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編織夢幻的人·埃舍爾篇之一》

(2023-11-15 00:35:20) 下一個

《編織夢幻的人·埃舍爾篇之一》

1965年六十七歲的埃舍爾在接受希爾弗瑟姆文化獎時說道,“中學裏我的算術和代數一直很差。我很難理解那些抽象的符號。立體幾何稍微好一些。它能激發我的想象。但是我也從來沒有在這個科目表現出色過”。即使如此,埃舍爾的充滿想象的繪畫迷住了無數多的數學家和科學家。

莫裏茨·埃舍爾(Maurits C. Escher)於1898年出生時他的父親已經五十多歲了。老埃舍爾是荷蘭傑出的,富有成就而備受尊重的土木工程師。曾被授予爵士頭銜。他對五個兒子(尤其最小的莫裏茨)非常寵愛。他給了埃舍爾在他熱愛的繪畫上自由發展的空間,提供了毫無保留的支持和幫助。這一切都記載在老埃舍爾的日記裏。埃舍爾從小體弱多病,學習上也不敢恭維。高中還留了一級。但他有兩個好朋友一起自由地討論文學和藝術。埃舍爾的父母本想讓他進代爾夫特高等技術學院學建築。隻是埃舍爾高中畢業考試多門功課不及格。一年後又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補考,埃舍爾隻好於1919年去哈萊姆的建築和裝飾藝術學院接受建築科的預前訓練。埃舍爾從這裏開始他的繪畫生涯。尤其是在木刻版畫上,埃舍爾通過黑白圖景展示他的藝術想像和創作。

1922年埃舍爾開始多番雲遊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地中海地區。沿途埃舍爾不斷地寫生,素描,再繪製成木刻石刻銅板各樣的版畫。1924年埃舍爾回荷蘭舉辦了個人畫展。同一年埃舍爾在意大利遇見了終身伴侶。他實在是太迷戀意大利的風光風情,就在羅馬居住下來作為據點,再巡遊各地。埃舍爾繪製了許多風景版畫。《卡斯特羅沃瓦》就是其中的一幅。

在借用聖經故事的《通天塔》裏,埃舍爾嚐試從不同的視角來展示透視效果。這種方式被運用到將來的繪畫中。墨索裏尼在台上推行法西斯主義。埃舍爾最終於1935年離開意大利搬到瑞士。兩年後因為不適應瑞士的氣候和昂貴的生活花銷搬到比利時。1936年後埃舍爾不再出外旅遊采景。他的風格也徹底改變,形成後人知道的埃舍爾。

此時的埃舍爾正對鑲嵌畫和平麵拚圖感興趣。他的二哥是大學地質礦物係的教授,向他推薦一些晶體學的書作參考。埃舍爾對平麵的周期性拚圖有他獨特的見解,寫下了四十多頁的筆記。他的新風格從《蛻變》係列版畫開始。畫左邊的白灰黑色的飛鳥逐漸化為類似岩石的幾何圖形,再逐漸展開出一個倚山而建的城莊。最後伸出來的橋堡又化入一個棋盤。堡,正式名稱為車,本來是國際象棋的棋子。整幅畫是一道虛實變幻的意識流。有人把埃舍爾類比於超現實主義。但他清晰的構圖更多是周密思維的結果。

1941年埃舍爾回到祖國荷蘭,一直居住到他去世。《騎士》是他一幅典型的拚圖版畫。整排相向而行的騎士對列布滿整個平麵空間。拚圖的基礎是簡單的正方點格。但埃舍爾的線畫在分劃空間時構勒出圖像而創作出藝術生命。埃舍爾在友人通信中提到楊振寧給他寫信,想用《騎士》作為他的新書《基本粒子》的封麵,請求繪圖作者的許可。楊振寧喜愛這幅畫,正因為它體現了量子場論裏優美的對稱性。楊振寧已經提出著名的楊-米爾斯場論。在這本小書出版時,對稱破缺機製的發現讓這個場論的物理意義顯現出來,進而成為現代物理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的基石。

而《爬行動物》更加生動。畫麵中心是一個畫板上的白灰黑的蜥蜴拚圖。蜥蜴神奇地從平麵圖裏爬出來,爬過書本,三角板,正十麵體,和一個文具籃,最後再爬進平麵拚圖。在現代的廣告和電腦繪畫裏,這種虛實組合對照的手法屢見不鮮。但在埃舍爾的時代這無疑是一次創舉。年輕的埃舍爾在意大利旅行時曾饒有興趣地觀察記錄了兩個蜥蜴交配的全過程。蜥蜴和其他爬行類動物一直是埃舍爾繪畫的主題。

--寫於2017年9月1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