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是巴黎的著名地標之一,位於香榭麗舍大道西端的戴高樂廣場 (Place Charles de Gaulle)。凱旋門始建於1806年,1836年完工,目的是為了紀念拿破侖的軍事勝利,尤其是1805年的奧斯特利茨戰役。凱旋門是由讓.弗朗索瓦.夏格倫 (Jean Francois Chalgrin) 設計的。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羅馬的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但其規模更大,裝飾更為精美和複雜。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凱旋門正麵最引人注目的浮雕《出征的誌願兵》(Le Depart de 1792),也稱為《馬賽曲》 (La Marseillaise)。這幅作品由弗朗索瓦·盧德(Francois Rude) 創作,描繪了1789年法國革命期間,法國人民奮勇抗爭的場景。在這幅浮雕中,自由女神在前引領著各階層的法國人民奔向戰場,表達了國民革命的熱情和犧牲精神。
在凱旋門正麵另一側的浮雕是《拿破侖戰爭勝利紀念》(Le Triomphe de 1810), 這是讓·皮埃爾·科爾特 (Jean-Pierre Cortot) 的作品。這幅浮雕紀念的是1809年拿破侖在瓦格拉姆戰役的勝利,他被描繪成和平與勝利的化身,正在向戰爭英雄頒發桂冠。
我們現在去看凱旋門另一麵的兩幅浮雕。
這幅由昂圖瓦納·埃克斯(Antoine Etex)創作的浮雕《抵抗外敵侵略》(La Resistance de 1814) 是為了紀念1814年法國人民在外敵人侵時的抵抗。這幅作品展示了堅定的法國戰士們保衛自己國家的決心和勇氣。
另一側的浮雕是也是由昂圖瓦納·埃克斯創作的《和平》 (La Paix de 1815)。它是紀念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歐洲恢複和平,表達了戰後和平與重建的主題。
這四幅浮雕不僅是藝術傑作,也是法國曆史的重要見證,展現了法國民族的勇氣、抗爭、勝利和對和平的向往。
在凱旋門的門內刻有跟隨拿破侖遠征的386名將軍和96場勝戰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而在凱旋門下方,是無名士兵墓和一盞永不熄滅的火焰,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士兵。
在參觀結束時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這座壯觀的紀念門雖然洋溢著古羅馬建築風範,而它的靈魂,卻是純粹的法蘭西。當我們靜靜地站在凱旋門前,我們不僅僅是在觀賞一座雄偉的建築,我們更是在聆聽曆史,感受傳承。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