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n-Si(氮化镓-on-矽) 是指將 GaN(氮化镓)薄膜生長在 Si(矽)基底上。這項技術結合了 GaN 的電性能優勢 與 矽的低成本、高成熟度的製造平台,是當前推動 GaN 大規模商業化的關鍵路徑之一,尤其在電源、5G、快充等應用中尤為重要。
類別 | 優勢說明 |
---|---|
成本 | 矽基片便宜,尺寸大(可達8英寸、12英寸),比 GaN-on-SiC 或 GaN-on-sapphire 成本低 3~10 倍 |
工藝兼容性 | 可與現有 CMOS 工藝兼容,有利於與矽IC係統集成 |
大尺寸晶圓 | 易於擴產、提高良率、適合自動化量產 |
熱性能 | Si 導熱性較好(150 W/mK),比藍寶石強,但低於 SiC |
應用廣泛 | 快充、電源轉換器、電動汽車、數據中心、服務器等領域廣泛應用 |
指標 | GaN-on-Si | GaN-on-SiC(碳化矽) | GaN-on-Sapphire(藍寶石) |
---|---|---|---|
成本 | (最低) | (高) | (中) |
散熱性 | (最優) | ||
工藝兼容性 | |||
頻率/功率表現 | 中高 | 高 | 低中 |
主流應用 | 電源、快充、消費電子 | 高端RF(雷達、衛星)、軍用 | 早期照明/LED |
雖然 GaN-on-Si 成本低,但也存在以下技術挑戰:
問題 | 說明 |
---|---|
晶格失配 | GaN 與 Si 晶格常數差異較大(17%),易產生應力和位錯,影響器件可靠性 |
熱膨脹係數不匹配 | 導致晶圓翹曲或裂片,需要複雜的緩衝層設計(如AlGaN緩衝層) |
漏電控製 | GaN-on-Si 容易出現柵極漏電,需要優化外延結構和終端處理 |
邊緣終端設計複雜 | 高壓器件要求更好的場控設計,避免擊穿或電擊穿通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