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搞閱兵了,很多人喜歡看,喜歡這種整齊劃一和集體感塑造的威風凜凜的感覺,不管現實中的自己是個甚麽樣態,有著怎樣的不如意,看到“我們”的軍隊如此這般的那樣,仿佛自己也變得豪邁硬氣了不少,在這種心態占主流的人群裏,搞這樣的閱兵,雖然花不少錢,大概還是有點正麵意義的吧。
不過我移民多年後,審美觀發生了變化,不再以這種數百人機械般的、啪啪塔塔的正步為美了,軍隊確實需要紀律和服從,但是拿捏這個分寸感是大有文章的,把握到何種程度反應出的內涵大不同,就是說紀律和服從要不要超越一定的基本底線,獲得效果與付出的代價要不要有一個基準,軍隊是有合法殺戮的權利的,如何把握服從的限度是很能反應文明程度的。
這麽說有些人可能覺得詫異,軍隊不都是這樣的嗎?不錯,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這樣,程度輕重而已,而且,絕對服從對有些國家正是需要的,甚至是不斷加強的,當年東德的軍隊是不希望他的士兵在麵對翻越柏林牆的人時,在扣動板機的瞬間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時候你越機械,越整齊劃一才好,在柏林牆拆除後,那些射殺同胞的士兵也上了軍事法庭,其中一名叫英格·亨裏奇的士兵在1989年射殺了試圖翻越柏林牆的青年克裏斯·格夫洛伊。他的辯護律師稱他隻是執行命令,但法官並不接受這一辯解。判決中強調:他在執行命令時沒有遵循良知的底線,他有槍口抬高一寸的選擇,但他沒有。
這句話後來被廣泛引用並演繹,表達了一個核心理念:命令之外還有良知。當命令與人性、正義發生衝突時,良知應成為更高的行為準則。法律同樣遵循此原則。
最終,部分士兵被判刑,理由是他們在麵對惡法時沒有行使自己的道德判斷,而是選擇了盲目服從。這些判決不僅是對個體行為的追責,更是對整個極權體製下機械服從的深刻反思。
從這個道理出發,再看整齊劃一的、機械化的表現時,這個美感和它可能造成的現實血腥與殘酷就會衝突了,畢竟,整個兒這套儀式的鼻祖主要來自蘇維埃和德意誌,他們書寫在曆史上的都是些什麽,那是一目了然的。
當下這個世界上最能打的軍隊有兩個,一個是美軍,一個是以軍,過去幾十年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清,實力是實戰打出來的,但這兩個國家卻很少閱兵,即便有也是大型紀念活動中的一個小部分,不會看到走隊列的士兵非常用力的身體動作,多是一種整齊莊重的樣態,這是我覺得最合適的一種表現,成熟而有厚重感,不過最近美軍的閱兵似乎向更加鬆散的狀態靠近,這種放鬆的隊列行走再降一個檔就和一般的群眾性慶典遊行差不多了,這種發展趨勢和與中國閱兵的大動作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我覺得很有話題性。
現代戰爭基本上是高科技之戰,是體係之戰,任何以大規模殺人為目的的戰爭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所以士兵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大不同以往,軍隊高知高智化是必然趨勢,有點矛盾的是,高知高智人群,你讓他整齊劃一,集體性的讓自己的身體很用勁的服從一個統一的指令,那是無比的違和,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也是少數,他們可能在參加慶典閱兵的時候稀鬆拉胯,但真幹仗的時候用起腦袋來,那絕對是可以以一頂百的。
此外現代戰爭主要看空中力量,甚至是太空能力加和的聯合全域作戰,融合陸、海、空、天、電磁、網絡等多個作戰域,再加上AI、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分析等最新科技的加入,技術更迭日新月異,空軍早已不隻是支援地麵部隊的配角,而是戰爭的主角,這其中的尖端技術,往往是秘不示人的,閱兵無法展示,也不會展示。
最後,現代戰爭不僅打武器,更重要的是打認知、輿論與心理戰,其中,認知是排他性重要的,俄烏就是一個典型的認知戰,為爭奪地盤和勢力這種老朽的理念而發起的不義之戰,貪得無厭,國土麵積已經盤踞半個地球還不夠,占那麽多地方,經濟還是一團糟,對人類的正麵貢獻基本為零,甚至遠不如19世紀的沙皇時代,蘇維埃解體之後,還不吸取教訓,從車臣到克裏米亞再到最近的烏克蘭,製造無數慘劇和災難,也為自己埋下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就算暫時拿下這些所謂的爭議地區,不安定因素還是永遠存在的,一旦條件成熟又會沉渣泛起,再造事端。
未來世界的發展的趨勢是不同文化的文明認知越來越趨同,而國家卻會越來越多,雖然不會像20世紀這樣爆發式增長,但這個趨勢是不會停止的,這和個體意識越來越受到尊重一樣,國家地區和領土爭端會有比戰爭更好的解決方式,如果非要訴諸武力,那是認知和文明程度的問題,文明世界有義務出麵製止,地球是全體生物的,如果一定要強調自古以來,那自古以來山川河流是屬於億萬年進化的所有物種的,誰都沒有天賦的管轄權,其實唯一原則就是能不能保護好你生活的環境,並盡量富足,有能力反哺環境並造福全人類,乃至整個生態,除此外的其他,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