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編織夢幻的人·米羅篇之一》

(2023-09-22 13:50:52) 下一個

《編織夢幻的人·米羅篇之一》

二十世紀的西班牙出了三位傑出的畫家。偉大的畢加索無疑是個多麵手。但他也承認不懂得用超現實主義手法來繪畫。達利被經常認為就是超現實主義本身。第三位西班牙畫家是胡安·米羅(Joan Miro)。米羅自稱是傳統繪畫的殺手。布列頓一度認為米羅是最具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但米羅可能不這樣想。他的風格無法限定,遊離在各種現代繪畫派別定義之外。

在上海交大的時候,我曾憑著記憶,借用米羅的《投石擊鳥》作晚會廣告宣傳畫。這是米羅超現實主義時期的作品。構圖簡單。投小石子的人被簡化成一隻腳和一隻眼的組合。小鳥除了鳥冠,頭身全部幾何符號化了。米羅繼承野獸派的風格,用色大膽鮮豔。畫作描寫在海邊沙灘上的一個小衝突。

米羅於1893年出生在巴塞羅那,和達利同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米羅從小喜愛繪畫。但沒有人認為他有這方麵的天賦。父母送他上商業學校,不久因精神衰弱退學。從此米羅將他的一生付於他鍾情的藝術。1912年米羅進入巴塞羅那的藝術學院學習。商業發達的巴塞羅那極為開放。米羅能了解到當代的繪畫藝術。這幅1917年的《雷佛瑪》城市風景畫體現出塞尚的後印象派和勃拉克的立體主義的影響。但我不太欣賞他同期的立體主義化的人物繪畫。1918年米羅在巴塞羅那的第一次個人畫展非常失敗。萬般考量之後,米羅於1920年的冬天離開家鄉,來到了當時世界的藝術聖地巴黎。

多年以後米羅回憶他這段漂泊在巴黎的日子。米羅搬進布洛梅街45號,和馬鬆一家子做了鄰居。馬鬆的住家很鬧很亂,米羅的地方卻很靜很整潔。本著成為畫家的夢想,兩人都在不停地繪畫。也經常在一起討論。馬鬆喜歡德朗,米羅更偏向馬蒂斯。但兩個都崇敬基裏科。為養家糊口,馬鬆還在一個出版社做夜班。

出門行走靠地鐵。米羅總看到地鐵口的有趣的箭頭標誌和一群群的鳥。這些成了米羅以後繪畫的主題。當時大家相互來往走動。米羅結識一幫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年輕人。畢加索也常來布洛梅街看顧米羅,給些幫助。感覺畢加索在巴黎藝術圈很有些水泊梁山裏宋江的樣子。馬鬆出道早些,畫商時常來他的地方看畫。有時會順帶來米羅的畫室。一次畫商看完後一語不發。踏出門坎,米羅就聽到畫商對馬鬆說,你的鄰居腦袋瓜進水了。

米羅在布洛梅街的日子十分窘迫。一次阿爾普過來作客,隻有些小蘿卜用來招待。有時巴塞羅那家鄉來人,帶給一些香腸和食物。米羅經常整天吃不到東西,但還在不停地畫。饑餓讓他產生幻覺,幻覺給了他靈感。

《農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從巴塞羅那開始,米羅前前後後花了九個月時間來描繪家鄉的景象。繪畫帶有濃厚的加泰羅尼亞文化色彩。景物的平麵盡量地向觀者傾斜。這是塞尚和後來的立體主義慣用的手法。因為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景物組合又體現出超意識的成分。隻是作為超現實主義代言人的布列頓和艾呂雅看到這幅畫之後沒有表示出任何的興趣。

但海明威被這幅畫迷住了。海明威在意大利參加一戰後回美國養傷。不久又重返歐洲,此時正在巴黎遊蕩。米羅在美國人的拳擊俱樂部認識了海明威,成了朋友。海明威身無分文,就靠向朋友借錢,教授拳擊攢錢將這幅畫買下來。今天《農場》收藏在華盛頓的國家藝術畫廊,被認為是米羅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而此時的米羅正在完全他繪畫風格的全麵轉型。
--寫於2017年7月28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1

上,下篇都拜讀了,長知識的好文!在巴黎看了畢加索的博物館。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農場》這幅畫色彩很美!謝謝好文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