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海邊拾貝·哈代的故事之一》

(2023-07-23 07:34:57) 下一個

《海邊拾貝·哈代的故事之一》

【摘譯自約翰·德比什爾的《素數的迷戀:黎曼和最偉大的未解數學難題》】...隻有十九世紀的英格蘭才能製造出哈代這樣的另類。在他的晚年,哈代寫了一本書《一個數學家的告白》,來描述他數學的一生。更準確地說,這是一副傷感的挽詞。個中的原由讓斯諾在稍後版本的序言中說得很清楚。哈代就是彼得·潘,一個從未長大的男孩。斯諾說:“一直到老,哈代過著一種聰慧的年輕人的生活。他的精神,體育運動和愛好一直是一個年輕的學者...”李特爾伍德說:“直到三十多歲,哈代都看上去非常年輕。”各項體育運動裏,哈代熱中於板球和室內網球。

1919年到1931年的十二年裏,哈代在牛津大學任職。其中有一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做訪問學者。哈代其餘的一生都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度過。他相貌帥氣,頗具魅力,但從未結婚,也不曾和任何人有親密的關係。要知道,古時牛津和劍橋都隻接受男性,有排斥女性的傾向。直到1882年,三一學院的教職人員還不允許結婚。現在,又有猜測說哈代可能是同性戀。如果有興趣,讀者可以去看卡尼格爾的關於哈代學生拉馬努金的傳記《知無涯者》。那裏有很詳細的討論。結論是不太可能(除了他無人知曉的內心深處)。

有關哈代的軼事比希爾伯特還多。前麵我已經講過一個了。這裏有另外兩個故事,都和黎曼猜想有關。第一個是發表在英國《自然》科學期刊的訃告裏:

數學是哈代的激情。除此之外,就是球類運動了......在他二十年代某年寄給一位朋友的六個新年願望的明信片裏,哈代闡明了他的喜愛和憎惡:

1. 證明黎曼猜想;
2. 在我們的最後一場最高級別的比賽的最後一局,規定得211分不讓出局(注:我不懂板球,盡力翻譯了。211的得分沒有什麽特別的。它隻是一個素數);
3. 找到一個能讓大眾信服的上帝不存在的證明;
4. 成為登上珠峰朗瑪峰的第一人;
5. 成為蘇聯,英國,和德國聯合的第一任總統;
6. 謀殺墨索裏尼;

第二個故事就要說到哈代另一個怪僻。哈代聲稱不信上帝,但他總像是在向上帝抗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哈代經常去看望他的朋友哈拉德·玻爾。哈拉德是哥本哈根大學的數學教授(也是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弟弟)。波利亞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次哈代在丹麥一直呆到暑假結束。他不得不回校開課。那時隻有一條小船...北海的風浪挺大,那樣的小船很有可能沉沒。哈代還是上了船,並且給玻爾寄了一封明信片。上麵寫著“我證明了黎曼猜想,哈代記”。如果船沉了,哈代淹死了,每個人都會相信他證明了黎曼猜想。但上帝不會輕易讓他得逞,獲得如此的榮譽,所以上帝不會讓船沉沒。

哈代的教科書寫得精彩,但他最為人熟知的是兩次和他人重要的合作。和拉馬努金的合作是數學史上傳奇的佳話。前麵提到的卡尼格爾寫的書裏說了很多了。但兩人的合作在黎曼猜想的曆史中無足輕重。我就不用多說了。

哈代的另一個重大合作是和李特爾伍德...1910年李特爾伍德加入三一學院。他倆的合作從第二年開始,直到1946年。當哈代在牛津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時,他們的合作靠通信。在一戰期間李特爾伍德給英國炮兵工作時,他們也是由通信來合作。其實,他們即使都住在三一學院的時候,也經常用通信來交流。

--寫於2019年5月7號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