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閱兵人員三代以內直係親屬政審

(2025-08-26 21:56:25)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MOigCF9drONpMN_XiYKtmg

閱兵人員從哪裏選拔?

 

      九三大閱兵在即,世界矚目,我們國人更是自豪。

 

      當看見了以下這篇文章時,驚呼!原來閱兵人員的選拔是如此嚴謹、如此苛刻。

 

       全文轉載如下:

      《閱兵人員從哪裏選拔?

      一、閱兵場上的“天選之子”

      選拔標準堪比航天員,想在閱兵場上踢出“刀鋒般的正步”,先要闖過五道“魔鬼關卡”。

     身高黃金線: 男兵180-190cm,女兵173-183cm,誤差不得超過1cm。

       體型雕塑級:三圍比例需符合“黃金分割”,體重浮動不超過2公斤。

       政治素質量表: 三代以內直係親屬政審

       心理測試題庫達3000道。

       顏值C位戰: 麵部對稱度檢測、疤痕篩查,連牙齒整齊度都納入考核。

      體能地獄周: 5公裏武裝越野、400米障礙、抗眩暈訓練,淘汰率超60%。

       數據說話:

       2025年國慶閱兵選拔中,三軍儀仗隊報錄比達1000:1,競爭激烈程度超過清華北大。某集團軍特戰旅1200人報名,最終僅18人入選,淘汰率98.5%。

      二、選拔地圖: 從雪域高原到南海島礁

       1. 現役部隊“掐尖”:

       特戰精英: 雪豹突擊隊、蛟龍突擊隊等特戰單位優先輸送。

       王牌部隊: 如“濟南第一團” “塔山英雄團”等榮譽部隊。

       新質力量: 無人機方隊、東風-41導彈方隊需具備專業操作證書。

       2. 軍校“預定兵:

       國防科大: 為信息作戰方隊輸送“學霸士兵”,要求數學建模能力。

       陸軍裝甲兵學院: 坦克方陣駕駛員需通過“夜間閉光駕駛考核。

       空軍航空大學: 殲-20飛行員需完成500小時以上夜航訓練。

       3.預備役“黑馬。

       民兵方陣: 首次增設“新質民兵方陣”,成員來自華為、騰訊等企業。

       退役特招: 抗戰老兵後代、服役期間獲二等功以上者可破格入選。

       4.特殊通道:

       外軍方陣: “上合組織聯合方陣” 包含俄軍“格魯烏”特種兵。

      華僑方陣: 由海外僑胞組成的“中國心”方陣,需通過漢語水平考試(HSK)6級。

       三、魔鬼訓練: 用汗水澆築“中國排麵”。

      1.正步地獄:

      數據: 每天踢正步30公裏,相當於繞故宮4圈,3個月磨破7雙馬靴。

      黑科技: 2025年采用“步幅激光定位係統”,誤差超2cm自動報警。

      2.表情管理:

      要求: 46秒不眨眼,微笑幅度保持“八顆牙標準”。

      訓練法: 對著強光練定力,含筷子練笑容,用羽毛刷睫毛防眨眼。

      3. 裝備契合度:

      定製戰靴: 根據腳型3D打印,內置減震芯片,可緩解膝蓋壓力。

      智能槍帶: 自動調節鬆緊,確保95式自動步槍與身體保持15cm間隙。

      四、幕後英雄: 那些“看不見的選拔”。

      1.後勤方陣

     炊事班:需在3小時內做出5000人份餐食,且每份熱量誤差不超過50大卡。

      軍醫組: 配備心理幹預師、運動康複師,24小時監測隊員身體數據。

      2.替補軍團

      數據: 每個正式隊員背後有3名替補,他們同樣接受全程訓練。

      3.動物方陣

      軍馬選拔: 需通過“鞭炮抗幹擾測試”,2025年首次引入“汗血寶馬”參加騎兵方陣。

      軍犬選拔: 從全軍2萬條軍犬中篩選,要求完成“跨越火圈” “排除爆炸物”等12項科目。

      五、數據透視: 中國閱兵的“進化論

      年份 方陣 數量 新質力量占比 科技應用亮點。

      2015 50 30%無人機首次亮相。

      2019 59 45%東風-41導彈方陣。

      2025 75 65% 激光武器方陣、AI指揮係統。

      趨勢解讀:

      新質力量占比每5年提升15%,首次出現“量子通信方陣”。

      女兵比例從2015年的15%增至35%,反映軍隊現代化進程。

      結語: 閱兵場外的“中國精神”。

      當殲-20劃破長空,當東風導彈駛過天安門,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軍事力量,更是一個民族對極致的追求。

      從雪域高原的特戰尖兵到實驗室裏的科研新兵,從退伍老兵的皺紋到00後新兵的朝氣,閱兵選拔的背後,是五千年文明在當代的“精袖列隊”。

      數據來源:

      國防部《2025年國慶閱兵白皮書》

      陸軍第82集團軍《閱兵訓練紀實》(2025)

     《解放軍報》“閱兵村”係列報道(2025)

      央視軍事頻道《閱兵選拔全記錄》紀錄片

Image

      蓬蓬寫:盡管最近一直被電視中大閱兵的畫麵所震撼,但當看了以上這些數據。尤其是,九三大閱兵隨時可從閱兵現場開向戰場。讓我們對國家如此極致的追求而感動,也就不難想象中國還有什麽辦不到的事?

 

Image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蓬蓬的視頻

Image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蓬蓬的博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