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發布以來,常有家長來谘詢,高中生科研如何開始?怎樣尋找資源?
對於這個問題,常見的渠道有三種。
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渠道是,父母一方或雙方本人就是大學教授,這真的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教授家長也不是自己直接指導孩子,而是同事之間互相提供課題、實驗機會,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如果你能夠給予孩子這樣的幫助,恭喜!
如果家長沒有這樣的資源,那麽第二個渠道則是通過夏校。每年都有不少科研型的夏令營提供科研機會,有名的有RSI, SSP, Simons等等。申請以上這些夏校的準備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近年來申請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如果能找到靠譜的老師指導申請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錄取概率。還有些大學有outreach program,這些項目非常好,而且並不一定隻在夏季有。MIT 的PRIME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PRIMES USA 項目(不是PRIMES local )每年進MIT的比例可以超過RSI。RSI 和PRIMES每年都會更新他們領導的課題獲了什麽獎,幾年前,STS二十五萬的頭獎就是RSI的課題。
第三個渠道是谘詢本地大學教授。也就是說cold-email.。想走通這條渠道本身真的需要一些運氣,因為大多郵件都是石沉大海。大學教授一般自己都很忙,不願意也沒時間“浪費” 在高中生身上。但是如果能找到那些以前帶過高中生的教授,被忽略的可能會減少一些。知道幾個後來科研結果很不錯的課題(STS 前十),都是這樣得到的。
我的孩子從初中開始參加science fair, 這是學校規定的項目,每個學生都要參加, 先是學校篩選,然後是regional, state。初中可以進Broadcomm (剛剛易主,恭喜Thermo Fisher), 高中可以ISEF。我家裏並沒有教授資源,所以在當時每年找題目都沒有頭緒。幸運的是學校老師會給一些題目讓大家選,初中時,有如豆子發芽,麵包培養黴菌等,我們就跟著老師走,也進過Broadcomm。到高中了,我覺得應該把science fair 重視起來,還認真研究了每年各個category 的課題, 人數等,並和孩子一起研究了周圍教授的課題,看看有什麽可以做的項目。我也嚐試去問過做教授的朋友,希望能找個題目,被無情拒絕。總之,選題一直是我們最大的難題。後來進了PRIMES USA, 終於有人給他題目,我也如釋重負。孩子很喜歡PRIMES 的題目和導師。PRIMES 的題目寫了一篇文章,在peer review journal 發表了,也由此可以進了ISEF 和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