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靈魂的哀傷吟遊·克林姆特篇之一》

(2023-08-10 10:28:15) 下一個

《靈魂的哀傷吟遊·克林姆特篇之一》

到達維也納機場的時候已是晚上。即使搭錯了進城的地鐵,仍感覺到維也納地麵交通的便利。下車再換線,沒有幾站就到了旅館。整趟行程沒用到三十分鍾。旅館就在老城的環城路上。自1858年起的三十多年裏,奧地利皇帝弗蘭茲·約瑟夫一世擴建城區,將中世紀的殘牆推倒,改成這條林蔭道,再在路的兩邊改建新建了維也納大學,市政廳大樓,城堡劇院,議會大廈,博物館群,和國家歌劇院等。弗蘭茲·約瑟夫的執政期正好和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對應重合。他的妻子茜茜公主確實美麗,光彩照人。但弗蘭茲·約瑟夫本人卻不像熒幕上那樣英俊倜儻。他甚至比妻子還矮兩公分。弗蘭茲·約瑟夫一生勤勉但又痛苦。他見證了獨生子的自殺,妻子的遇刺。準備接他王位的侄子費迪南大公爵在薩拉熱窩的曆史慘劇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去世兩年後,奧匈帝國轟然倒塌。

旅館的對麵就是國家歌劇院,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著名地標建築。音樂是無形的,但維也納是感觀的。除了莫紮克,貝多芬,施特勞斯化身為雕像,維也納的古典建築顯得莊重,巴洛克建築透出華麗。隻要你用心,就不難發現街邊的小旗幡上有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的字樣和標誌。旅遊紀念品商店裏充滿著他的繪畫的印製品,賣價也不便宜。這時,維也納是屬於克林姆特的。事實上,我對維也納的第一反應和聯想就是克林姆特。我要去尋找這位奧地利曆史上最著名的畫家。

1862年克林姆特出生在維也納的郊區。父親是一名金匠,波希米亞裔的外來人,做工的機會少,艱難地維持有著七個孩子之多一家的生活。小時候的克林姆特從父親那裏接受美術啟蒙,也體現出天賦。十四歲時,克林姆特靠獎學金進入維也納工藝學院學習。一年後弟弟恩斯特跟隨而來。克林姆特原本想從事父親的行業,後來又想成為一個中學的美術教師。他先學建築繪畫。老師注意到他觀察細致的秉性,繪畫逼真的才能,讓他轉向古典繪畫的訓練。他也時常被送到更高等的維也納藝術學院聽課。這時對克林姆特影響最大的是當時傑出的曆史主義畫家馬卡特。他甚至會偷偷地從馬卡特那兒學藝。

 

在維也納工藝學院,克林姆特和弟弟恩斯特認識了馬特什。三人結夥,通過老師和他人的介紹,接到一些美工的私活,掙些小錢。1883年,二十歲出頭的克林姆特畢業,三個人辦了一個“藝術家公司”,主要做劇場的室內裝飾,開始出名。1886年,新的城堡劇院正在營建中。克林姆斯,馬特什和恩斯特三人受委托繪製大台階上的天頂畫。其中,克林姆特創作完成了這兩幅《陶爾米亞的劇場》,《泰斯庇斯的行車》和《酒神的祭壇》,《莎士比亞環形劇場》。這些都是關於戲劇的傳統和曆史的主題。從畫裏,我們可以看到馬卡特風格的輕亮色彩和古典構圖。

1888年城堡劇院落成。弗蘭茲·約瑟夫授與克林姆特金十字勳章。如今這座巴洛克的建築靜靜地矗立在市政廳的對麵。它的四周空曠。進門後是個環形的走廊。劇院晚上有戲劇演出,白天安排定時定點的參觀。因為時間的緣由,我沒能參加,多少有些遺憾。同一時期,克林姆特還創作了這幅有趣而特別的水彩畫《雕塑的寓言》。強烈的象征主義意謂發出他未來繪畫藝術的先聲。

-寫於2018年12月13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