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聞銘

開這個博客,有感而發,聊中國美國的事,講現代文明的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文明簡史(13):集權一統的中國

(2024-06-20 08:25:07) 下一個

文明簡史(3):集權一統的中國

這一篇說中國。中國沒有一神教,七七八八的神盡有,都沒有足夠的威勢給所有人定規矩。百家爭鳴的社會理論,不能靠神立規矩,就不靠,子不語怪力亂神,直接人給人定規矩。中國人的社會理論,儒家法家,都是人本主義,沒有神。儒家的社會理論,中心是禮,是社會製度行為規範。製度規範怎麽推行?儒家說仁者愛人,說服教育為主,不到萬不得已,靠教化不用刀。孔子有教無類,是為萬世之表的教育家。教化為什麽可行?因為人的本性都不壞,為大家好的道理,好好講,人人自然會同意擁護。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無敵。儒家的立規矩,有不少理想主義色彩。

法家也是人給人立規矩,不過出發點完全不同。法家說儒家的社會理論是偽善,不切實際,人本質上不是好東西,社會管理,說服教育沒有用。人管理人,關鍵是要利用人怕死貪利的本性,用法來治。商君之道,嚴刑峻法,威逼利誘,是高效無比的人治人的法門。

周朝的社會製度,和歐洲中世紀的封建農奴製,大同小異,到了春秋戰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秦國用法家治國,從商鞅到李斯,代代相傳,到了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將財權人事權集中到了社會金字塔的最上層,用中央集權的體製,消彌區域之間的戰爭。但是秦始皇不懂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得了天下之後,焚書坑儒,變本加厲地嚴刑峻法。不到三十年,把天下人全體逼反了。接下來項羽不搞集權搞封建,也不行;劉邦實用主義平天下,搞一半封建一半集權的四不像。後麵文景之世,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到了漢武帝,幾代人的理論實踐,明白了平天下靠刀靠法家,治天下用禮義用儒學的道理,聽董仲舒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係統地建立發展儒家的禮義道德倫理製度,兩千年下來,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的教化,蔚為大觀,深入人心。 在爭奇鬥豔的人類文明中,中國集權的政治製度和儒家社會道德規範的有機結合,是獨樹一織的原創。

中國的集權大統一的社會製度,和歐洲的農奴製度,有很大不同。中央集權的設置,將全部的人事權財權,集中到了金字塔的最上層。最高統治者用強力掌控勞心者的群體。金字塔的最高端,是皇帝。天下是他們家打下來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社會管理,皇帝自然要找人幫忙。但是他找你,是讓你幫他管理各方事務,不是把什麽地方送給你。管理階層是官,不是貴族。皇帝的七大姑八大姨是貴族,貴族有些與生俱來的特權,但是這些特權,不包括做官。管理層的結構位置權限,是固化的設置,每個官位,做什麽事,有什麽樣的權,有明確的規定。誰坐在這些位置上,坐多長時間,由皇帝決定。各級官員,最重要的任務是向社會大眾收賦收稅。這是幫朝廷,幫皇帝收。按級別高低,皇帝給大家發工資。全天下的人事權和財權,都在皇帝手中。這就是專製集權。

社會成員的劃分,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讀書人可以通過考試做官,加入勞心者的群體。農工商人原則上沒有資格做官。所以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官做得好,可以慢慢往上升。讀書人從小接受的,天天講的,是儒家的社會倫理道德,第一條,是忠君愛國。忠君,不是事事無腦聽皇帝的,而是要幫皇帝做好事,勸阻他做壞事,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忠君的最高境界,是死諫,就是用自殺的方式,阻止皇帝做壞事。皇帝做壞事,你不可以造他的反,但是可以抗議,伸直了脖子讓他砍。這就是所謂的文死諫。

農工商三業,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人本國本;鐵匠篾匠剃頭匠,百業工匠,工是輔業;農民工匠,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但是大家都同意商人不是。社會的共識,是他們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寄生蟲。所以商業是末業,商人是末流。 中國列朝曆代,全社會歧視商人。 

封建農奴製和中央集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製度。歐洲的封建農奴製度,對勞心者的製約,相對寬鬆,對勞力者的管理卻是嚴厲苛刻。中國集權的社會製度,金字塔中,對勞心者的管理,要嚴格很多,但是對勞力者的約束,相對寬鬆。所以中國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樣的自由歌。在中國的集權社會裏,當官和擁有土地財富,是兩碼事,擁有土地和擁有在土地上勞作的人,也是兩碼事。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裏,這些都是一碼事。中國的集權製度,人用統一的法規治理人。歐洲的封建社會,沒有統一的法規,社會管理有很大的隨意性。 集權製度之下勞力者的群體,對比封建製度下勞力者的群體,有本質上不同的人身和經濟自由。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全書目錄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蔣聞銘的文章對古代中國集權一統的政治製度進行了辯證分析,思辨豐富深入,令人豁然開朗。值得借鑒學習。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大東亞文明圈下的中國 (2024-01-27 20:28:44) 下一個
漢字所記載,編選和宣傳的曆史,粗俗而言是井底之蛙YY史。一是角度狹窄,二是缺乏詳細全麵,缺乏實證。基本上就是一個文明角落的八卦文學。

說到角度狹窄,可以形象地說,這些故事的觀察點就是洛陽。大體上可以看到黃河中下遊華北平原而已。往北往西是高山,往東是大海,都看不到什麽。往南是長江丘陵,模模糊糊。好大一口井。

