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洪門的歷史

(2023-09-27 11:39:01) 下一個

Image

《造反者們》節選:

就19世紀末期來說,乃是洪門勢力最盛之時,它控製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命脈,會眾以百萬計,上麵講到的和順等公司,武裝人員總人數以十萬計。然而這個時候的洪門已經不甘心繼續蟄伏,它對處於黑暗的滿清統治之下的祖國念念不忘,並深度介入到了反清起義之中。在這裏必須解釋一下的是,洪門事實上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組織,並沒有嚴格統一的領導體係。洪門沒有名義上的大BOSS,各堂口都是獨立行事。這種鬆散型的結構當然是源於其創建之初的惡劣形勢,要在滿清勢力的圍剿之下存活,就隻能指望各堂口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相互之間絕對不可能建立臣屬關係。

在大體上,國內的洪門根據其生活來源,分成了幾個相互獨立的派係:依賴運河漕運生存的漕幫,依賴走私私鹽為生的鹽幫以及從鹽幫派生出來的青幫,在長江航運上討生活的袍哥與哥老會,以上這五支被統稱為北洪門;而在兩廣珠江水係上的碼頭和魚欄討生活的洪門子弟,被稱為南洪門,代表性人物就是廣東十虎,以及黃飛鴻。南北洪門,包括東南亞洪門各堂口,紛紛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了反清浪潮之中。

南洪門的玩法非常幹脆,就是持續的發起武裝起義。太平天國與大成國起義背後,就站著無數洪門英烈的身影。在太平天國與大成國起義陸續失敗之後,南洪門的精英們意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洪門極度缺乏統一的政治綱領。所謂反清複明,隻不過是一個鬥爭口號,並不足以發動民眾凝聚人心。由於缺乏政治綱領,洪門在與太平天國的客家領袖的權力鬥爭中毫無疑問的敗下陣來,此後創建的大成國也無從動員民眾擴張勢力,隻能困守廣西。在這個時候,孫中山走進了洪門的視野。

 

話說孫中山這個人也是很有意思,他早年家境貧寒,斷斷續續的讀過兩年私塾,13歲的時候跟隨親戚跑到美國舊金山,又讀了兩年西式小學。之後回到香港,隻有一些零碎知識基礎的孫中山考不上正規大學,於是隨便讀了個野雞醫學院,連正式的學曆證書都沒有。畢業後孫中山無法申請醫生執業資格,在港澳地區遊蕩了一陣子,當了一段時間的無證醫生,被打壓得夠嗆,時不時就被港英政府和澳葡當局抓起來罰款。孫中山火冒三丈,於是決心走一條新路:從政。

一開始孫中山抱著改良的心思,給李鴻章寫了一封近萬字的改良建議書(各位可以百度關鍵詞“上李鴻章書”閱讀全文),基本上都是無病呻吟的辦學校修鐵路開工廠之類的陳詞濫調。但是有趣的地方在於,孫中山找了一通關係,通過晚晴著名開明官員盛宣懷,居然真的把這份萬言書遞到了李鴻章跟前。李鴻章這種著名實務派官員,對這種毫無可執行性的空口白話當然毫無興趣,丟到一邊就不再理睬。然而這次上書,卻給孫中山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聲望。廣東一帶的知識界,紛紛將孫中山視為有理想有抱負的政治精英。孫中山打蛇隨棍上,自此以廣東民間意見領袖自居。

 

