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富貴家庭客廳的內景。
這個客廳的布置風格中西合璧,既有傳統的家具、字畫,又有西洋的鍾表、電燈,十分有趣。尤其是安裝電燈這個細節,說明戶主屬於廣州頂尖的富豪。廣州的商業照明起始於1889年9月(廣州電燈公司建成),當年整個廣州的居民用燈和路燈一共隻有700盞。
光緒中期,北京街景。
這張照片記錄了北京一條熱鬧的商業街,兩邊店鋪的門麵裝飾十分精美,有衝天式門樓,也有像“德馨樓香貨”這樣的牌匾。畫麵中眾多行人都駐足觀望攝影師拍照,印證了19世紀下半葉攝影活動的鮮見。
茶女,法語名為Leao-Ya-Tchoe。
1867年,世博會在巴黎舉辦,清廷沒有組團參加,但是福建和廣東的茶商自行參會,傳播中國的茶文化。這名女子就是茶商帶到巴黎的模特,她頭盤發髻,手拿山茶花,裙?間隱現三寸金蓮,神態、體態極具東風韻味。
世博會上的茶女。
茶商帶到世博會上的茶女,並非采茶女子或種茶女子,隻是茶文化的人格化,相當於現在的“形象代言人”,以引起參觀人員的注意。兩張茶女照片由法國攝影師Bertall拍攝。
夫妻合影,動作親昵。
晚清夫妻合影照片非常普遍,但大多並排站立或者坐著,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表情拘謹,畢竟那個時代夫妻感情的表達比較含蓄。像照片中這樣有身體接觸的夫妻合照,確實比較少見。
夫妻親密互動。
這張照片裏的夫妻比上一對更進一步,他們不僅有身體接觸,還有眼神交流,構成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麵。
濟南街景。
照片記錄了一位地方官僚經過街道的場景。他坐在馬車裏,馬車上有馬夫和隨侍,前有引馬,後有跟馬,派頭十足。
三位年輕女子合影。
這三位女子身上,融合了傳統與時尚的元素。劉海的發型、收身的襖褲,讓她們站在了時尚的前沿。至於她們身上的傳統元素,請網友找出來在文末留言吧。
身穿襖裙的女子。
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本文照片中出現的女性,全部裹小腳。清朝絕大多數的漢人女性,都逃不脫纏足的命運。晚清時期社會風氣逐漸開化,有識之士紛紛呼籲禁止纏足,用了數十年的努力,才把女性從纏足陋習中解放出來。
有地方大員參加的公務活動。
照片中標“1”的人物是周馥,曾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標“2”的人物是趙爾巽,曾任湖南巡撫、盛京將軍、四川總督等職。根據兩人的履曆和照片中清軍官兵的服裝,我們判斷這場活動發生在1905-1907年之間,可能與校閱軍隊有關。
【如何訂閱“小曆史”?】“小曆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在微信搜索“小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長按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