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問達摩祖師:“如何才能做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
達摩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的妙趣。
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
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
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
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說說人老了的那些事兒
人老了,無非就是這點兒事兒:
一盼身體無病無災、不疼不癢,二盼生活有滋有味、福壽綿長。
01
事實上,人老了,身體機能一天比一天衰退,哪有無病無災、不疼不癢的呢!
今天早上起來這兒疼,明天早上起來那兒難受…… 明明知道有些疼痛不是病,是衰老,但仍然憂心忡忡;明明知道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但仍然要去看醫生。
當你沒有病時,這個醫學博士、那個養生專家,包括大小網站、媒體,無不頭頭是道,讓你對醫學、醫生充滿了信心和敬畏。而一旦疾病上身,才知道,這種病“暫時還不清楚病因”,那種病“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你向醫生詢問一些關於自己疾病的問題,隻要醫生說:“That’s a good question”(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就知道對此問題他也沒有答案。
每逢這時,才知道了科學的局限、醫生的窘迫,以及那些養生專家的“口吐蓮花”。
人老了,經過和疾病的多年較量,終於明白了,不是每一種疾病都能治好的,有時還得要與它“和平共處”,也許還要一直“共處”到生命的最後。
所謂與疾病“和平共處”,就是告訴疾病:我向你妥協了,我不再企圖消滅你了,你也別再給我加碼了; 我容忍你在我這兒住下了,你也別再把我往死裏整了,咱倆就這樣一起相處吧!
這就是現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運氣好,與疾病“和平共處”期間靠自身的免疫力或許還會出現轉機。所以,與其對醫生、醫學、包括家人抱太大的希望,還不如寄希望於自身的免疫係統和修複能力。自然界裏的動物都是靠著自身的修複能力治病療傷、恢複體力的,人和動物本質上是一樣的。
人老了,越發體會了本文開頭那段達摩祖師的名言:
當你有病有災、身處逆境時,要把自己當成別人,即進入“無我”狀態,或許能讓自己輕鬆一些、愉快一些。
同樣,當別人有病或者遭遇困難時,要把別人當成自己,此乃“慈悲”,興許能給別人帶來一些幫助或快樂。
人老了,保護自己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會妥協:
與疾病妥協:心寬一寸,病退一尺;
與周圍人妥協:退一步海闊天空;
與自己妥協:不跟自己較真兒,尤其是別跟自己的衰老和疾病較真兒。
要知道,生和死都不是我們求來的,所以不求生、不求死,讓生命自然畫上句號。 俗話說,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我們逃不脫這樣的人生,因為我們就是自然人。
人老了,就要接受自己的衰老、醜陋和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還要降低標準,甚至把不失能、晚失能作為晚年的目標。
當然,我們並不是消極地接受衰老,而是要承認衰老、才能享受衰老,才能為自己變老感到驕傲,而不是沮喪。
史書上記載,大清皇帝康熙老年時,曾有大臣建議他用何首烏染黑頭發,康熙拒絕,他說:
“在我以前的皇帝,還沒有見過白發時就已經死去了,我為自己有白發還活著、並當皇帝而自豪。“
人老了,對未來也就沒那麽多期望了,因為知道了遠方不僅有詩,還有病痛、孤獨和死亡,當然,遠方也必定有天堂。
所以有病有災時不用憂愁、有疼有癢時也不用悲傷,基於“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個先到”,過好今天才是最明智的,隻要今天過的愉快,什麽時候離去也無妨,反正人人都一樣,最後歸宿是天堂。
人老了,勞苦愁煩還照樣不離不棄地跟著我們,人這一輩子從小到老,就沒離開過勞苦愁煩。有人說,人生好比是一艘船,勞苦愁煩就是船上的配載,如果沒了這些配載,船也許是會要翻的。
所以,就讓那些勞苦愁煩跟著我們吧,至少還能證明我們仍然頑強地活著呢!
