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古街變遷

(2023-06-04 10:10:26) 下一個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襄陽渡過。

我讀書的小學原名叫:昭明小學,取自南朝梁昭明太子,他主持編輯了《昭明文選》。但是在我讀書的時候,這所小學已經被改成了一個極度無趣的名字:第四小學,高貴的出身,明誌的雅韻,蕩然無存。 學校操場西邊有一個長長的土坡延續到很遠,這就是原來的古城牆的西邊,已經看不出牆的模樣,長滿了樹。土坡上還有個山洞。在孩子們之間流傳著很多關於這個洞的傳說,比如說裏麵有鬼啦,有怪獸呀,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裏麵有一口古棺材…,  這個洞無數次的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膽子大一點的孩子,會在課間跑去探洞,但大多數都是到洞口就被嚇了回來,好像沒見誰真的進去過。

襄陽城,作為一座“戰城”,她的南邊是連綿的山脈,北邊是浩蕩的漢江,東西各挖了號稱是亞洲最寬闊的人工護城河,四四方方的高聳城牆,和三麵環水一麵環山的自然天險形成了兩道防護, 讓她易守難攻,成為進入中原的重要門戶。

我小時候,北邊和東邊的城牆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小北門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城門。 東門,西門,南門都隻留下了名字。北街聯接著小北門外的碼頭,和城市中心的十字街,因此自古就是一條商業街,也是一條保存比較完好的老街。 在層層疊疊刷著口號的斑駁的牆體上那精致的雕花窗戶和傲嬌的飛簷,在一片嘈雜的叫賣聲中,提醒這人們,我們這條老街是見過的世麵的:

孟浩然跟朋友逛完了鹿門山,都是過來這兒喝酒,鬥詩,看美女;

20裏外的諸葛亮偶爾也會來趕個集,改善一下夥食;

李白來襄陽玩兒,就是在這兒喝多了點,上外麵的大堤上吹了好多牛;

杜甫那個苦孩子,也是我們這兒出去的,隻是他總沒錢,回來的少;

嶽飛收複襄陽大捷後,就是在我們這兒搞的團建;

還有各種太子,王爺,將軍, 大帥, 都說不完,我記得住的仗都打了接近200個;

……

我初中畢業那年的時候,政府開始拆北街,整條街被拆成了一片廢墟, 曆史老師留著淚跟我們說,這是造孽呀!他每天下班後去工地上撿一些被拆掉的古磚,殘瓷,碎瓦,窗戶,門板什麽的,最多的是各個朝代各類炮彈的殘骸,並把這些全部捐贈給了學校, 將學校閑置的另一個古物--大成殿改造成了一個小小的曆史博物館,裏麵擺放著他撿來的老物件,並仔細的標識上年代,用途,特點,等信息。他,是第一個讓我們意識到這古街價值的人。

大約是高二的時候, 新的北街建好了,叫“仿古一條街“ , 每個店鋪都是統一的長相,每塊磚瓦都是一樣的劣質,每個窗戶都重複著呆板的花紋。印刻著千年車轍的青磚路麵,換成了劣質的地磚,沒過多久,有些地磚就開始不老實起來,運氣不好踩上一塊下麵空了的,裏麵的汙水就會吧唧一下濺人一腿泥。

就這樣,一條見證過千年曆史經曆了無數戰火的古街,在太平盛世中灰飛煙滅,變成了一條“仿古” 街。

和北街一樣有特色的是北街的百姓。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吵架的功夫一流:1.得理不饒; 2.管他有沒有理他都能找出理來。 這是他們在那魚龍混雜的地方,為了適應生存,發展出來的看家本領。他們的舉手投足和說話的腔調都帶著濃濃的“老街氣質”。

我上初中的時候曾經跟一個來自北街的男生同桌過一段時候,後來他坐到了我的前排。 那是一段如夢魘般的日子,他變著方兒的欺負我,我隻需一句“討厭”,他就可以如唐僧念經般,一個小時不換氣,用不重複的問候語,問候我家所有人,隻是語氣比唐僧更尖銳,更高亢,更有韻律。 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捂著耳朵。

多年以後的一個同學聚會,他特意從外地回來參加,彼時,他已經是某高科技公司的COO, 一副高科技公司高管間流行的低調儒雅的做派, 他跟我道歉:當年太混蛋了,天天欺負你,不過是幼稚小男生喜歡小女生的愚蠢表現。 我淡淡一笑,還能說什麽?連欺負人都可以這麽有道理,還這麽中聽。

北街人的下一代,應該不再需要這些看家本領,漸漸褪去“老街氣質”吧!

 

P.S.

1. 這一段絕對沒有要貶低老街坊的意思,下麵一首詞也反應了他們的疾苦。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功績,不在於她出了多少名人,經曆了多少著名的戰爭,築起了多麽高大上的城牆樓閣, 普通人的生活的改善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和期許的。

一剪梅 -- 南宋楊僉判

襄樊四載弄幹戈,不見漁歌,不見樵歌。試問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穀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醜也能多,惡也能多!朱門日日買朱娥。軍事如何?民事如何?

2. 寫完後,我特意搜了一下: 襄陽北街, 看到這樣一段話:

“淘”出一座博物館

由於北街曆史悠久,所以在北街的修複過程中,地下的很多“寶貝”被發掘了出來。當時,襄樊五中教師李治和在教課之餘,經常去工地轉悠,收集了大量施工過程中發現的瓷片和磚瓦碎片。

“我當時隻是覺得這些東西有價值。”李治和說,當年有些地方挖得非常深,有的竟挖了七八米深,地下的很多東西都被挖了出來,散落在工地上。

李治和告訴記者,他把這些“寶貝”弄清楚來曆後,分門別類貼上標簽收藏起來。據李治和介紹,北街修複期間,他一共收藏了包括襄陽炮、關公銅像、元青花瓷在內的近萬件碎片,並以此為基礎建起了襄陽五中曆史博物館。

日前,記者走進這座博物館,看到館內收藏了100多枚古代炮彈。“這是襄陽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見證。”李治和說,這些炮彈都是元朝軍隊攻打襄陽城時留下的。

這些“寶貝”在襄陽五中曆史教學中發揮著作用

同一篇文章中還提到:

在北街改造過程中,市政府邀請國內著名的文物保護專家和精通古代建築設計的專家,確定了襄城北街改造的三個原則(即:曆史上原有的建築格局不變、建築體的體量和高度不變、沿用襄陽傳統名居的建築法式和建築材料),要求修舊如舊

同一篇文章,前後明顯的邏輯漏洞。 這“修舊如舊”,是犯下了錯誤後才意識到的概念, 也被他們貼金一般帖到自己臉上。哎,本來也就沒有,隻能靠貼了。

這樣的古城,中國還有多少個?  

3. 古街曆史回顧那段,請不要較真,我不過是誇張的模仿某些人“吹牛”的方式而已。

想要更多的了解襄陽可以看以下鏈接:

Reference: 

  1.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04550644383695371/
  2.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320541931466129921/?log_from=c2d2f9672751f8_1685668106353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襄陽北街/681736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