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認知才能開闊眼界

認人待物,不斷學習,提高商業和經濟方敏銳的洞察力
個人資料
正文

現在大型機供應鏈都是國際化的;查了查 C919 和 737 Max 8 主要部件的供應商;注意播音有悠久的曆史;

(2025-05-03 20:47:37) 下一個

C919大型客機作為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噴氣式幹線客機,其供應鏈采用了“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整合了國內外優質資源。以下是C919主要部件的供應商及相關信息,按部件分類整理:


1. 機體結構?1912

  • 機頭:中航工業成飛(成都飛機工業集團)。

  • 前機身與中後機身:洪都航空(占機體價值約25%)。

  • 中機身、機翼、艙門:中航西飛(西安飛機工業集團)。

  • 後機身、垂尾:中航沈飛(沈陽飛機工業集團)。

  • 機翼整體油箱:中航工業昌飛(昌河飛機工業集團)。

  • 尾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企業。

國產化特點
機體製造是國產化率最高的環節,主要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企業承擔,國內供應商占比超過90%。


2. 動力裝置?1312

  • 發動機:當前采用LEAP-1C發動機,由美國GE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的CFM國際公司提供。

  • 國產替代:中國航發集團正在研製CJ-1000A發動機,預計2025年後逐步替換進口發動機。


3. 機載係統?139

  • 航電係統

    • 主供應商:美國羅克韋爾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與GE航空。

    • 國內參與:中航工業旗下中航電子、中航光電等企業承擔部分子係統。

  • 飛行控製係統:美國霍尼韋爾(Honeywell)。

  • 液壓係統:德國利勃海爾(Liebherr)與中航機電合作。

  • 輔助動力裝置(APU):霍尼韋爾。

  • 起落架係統:德國利勃海爾。

  • 刹車係統:美國霍尼韋爾。

  • 客艙娛樂係統:法國泰雷茲(Thales)。

國產化進展
機載係統目前以國際供應商為主,但國內企業如中航機載(整合中航電子與中航機電)正通過合資或自主研發提升參與度。


4. 關鍵材料?1312

  • 鋁合金:美國Arconic(機身主材)與國內南山鋁業、中國鋁業合作。

  • 鈦合金:寶鈦股份、西部超導(國產占比提升)。

  • 複合材料:中航高科、中複神鷹(碳纖維)、光威複材(樹脂基複合材料)。

  • 高強度鋼:撫順特鋼、寶鋼股份。

材料國產化率
C919新材料應用比例達11.5%(高於波音737),國內企業在鈦合金、複合材料領域逐步替代進口。


5. 其他關鍵部件?1912

  • 飛行數據記錄係統:美國通用電氣(GE)。

  • 航空管路設備:美國伊頓公司(Eaton)與中國商飛合資企業伊頓上飛。

  • 標準件與鍛鑄件:中航重機、三角防務等國內企業。


國產化率與供應鏈戰略

  • 當前國產化率:約60%,進口部件占比40%113

  • 未來目標:通過國產發動機(CJ-1000A)研發、機載係統本地化合作及材料技術突破,逐步提升至80%以上112

  • 供應鏈管理:中國商飛通過全球優選供應商確保適航標準,同時推動國內外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如伊頓上飛)以加速技術轉移9

?

?

?

?

?

波音737 MAX 8主要部件的供應商信息,結合近期供應鏈動態與曆史數據整理如下:


1. 動力裝置

  • 發動機:采用CFM International LEAP-1B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由美國GE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的CFM公司研發,專為737 MAX係列優化燃油效率。該發動機於2016年獲得適航認證,是737 MAX 8的核心動力來源1112


2. 機身與結構

  • 機身製造
    勢必銳航空係統公司(Spirit AeroSystems)承擔737 MAX係列約69%的機身部件生產,包括機身段、發動機吊架、反推裝置等11。近期阿拉斯加航空艙門脫落事故中,涉事飛機的門塞組件由勢必銳生產,FAA審計發現其質量控製存在缺陷610

  • ?

  • 1. 複合材料

  • 碳纖維機身與機翼
    日本東麗(Toray)提供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用於製造機翼和尾翼,與波音787項目共享部分供應鏈39

    • 供應鏈風險:中美貿易戰導致關稅成本上升(中國對美加征125%關稅),可能影響材料進口成本19


  • 2. 金屬合金

  • 鋁合金
    美國Arconic(原美鋁公司)提供高強度鋁合金,用於機身蒙皮和結構件。中國南山鋁業等企業也可能參與部分供應,但受關稅政策限製19

  • 鈦合金
    俄羅斯VSMPO-AVISMA是全球主要鈦合金供應商,波音長期依賴其產品,但俄烏衝突後供應鏈穩定性存疑,波音可能尋求其他替代來源39


  • 3. 緊固件與連接件

  • 特種緊固件
    原主要供應商為SPS Technologies(隸屬伯克希爾·哈撒韋),但2024年工廠火災導致供應中斷後,波音轉向Howmet AerospaceLISI Aerospace作為替代39

    • 質量控製爭議:阿拉斯加航空艙門脫落事故中,門塞組件的螺栓缺失暴露了供應鏈質量問題12

  • 4. 其他關鍵材料

  • 液壓係統材料
    德國利勃海爾(Liebherr)提供液壓動力組件,其材料涉及高強度鋼材和精密鑄造件3

  • 熱防護材料
    美國Hexcel提供阻燃複合材料,用於發動機短艙和高溫區域防護39



3. 航電與控製係統

  • 航電係統:核心導航與通信設備由霍尼韋爾(Honeywell)羅克韋爾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提供,包括自動駕駛、飛行管理計算機(FMC)等11

  • 飛行控製係統:改進的失速管理偏航阻尼器(SMYD)係統曾因軟件缺陷導致2018-2019年兩起空難,後經軟件升級和飛行員培訓後複飛411


4. 液壓與起落架係統

  • 液壓係統:德國利勃海爾(Liebherr)提供液壓動力組件,與波音長期合作11

  • 起落架係統利勃海爾伊頓(Eaton)共同參與設計,伊頓還與中航工業成立合資公司(如伊頓上飛),支持本地化生產11


5. 其他關鍵部件

  • 緊固件:原主要供應商為SPS Technologies(隸屬伯克希爾·哈撒韋),但因2024年工廠火災導致供應中斷,波音轉向Howmet AerospaceLISI Aerospace作為替代,部分緊固件價格上漲超10%10

  • 輔助動力裝置(APU):由霍尼韋爾提供,集成於機身尾部11


6. 生產布局與供應鏈風險

  • 總裝線:位於華盛頓州倫頓工廠,2024年計劃新增第四條生產線於埃弗裏特工廠,但受工人罷工和熟練勞動力短缺影響,月產量目標從38架提升至42架的進度已推遲至2025年3月1011

  • 國際合作:中國舟山設有內飾完工中心,但因地緣政治和關稅問題,中國客戶訂單麵臨重新分配風險49

  • 質量控製:FAA審計發現波音和勢必銳在89項檢查中有33項未通過,涉及文件記錄不全、工人操作不規範(如用肥皂液潤滑部件)610


總結

737 MAX 8的供應鏈高度依賴勢必銳CFM霍尼韋爾等國際供應商,但近年因安全事件、貿易衝突和產能瓶頸暴露脆弱性。波音正通過收購勢必銳(重新整合供應鏈)和加速技術轉移(如合資公司)改善管理,但短期內仍需應對認證延遲(如MAX 7和MAX 10尚未獲FAA批準)和客戶信任危機61011

?

?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