02
一旦身體不疼不癢,或者少疼少癢時,人就開始追求吃喝玩樂,追求生活要有滋有味,仿佛生命就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的。
人老了也一樣,仍然希望生活有滋有味,盼望自己福壽綿長,但事實上未必人人都會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不隻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學問,人在年輕時有很多盼望:妻子、孩子、票子、車子、房子,所謂的“五子登科”,有盼望、就會有享受;人老了,對“五子登科”失去原來的興趣了,日子也就過得沒滋沒味了。
其實,老年生活就是享受年輕時積累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此時千萬不要再繼續積累了。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貪心”,隻要貪婪,就不可能坦然地、滿懷喜悅地享受生活。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此是,孔子告誡我們,
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貪。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也說過,“老人們比年輕的時候更喜愛金錢,因為金錢是失去了體力的替代品“。
金錢永遠是奴役人的統帥,不僅奴役年輕人,也奴役老年人。人老了失去了賺錢的能力,所以就越發容易貪心、越發喜歡占便宜,這也許是自然規律吧!
所以,人老了,會享受而不貪才是智慧。
想起了一段真實的故事,說的是老兩口坐郵輪,為了省錢,於是帶著方便麵,每天吃泡麵,直到上岸的頭天晚上,兩人才下決心去餐廳吃頓正餐慶祝一下。
侍者極其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說:這些天我們一直在等待著你們,很奇怪你們為什麽不來吃這豐盛的大餐呢?
老兩口不好意思地問:這頓餐要付多少錢?
侍者滿麵笑容地回答:你們是尊貴的客人,這裏的一切對你們都是免費的呀!
此刻,老兩口真是大眼瞪小眼,追悔莫及,本應天天享受的美味大餐,卻白白錯過了。
人生這艘船也是如此,有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苦哈哈地吃了一輩子殘羹剩飯,臨下船時才發現,枉費了上帝給的這張頭等艙的船票,沒有得到應有的享受,辜負了神的一片美意。
我們這一生中,上帝給每個人都預備了豐盛的大餐,希望我們能好好享用。
這就是《聖經》裏說的,“你為我擺設筵席,使我的福杯滿溢”。
這是神給我們的美好應許,祂為我們鋪好桌子,在上麵擺滿豐盛佳肴,一排接著一排,上帝安排如此一場人生盛宴讓我們享受。
但是麵對上帝的恩賜,有人恐懼,不敢坐在那裏大模大樣、歡歡喜喜地去享受,而是害怕,於是躲在桌子底下吃點兒別人掉下來的飯菜;有人懷疑,於是藏在門後看看有沒有陷阱,最後隻能撿點兒別人的殘羹剩飯吃;也有人貪婪,追逐著上帝還要更多,待回頭看去時,原先有的已經沒了。
這就辜負了神的美意,沒有得到應有的享受。
人老了,終於看明白了,所謂的財富隻是上帝暫時交給你保管、讓你享受的,就像幼兒園裏的孩子,早上起來,老師給你一堆玩具,你可以盡情地玩、盡情地享受,可是到了晚上臨回家之前,老師就把它們統統都收回了——你隻擁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始終掌握在上帝手裏。
按照達摩祖師的教導,當你充分享受著生活時,要把自己當成自己,此乃“自在”,沉浸在這種“自在”的境界裏會讓你感到更加愜意;當看到別人與神的告誡相悖、而且一意孤行時,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乃“智慧”。
所以,人老了,不僅要健康地活著,還要智慧地活著,千萬別讓外麵的一地雞毛飛進自己的生活。
2024年4月 於波士頓
謝謝你!
祝願你在變老的路上順利、好運!
謝謝你的鼓勵和支持!
英雄所見略同!
哈哈!我想孔老夫子當年的告誡僅僅是抓住重點、
且針對一般人。他可能想不到當今社會的特點,
無論少年、壯年、老年,都需戒色、戒鬥、戒貪!
謝謝鼓勵!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