公元1895年,孫中山不再滿足於發牢騷提意見,開始發動中山老鄉,組建正式的反清組織。他的這番舉措,與苦於尋找政治綱領的廣東洪門一拍即合,兩邊立刻敲定下來,組建“香港興中會”。然而廣東洪門與孫中山之間其實根本就缺乏合作基礎,兩邊之前從未有過人生交集,貿然合作,而且是造反這種大事,根本就不可能建立互信。可惜兩邊還沒有度過磨合期,就在第二年倉促決定,發起廣州起義,但是這場起義整個就像是一場笑話。首先是起義的第一領導人選,洪門與孫中山的鄉黨之間就產生了巨大矛盾。由於武裝力量基本掌握在洪門手裏,最後決定由洪門的楊衢雲擔任最高領導。然後興中會決定兵分數路,圍攻廣州。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由楊衢雲帶著,從香港出發;其它隊伍由孫中山帶著,在廣州外圍候命。然而兩邊信息不暢,孫中山帶著人在廣州郊區貓了兩天,擔心秘密泄露,於是臨時決定終止起義,在香港的楊衢雲不同意,兩邊通過明碼電報交流了幾回,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對於造反這種事來說,如此兒戲,簡直就是瞎扯淡,啥秘密都要暴露了。最後楊衢雲不管不顧,還是帶著人馬坐船到了廣州,還沒上岸就被廣州清軍給包了餃子,起義部隊全軍覆沒,楊衢雲與孫中山倉皇出逃。第一次合作就淪於徹頭徹尾的失敗,算是在孫中山心底埋了根刺,此後孫中山對廣東洪門始終缺乏好感,在推翻滿清之後,也毫不猶豫的對廣東洪門舉起了屠刀。

廣州起義失敗後,楊衢雲在日本藏了一段時間,1900年回到香港,參與發動三洲田起義,1901年1月,在家中被滿清朝廷派人暗殺。而孫中山拿著給起義籌措的錢,到歐美日各國遊曆去了,此後一直到滿清朝廷被推翻,孫中山沒有再踏足中華大地。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孫中山擺脫了窮苦生活,自此變成了花天酒地的有錢人。

 

在洪門這邊,當然不可能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廣州起義,就放棄造反。1900年10月,惠州洪門領袖鄭士良在三洲田(今深圳大小梅沙一帶)發動起義。話說鄭士良這位仁兄,算是被孫中山坑得最慘的一位。他出身洪門世家,跟孫中山一起在香港讀過野雞醫學院,算是同學關係。這位仁兄相信了當時正在日本與台灣等地夜夜笙歌的孫中山瞎扯的蛋,深信孫中山有錢有能力,能夠為起義軍提供軍火給養。結果起義爆發之後,鄭士良驚訝的發現,孫中山所謂的軍火倉庫裏,裝的就是一堆廢鐵。當然孫中山言之鑿鑿,他是被日本不良商人給騙了!也就是說,孫中山買了一批軍火,但是根本不開箱驗貨就拉進倉庫,然後轉頭就忽悠洪門英雄發動起義!這不是瞎扯淡嗎?這種事的惡劣程度,基本上就等同於詐騙了一筆起義經費。鄭士良不甘心起義就此失敗,帶著數千拿著木棍的義軍在惠州一帶打了12天遊擊,終於因為補給缺乏,黯然解散隊伍。鄭士良逃往香港,1901年7月,被滿清朝廷派人暗殺。

 

這場悲劇之後,廣東洪門與孫中山之間就算是翻了臉,再指望兩家之間達成合作,已經不現實了。孫中山於是轉過頭來,開始忽悠美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洪門。1904年1月,孫中山在舊金山正式加入美國洪門致公堂,任職紅棍。這算是美國洪門的執法長老,一個榮譽性的職位。但擔任這個職位之後,孫中山就在海外華人之中擁有了真正的聲望,並能夠組建自己核心班底,黃興、胡漢民等人就是在此之後聚集到孫中山身邊。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組建同盟會。

 

在廣東南洪門被孫中山忽悠得夠嗆的時候,北洪門也沒能逃過孫先生的魔爪。當時湖南與江西交界處的瀏陽醴陵萍鄉一帶,自然災害頻繁,民眾生活困苦,滿清朝廷又無力賑災。偏偏當地又是哥老會勢力強盛之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入會。這就是天生的造反之地。1906年,孫中山派了同盟會的幾個愣頭青跑到萍鄉地區,忽悠當地哥老會的領袖造反,並承諾向當地義軍提供資金和武器。孫中山其實根本就沒錢的事就不多說了,就算他有錢並且還能買到武器,在今時今日來看,湖南位於中國內陸,孫中山要是有這種強大的執行能力,能將足以裝備整支軍隊的武器千裏迢迢運進湖南,他也不會有“孫大炮”這樣的外號了。但當時湖南哥老會的大佬們缺乏見識,竟然就相信了孫中山的忽悠。萍瀏醴一帶的洪門會眾全都動員起來,推選當地的哥老會大佬龔春台為首領,等著孫中山承諾的軍械到位,就要發動起義。然而從這一年的9月份開始等,一直等到12月,起義聲勢都造出去了,孫中山承諾的軍械當然也是連影子都看不到。12月4日,眼看著收到造反消息的清軍已經完成集結,做好了圍剿的姿態,洪門領袖被迫發動起義。但是拿著棍棒的義軍當然不是已經完成集結的清軍的對手。起義軍隻堅持到11日,就被清軍打得全軍覆沒。龔春台被迫隱姓埋名潛逃到長沙。此後清軍在萍瀏醴一帶發動了持續三個月的清鄉行動,將當地暴露出來的洪門兄弟,全都殺了個幹淨。湖南洪門,自此遭受重創。

