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你的人生是不是像我的人生一樣?總感覺像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困住一樣,迷茫、困惑、失意,無論怎麽去努力怎麽去善良地對待每個人,傷心總是難免的,快樂總是短暫的,煩惱總是不斷地,眾生的煩惱就是我的煩惱,煩惱即菩提
正文

小說連載:世界人民大學-為了所有被世界遺忘的人 (6)第六章:申請信潮

(2025-04-12 03:35:47) 下一個

《世界人民大學》-為了所有被世界遺忘的人 

 

第六章:申請信潮

 

幸福燒臘餐館的後廳,今天比往日更加嘈雜。不是因為鍋裏的油爆聲,而是因為薑稻的郵箱。

 

淩晨5點,申請信超過了100封。

到了中午,數字已飆升到 1,728封

下午五點,超過 10,000封

 

他們來自世界各個角落:

    •    烏幹達鄉村一位18歲的女孩,隻有一部二手手機,寫道:「我想成為第一個從我們村出去改變世界的人。」

    •    菲律賓宿務一位海員,在船艙寫下:「我高中沒畢業,但我想學習,想讓我的孩子生活得更好。」

    •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位單親媽媽:「如果有一個大學能告訴我‘你值得’,我願意放棄一切去讀書。」

    •    還有洛杉磯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少年,留言簡短卻紮心:「我隻想證明,我不是廢物。」

 

全世界的「被遺忘者」,開始湧向他們。

 

薑稻、陳瑜、張文炳、艾米、羅傑五個人,窩在餐館後廳,用破舊筆記本電腦,輪流審核申請信。

他們沒有招生辦,沒有行政係統,甚至連招生標準都沒有。

 

唯一的標準是:他們是否真的想要改變命運。

 

張文炳輕聲說:“我們創辦的不是一所大學,是一場文明的回收站。世界扔掉的每一個人才,我們都要撿回來。”

 

與此同時,世界另一邊,反對的聲音也在醞釀。

 

洛杉磯《世界日報》發表了一篇社論:《教育烏托邦?還是又一個騙局?

中國國內某高校教授在微博評論:“全世界最廉價的騙局,就是以『為人民』為名的民粹運動。”

 

矽穀某科技大佬在推特上發文嘲諷:“我已經見過太多失敗者打著『教育改革』的旗號,最終不過是另一場流量收割。”

 

晚上9點,羅傑·貝克推開後廳的門,帶來一個好消息:“我剛接到洛杉磯時報的編輯電話,他們同意刊登一篇關於我們計劃的專題報道,周日頭版。”

 

所有人都看向薑稻。

 

他淡淡一笑:“很好,下一波風暴就要來了。”

 

第六章·紀錄片式旁白

 

「當世界上所有被遺忘的人,

同時在一夜之間,

向一所還不存在的大學投出申請,

這個世界,已經開始悄悄發生變化。

 

但每一場革命,

在黎明之前,

必定先迎來最黑暗的反擊。」

 

本故事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