當然了,絕大部分文明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能看到的也都主要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沒什麽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有些人看到很少,但也知道自己沒看到看不到更多更多的東西。總想著去多看看。而中國曆史則有意無意地就真以為天下就是自己看到的那麽大。

其實中國一詞的本意就是中原,甚至隻是首都特區的意思。擴展到國家,乃至整個東亞大陸或者滿清疆域,是清末及以後的事。而近現代所謂中國文明的主體,其實是兩大部分。一個是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一個是長江中下遊尤其是下遊地區,江南地區。而這兩個地區實質上也不是中國文明的原生地區,而是中國文明的征服地區或者殖民地地區。

那麽中國文明是哪來的呢?準確來說所謂中國文明隻是曾經或者現今在中國(中原意義上)存在過的文明。大體上有四大文明在中國(中原)存在過。

一個是商殷。實際上商殷可以說隻是當時諸多中原文明裏麵比較大,比較有傳說下來的一個。比如殷可能是商被另一個邦國征服以後的傀儡政權。周伐殷時就聯合了諸多其他的邦國部落。這些邦國並沒有記載或者考古。但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存在過。而是中國曆史特意回避這些拆穿大一統的東西。

二個是西周開啟的,在東周基本成型的諸夏。相對於殷商時代,各個邦國之間的交往更密切,文化更融合。秦統一。或者說秦和匈奴分裂諸夏,兩者就又走向了不同的文明道路。秦這一支又演變成漢,最終基本上滅絕於東晉南朝。


三個是消滅諸夏古漢文明的五胡鮮卑文明。也可以說是匈奴或者諸夏北支又打回來了。因為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可以說就是河南河北山東的差別。鮮卑魏隋唐,到宋就又滅亡於崖山。接下來的就是,

四個蒙滿代表的延續到現在的這個中國文明。

所以不難發現,一個比中原中國更重要的,或者說是多次長期征服和殖民統治中國的,在曆史上地位更高影響更大的文明,其實是大草原文明。換句話說,秦漢唐宋元明清的正統性,遠不如匈奴突厥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的正統性。中原最大的對草原的勝利也就是漢武帝的兩敗俱傷的出征。而且並沒有建立有效統治。而反過來的統治,隋唐元清幾乎占據了中原的主要曆史。更別提加上南北對峙的時期了。所以東亞文明中心在蒙古可能更符合曆史。

大草原主要又分三大部分。核心部分是蒙古高原,今外蒙古北疆中亞諸國的範疇。其次是滿洲凍土平原地帶。再次是西域南疆隴西等所謂絲綢之路地帶。基本上都存在著適應自己地理環境條件的文明形式。大草原文明的衰落,是大航海興起,釜底抽薪地取代了東西方貿易通道的結果。

如果把觀察點從洛陽移到烏魯木齊,對阿富汗的認知就會比對河北的認知清晰得多。甚至對北印度的交流也遠遠比孔子更親近。哪怕對伊朗的關係也比對江淮的關係更密切。而如果把觀察點挪到首爾,則對女真孔府幕府的感受可能是差不多的。而把探照燈打向拉薩的時候,也難免影影綽綽地看到南亞各國。雲南貴州緬甸的內陸東南亞又是一個小圈子。廣東的粵可以說是越北的簡稱。加上福建甚至浙江,越南菲律賓等等其實就是大南洋,或者海洋東南亞圈。三星堆巴蜀文明,日本文明等等都是大圈小圈的多種地域多種文明的生態森林。

而中國這個概念最可惡的地方就是要毀滅文明的多元化發展,實行大一統的統治。

如果說古秦漢文明的統一還有一定的原創性本土性,但也最終導致自己的徹底滅亡。那麽古唐宋文明則主要是由大草原貿易南路,經西安到洛陽,進入中原。並隨即在洛陽開封一帶的港口碼頭區域,建立殖民統治城堡首都。然後征服江南,吸血江南來養活奢靡的首都。而元清俄則是以大草原貿易北路為主,由北京入主中原。同樣以江南的財力來供養首都的繁華。

以中原的漢八旗綠營,山東土八路為主要打手,武力上的偽軍掃蕩隊伍對更廣泛的地區實行二次殖民駐軍征服。以江南讀書人翻譯官,讀好北方話的書,講好北方話的故事,讓沒有武力但有腦力的南方聰明也能做官,分享一些人上人的快樂。這樣就把被征服的中原人和江南人,收服為二老板包工頭。所以嚴格意義上的中國,指的就是大草原殖民者,加上中原和江南二殖民者組成的這麽一種統治模式。畢竟嚴格說起來,這三家在人種,語言,風俗,飲食等各個方麵都其實是想查甚遠的。所以統稱為中華民族實在很扯。

所以中國這個詞指的是一種體製,而不是一個民族,一個文明。中國人狹義而言是中國體製內的人。廣義而言是中國體製統治下的人。包括中原族人,滿族人,蒙族人,維族人,藏族人,巴族人,大理族人,越北人,閩族人,江南人,江淮人,日本人,朝鮮人,等等等等。也就是說,中國的意義,就是大草原對中原和江南一次殖民以後,再以中原的地理標誌和江南的文化中原幌子,對周邊地區尤其是長江以南的所謂南方地區,從巴蜀到閩台的二次殖民侵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