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強說愁。》 傳統相聲(二)
甲:嚇死你們啦!。。。不, 我想說的是:‘想死你們啦!’(笑)
乙:雖說最近抄襲的風氣龍抬頭,但是,你要抄襲也抄點新點的。不要來點大家聽熟的,太老套了!
甲:我是東方逗,東方不敗的弟弟。。。
乙:什麽?你也是那爛一街的、老掉牙的武俠片裏蹦出來的?(笑)
甲:你不是要我抄襲新點的?我是在‘學習,學習, 再學習‘!’天天向上‘。。。
乙:停!停!再貧下去,我們都活回去,繼續當小學生好了。
甲:那, 今天我們就來點高大尚的。
乙:你就會窮逗,還會高大尚?
甲:知不知道?我們相聲曆史上,也有所謂’清派‘和’濁派‘,兩個源流。前者賣藝為吸引觀眾,多願意講述表演較粗俗的段子,比較反映人民思想及地道文化,被稱為濁派,也稱渾門;而另一派創作者多為喜好這門曲藝的知識界人士,多少有些身份、修養,喜好創作或表演如文學、經史、戲劇等較為高雅的段子,被稱為清派,也稱清門。
乙:清派你會不會?給我們來一段?
甲:那正是我的偏好,觀眾聽了相聲,又學到知識,一舉兩得!
乙:那你就趕緊。。。’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
甲:好。不過,你也不能閑著,我說一句,你得跟一句。 跟不上算輸!
乙: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倒要看看誰先倒下。。。
甲:我們每背一句詩詞歌賦,都要有一個’愁‘字。
乙:我正愁著啦,小不點今年非要換到重點小學,我太太天天給我叨叨!
甲:’愁一愁,白了頭。‘
乙:這是句俗話、大實話,不算詩詞歌賦裏頭的。看來你是瞎吹!小學水平,有什麽學問?
甲:那我可真來了,你不要接不住。
乙:報告首長!不惜一切代價,死多少人,也一定’保證完成任務’!
甲:不用那麽‘雄赳赳、氣昂昂。。。’ 我們不就是練練嘴皮子,你還當真?
乙:你先說。
甲:‘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有一個‘愁’字。
乙:‘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甲:好,算你狠!也是李煜的詞,也有一個‘愁’字。。。再來:’日暮鄉關何處是?長安不見使人愁。‘
乙:‘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那是王維的詩句?
甲:這你就露餡了:那是宋代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乙:多謝指教!
甲:再考考你:’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
乙:不好意思:這我還真沒學過。
甲:出自宋代吳文英的《唐多令·惜別》。“心”上加“秋”字,合成一個“愁”字。一語雙關,妙!
乙:古代的書生,哪來那麽多彎彎腸子?
甲:這叫學問好嗎!這叫語言的魔術。說的是:怎樣合成一個“愁”,那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後,風吹芭蕉的葉片,冷颼颼。別人都說是晚涼時的天氣最好,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
乙:情景栩栩如生。我接一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的。沒錯吧?
甲:對!詩仙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家喻戶曉。表達了詩人因壯誌難酬、懷才不遇的無限愁思。
乙:那你來個偏僻點的,我也長長見識。
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乙:這是什麽出處?
甲:’看花詩思發,對酒客愁輕,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什麽意思? 詩人看著花,詩興大發,不是酒解得了我的愁緒;隻有那東海的海水,才能衡量我愁緒的深淺。
乙:那不是把愁發的大了去了?
甲:詩人常常用誇張的手法,不能真的跑到大海量去。比如有人寫:‘安得倚天揮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你們就去把昆侖山鏟平了,把土運到歐洲?
乙:老百姓不可能那麽傻!
甲:這是唐朝詩人李群玉的詩《雨夜呈長官》,後麵一句是:‘愁窮重於山,終年壓人頭。’也有一個‘愁’字。
乙:說起來,婉約派詩人的幽情一定是比一般人深厚些。那豪放派詩人就不會這樣多愁善感了吧?
甲:那不盡然。可能愁的更多、更高層次,甚至憂國憂民。。。
乙:說幾首來聽聽?
甲: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先生為例:‘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出自範仲淹《禦街行·秋日懷舊》。他還深切體會到,戰爭給人民乃至軍人本身帶來的痛苦:‘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乙:很多統治者都漠視戰爭是平民百姓的大災大難。孫子說過:‘兵者,國之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但是,許多獨裁者都想隻想當太爺,讓別人當他的孫子!
甲:一點不錯!百姓盼和平,獨裁者愛戰爭。難怪許多中國人給兒子取名,都有個‘平’字:世平、永平,大平、小平,願平、金平。。。
乙:平安是福嘛!
甲:著名豪放詩人辛棄疾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南宋可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憂國憂民,卻不知如何說起,你說愁不愁?
乙:愁!一夜頭白的伍子胥也沒這麽愁。
甲: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南海風雲、北韓核試。。。這世界總不讓好人安生,愁!
乙:房市泡沫、失業就業、強強爭霸、太空角力。。。這世界並不是歌舞升平,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