 

1907年10月,孫中山又跑到東南亞等地忽悠了一圈,鼓動越南洪門領袖黃明堂發起了一次鎮南關起義。這次起義過程更加是匪夷所思。起義軍派出了數百人,占領了中越邊境上的幾個無人看守的炮台。在此過程中,孫中山親自跑到炮台附近轉悠了幾下,號稱親赴前線。幾天後清軍才輾轉知道了消息,於是派陸榮廷率了3千人過來剿匪。陸榮廷這位仁兄,其實是潛伏在清軍之中的廣西洪門大佬,他當然清楚的知道在邊境上鬧事的乃是東南亞的洪門兄弟,於是他提出可以投降,加入起義軍,但同時要求孫中山向自己的部隊付10萬安家費。缺乏穩定資金來源的孫中山拒絕付款,兩邊居然因為安家費的問題談不攏。於是陸榮廷率軍拖拖拉拉的往炮台進軍,等到了一看,起義軍早已跑光了。這次所謂的鎮南關起義,整個過程一槍未發一人未死,在嚴格的定義上講,都不知道算不算一次起義。

 

不過仗雖然沒打成,但是陸榮廷很會說故事。他編造了一份特別激烈的戰鬥過程報給了朝廷,滿清朝廷很是滿意,於是連續升他的官,到1911年升到了廣西提督,這是廣西最大的武官,陸榮廷因此算得上是滿清朝廷內最大的洪門臥底。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陸榮廷第一時間就起兵響應,宣布廣西獨立,乃是推翻滿清的真正功臣之一。

 

1910年底,同盟會的唯一一位能幹事的領導人黃興開始籌劃在廣州舉行一次大規模起義。黃興親赴香港,組建了起義的領導團隊,並親自與廣東洪門接洽,商討聯合起兵。廣東洪門對同盟會疑慮重重,擔心孫中山承諾的資金和武器無法到位。黃興向洪門大佬反複拍胸脯,承諾會身先士卒,資金與武器也一定會到位。起義原定為1911年4月13日舉行,但是一直到約定的日期當天,資金和武器都沒有到位。當然我相信讀者們看到這裏也不會再有任何意外情緒。所有相信了孫中山的英雄,都隻有死路一條可走。1911年4月23日,黃興潛入廣州,約定於26日,與洪門各路英雄一起舉兵,圍攻廣州,並再次拍胸脯武器補給到時一定會到位。結果到了這一天,想象中的武器補給理所當然的依然不見蹤影。洪門各路人馬大失所望,紛紛撤離,最後隻剩下100餘不畏犧牲的洪門英烈以及10餘名黃興帶來的同盟會熱血青年,決心在即便沒有武器補給的情況下,也要繼續發動起義。

 

4月27日下午5點半,黃興帶領這支孤軍進攻兩廣總督衙門,總督張鳴岐退走,並調遣水師精兵圍剿義軍。起義軍堅持了一整晚,全軍覆沒。黃興在戰爭中斷了一根手指,躲進一家小店裏,得以幸存。事後廣州民眾收斂烈士屍骨,一共找到七十二具殘肢,埋葬在黃花崗上。滿清推翻後海外華僑出資重建此墓,是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總結起來,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的這二十多年的反清起義模式,就是洪門負責送死,而孫中山負責忽悠。曆史要繼續這麽走下去的話,洪門的精血很快就會被孫中山給敗光,我大中國將會永墜黑暗。

 

所幸到了1910年年底,上海爆發股災,改變了曆史的走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