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聞銘

開這個博客,有感而發,聊中國美國的事,講現代文明的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是人都不是好東西:權力篇

(2024-10-22 07:10:02) 下一個

是人都不是好東西:權力篇

蔣聞銘

 

權力,是這個世界上最迷人,同時也是最可怕的東西。最迷人,是因為擁有它的人,是環境的主宰。最可怕,是因為權力比任何毒品,都更能夠侵蝕人心。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不知不覺中,會完全失去友愛之意同情之心,失去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失去人性中一切的善,成為權力的奴隸,成為蔑視摧殘普通人生活中的一切平凡美好,無所不為,無惡不作的怪物。沒有製衡的公權力,是腐敗的同義詞。手握公權力的每個人,如果沒人約束沒人看管,都會本能地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美國有一部係列電影, Lord of the Rings, 指環王三部曲。指環,是這三部影片裏最重要的道具,是絕對權力的化身。在影片裏,人類,仙族,誰得到了這枚指環,甚至隻是看到了它,誰的思想心智,就會被它侵蝕控製。 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人類,仙族,而是天性中既沒有野心和冒險精神,也沒有占有欲和征服欲的兔人族。他曆經千辛萬苦,帶著這枚指環到了能毀掉它的地方,卻在毀掉它拯救世界還是將它據為己有之間,選擇了將它據為己有。在這枚指環最後機緣湊巧被毀掉之後,他說,我的腦子裏,終於又出現了家鄉的孱孱流水,藍天白雲,出現了生活中的平凡美好的一切。隻要有這枚象征絕對權力的指環在,他的腦子裏就不可能有人世間的平凡美好。

政治體係中,做官掌權的,有沒有有情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人? 現代社會的假設,是這樣的人不存在。手握公權力的人們,包括華盛頓林肯,整天被看著防著,興許真能有些為民服務的情懷,能做不少好事,但如果不被看著不被防著,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就都會變成壞蛋。

中國兩千年集權專製的社會製度,經濟腐敗權力腐敗,一直是無藥可治的頑疾。有句俗話,叫破家的知縣。在集權專製的架構中,知縣是芝麻官,但他們掌握的權力,足以讓其治下的子民家破人亡。握有這樣的權威的人們,會本能地以權謀私。結果就是官府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

腐敗有沒有人管?當然有。但理論上有人管,和真有人管,還要管得讓大家都不貪腐,不是難做,而是根本沒法做。集權的社會體製中,對各級官吏的管控監督,不但有係統,有時甚至是極端嚴苛。對貪腐官員的懲治,動不動就是殺頭抄家。清朝科場舞弊三大案,主考的一品大員,全體考官,不是斬首,就是絞刑。所有的涉案人員抄家充軍流放寧古塔,妻子兒女入官為奴。

如何建立有效的監控製度,約束各層官吏,整治腐敗,事實上是中國曆代最高統治者著力最多,但始終也無法解決的難題。 究其根本,是因為第一,規章製度再完備,要靠人一層一層去執行,這些執行的人,行為本能也是貪贓妄法;第二,反腐敗往往和權鬥攪在一起,比如明朝的藍玉案,清朝的和珅案,現在的習近平反腐,到底是反腐敗,還是拿反腐敗做借口清除異己,說不清楚;第三,沒有約束的公權力,是腐敗的同義詞,絕對的權力,是絕對的腐敗,擁有最高統治權力的皇帝,本身就是腐敗的化身。集權專製的社會製度,是腐敗的溫床。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抵擋得住一言能定天下人榮枯生死的權力的誘惑。身處高位的人,隻要有一絲可能,都會為這樣的權位不顧一切,以命相搏,骨肉相殘。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在掌握了這樣的權威後,會不為己利,會不去濫用他的權力。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奪取皇位,喪盡人倫,殺戮兄弟,權位到手後,逼迫被殺的弟弟的寡妻為妃。唐玄宗李隆基,也是殺了自己的親姑姑,從父親手中得來的皇位。然後呢?強搶自己明媒正娶的兒媳。 明太祖朱元璋,殺戮功臣,讓兒子們開衙建府,鎮守四方。但是他一死,跟著來的,就又是骨肉相殘的改朝換代。

重要的話說兩遍。集權專製的社會製度,是腐敗的溫床,絕對的權力,是絕對的腐敗,沒有約束的公權力,是腐敗的同義詞。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目錄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蔣聞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民主社會,當然也有腐敗現象。但是都是個例,成不了係統,成不了氣候。把民主製度下的腐敗現象和獨裁製度下的係統腐敗做類比,隱含大家都有,大家都一樣,也是共產黨為自己辯護的話語術。
回複 悄悄話 美國肯定也有腐敗,權力本身就有腐敗趨勢,所以要分權,就這樣還是有腐敗。
中共不分權,中紀委非獨立機構,不能對與其平級的進行調查,除非得到更上級的
批準。所以最上層享有絕對權力,個別高層落馬,也是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果,。
蔣聞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oning' 的評論 : 法製社會,法律不定為腐敗的,就不是腐敗。
shaoning 回複 悄悄話 其實還有一種腐敗是無解的,就是法律不定為腐敗的腐敗。你說美國的國會山股神算不算腐敗?大學招生的校友推薦製度算不算腐敗?大選獻金算不算腐敗?總統上台帶一堆自己人擔任重要職位算不算腐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