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子的博客

大道玄機,逍遙一客,縉雲山後,不期而遇,開啟一段神奇的修道之旅。 因緣際會,和合而生,輾轉中蒙授乾坤宮數百年道經真法。 這一脈隱秘傳承,上可居廟堂之高,立從龍之功,下亦有江湖之遠,枕石漱流。卻於數代不衰中察天地之理,通陰陽之術,洞悉這世間最大的天機。 乾坤
正文

道人筆記(五十)重讀經典通至理,曆盡磨難獲保送

(2023-04-09 08:21:39) 下一個

       逍遙子修道經曆故事連載(五十)

       我一直很嫌棄自己說話的聲音,覺得非常難聽,不夠悅耳。心裏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自己說話的腔調和聲音。為此還看了很多書,總是不得要領。

       有一次去了歇馬鎮,那裏有一個中專學校,我去幫忙招生,當時代招生一個,學校給三百到五百的費用。我趁著招生的空檔去歇馬鎮玩了一下。那會歇馬鎮有很多擺地攤賣書賣小玩意兒的,我在其中一個地攤買了幾本書,《道德經》、《孟子》、《傳習錄》、《東周列國》等。

      《道德經》這本書幾年前我就看過,隻不過書籍遺失了,現在有了修道體驗,外加師父傳給我的道經我也理解漸深,融會於心。

       這次再讀起來,竟有了不一樣的感悟。老子有一種記錄為太上老君,當年入人間數十載,後因天下紛亂於是西出函穀關,遇到關令尹喜,留下道德五千言,並盡傳尹喜內外修煉之法,尹喜日夜捧讀,終有所悟。次年與老子相會於蜀之青羊肆,此次相會之後,二人都不知所蹤,但有古籍記載,尹喜悟道成仙,被太上老君授玉冊金文,號文始先生,證位為無上真人。

       老子的《道德經》對個人修身、治國方麵都有獨到的見解。也給出了道的描述。但對道的具體闡釋以及修道悟道的方式極少提及。但老子的很多觀點對我們初步認識道,還有提高自己的認知境界方麵都有很好的指導。他強調修身需“抱樸”、“守中”。

       為人方麵“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些對我們個人的成長很有意義。同時他也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以德對萬物。

      其實世間宗教也好,八百旁門也罷。都是天地大道其中之一。我們隻不過從一道入手,窺測大道之形,靠近大道之門,最終以求悟得大道本真。
      大道難聞,真法難覓。微之又玄,無有始終。

       每每讀完這些經典,自己心中仿佛湧起千言,又仿佛無法說出一句。更想起祖師爺的傳承,他不僅要求本派弟子以明道體道悟道為宗,通天地之律,陰陽之化,古今之變,萬物之理。也要求弟子們知曉治世之謀,立身之術,成敗之機,醫藥之方,長生之丹。這樣一來,出世入世,應機而動。或建功立業,或自在逍遙。

       想到這裏,我不由得再次看了一眼《傳習錄》,那個被稱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王陽明。在他身上,文能精研儒釋道,開宗立派,武能通曉兵書,運籌帷幄,居廟堂之高可以日理萬機,安邦定國。處江湖之遠可以興辦學堂,著書立說。

       當年被貶龍場,也是受盡磨難,那一天荒涼的山穀,寂靜的夜晚。在經曆了內心種種的焦灼與狂躁之後,終於“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原來,“道”在心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龍場悟道。從此“陽明心學”誕生於世。讀著王陽明他所領悟的道,自己竟然可以一眼就看到深層的領悟。或許和這段時間以來讀道經的積澱有關。

       心學破除了程朱理學由外而求的藩籬,轉而內求,由心悟道,透過心來感知天地大道。在學術思想上已經是一個頂峰,悟到這個程度已經可以自如的應對人世之功了。隻不過心學對道的感悟僅停留在這個程度,沒有進一步超脫人心人身的範疇,也沒有進一步突破天地的局限,止步於心。

       對於這些的學習和思考,也讓我的領悟力又取得一次飛躍進步。

       從此以後我不論是和別人交流還是說笑,總被人說我有非常強大的力量,感覺我的聲音和語言不是從嘴巴說出來的,而是來自心底。而且非常自然。

       一開始我還不太相信這種說法,但是我身邊人都這樣說我,說我的語言有特殊的感染力。我也思考了一下,一方麵可能是我修道的原因,這種道力以及感悟對於自身氣息、肉身、思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的語言也更具影響力和感染力;第二就是讀書以及長期對口才的專門訓練與培養,使我的表達非常嚴密具有邏輯性,聽起來讓人信服。

       而且我雖然身體不好,常常有心悸、心氣不足,肺動力差,體力衰敗等表現。但是當我與他人說話做事的時候,這些症狀像完全不存在一樣。仿佛自身充滿源源不斷的力量。久而久之,我便也放下了自己聲音難聽的心結。覺得說話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力量以及說話內容的充實度,聲音好聽與否反倒在其次。
       在連續不斷的二十八次考試、參評之後,我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本校保送研究生的名額。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喜訊。因為反複考試,精神高度緊張,自己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這樣的結果真的來之不易。

       我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母家人,他們莫不歡喜鼓勵。老家鎮上的很多人聽聞到了這個消息,也都前來紛紛祝賀。那一刻,感受著家的溫暖,感受著鎮上所有人的祝福,整個人都沉浸在幸福裏。
       我曆來是個特別戀家、注重親情的人。總覺得家是我身心疲憊時的依靠,是我可以停留的港灣。所以這一路走來,我始終都在心底默默留了一個位置,那裏存放著我對家庭溫暖幸福的期盼。

       在外流浪的我,如果沒有家人父母,沒有那個生我養我的根,我與江上飄零的浮萍何異?如果沒有任何的依靠。我的身心哪裏還有自在,我又哪裏還有溫暖可言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