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習近平秦剛; 崇禎陳新甲

(2023-08-06 12:01:51) 下一個

老秦是老陳的同路人?嘻嘻加油財迷什麽暈鼓掌

https://mp.weixin.qq.com/s/2EhbFvRtbn6AP4bFPkTsmg?

奉旨議和成通敵 陳新甲成背鍋俠

談古話今 2023-07-28 17:27 Posted on 山東
陳新甲奉旨議和
崇禎帝絕不背鍋

最近看樊樹誌先生的《大明王朝最後十七年》。今天根據這本書的內容說一下陳新甲之死。

陳新甲是明朝的兵部尚書。他是崇禎年間最受皇帝信賴的官員之一,更是提拔最快的官員之一。

Image

陳的簡曆:

崇禎元年,陳新甲任刑部員外郎。

崇禎七年擢升右僉都禦史並巡撫宣大。

崇禎十一年又升一級,總督宣大。

陳新甲最終於崇禎十三年升任兵部尚書,

不能不說,陳新甲坐上了火箭。
 
然而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是規律。

陳新甲當上兵部尚書時,李自成、張獻忠義軍勢如破竹。而皇太極也帶著他的滿清鐵騎破關而入。

Image

到了崇禎十五年,洪承疇鬆錦之戰失敗投降滿清。作為兵部尚書的陳新甲發現再繼續兩線作戰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和崇禎商議製定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這項政策核心內容是對後金議和,“可款則款,不妨便宜行事”。在穩定住一頭後,集中精力鎮壓民變。應該說,這個思路是當時唯一正確的思路。

Image

然而,在政策實行的過程中,陳新甲卻出了紕漏。原來,這次和平談判是在絕密情況下進行的,皇上再三關照不得泄密。不料,百密必有一疏。陳新甲看了議和代表馬紹愉的秘信後,可能是太過興奮,忘記了保密這個碴,隨手放在書桌上。他的秘書以為是一份普通的塘報,連看也不看,隨手交給了塘報官傳抄,塘報官雖然抄寫數份製作邸報,卻也沒有走心,而是直接將邸報發給各衙門。當然了,這所有環節所有人都這麽粗心,是很讓人奇怪的。應該是有人願意看到這場戲。

於是“議和一事鬧得滿朝皆知。在死戰才是政治正確的情況下,兵部尚書居然私下議和,這不是通敵嗎?於是群情洶湧。

陳新甲一時間陷入輿論漩渦。

Image

麵對此種情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皇帝坦承“議和"是自己的意思,將這大鍋背下來,然後如實的和大臣們分析當時的情況,解釋與大清議和的必要性,進而達成共識。可惜,崇禎皇帝沒有這麽做,而是馬上下了一道聖旨,申斥陳新甲的“議和之罪。

Image

誰知道,貪生怕死的陳新甲卻不想背這一個鍋。他竟然引用崇禎的最高指示為自己辯護。這可真是活膩歪了。惱羞成怒的崇禎最終下令殺了陳新甲滅口。罪名是“私款辱國”。

不想背也要背。“議和”通敵這口鍋被聖上牢牢地扣在了他身上。當初要是主動背下來,說不定皇帝還會想辦法給你拿掉,可老陳竟然直接甩到英明皇帝的頭上,真是白活了!

Image

後來,崇禎想要南遷,委婉地把想法和內閣首輔暗示,希望大臣主動提議。結果所有的大臣全部在那裏唱高調,陪崇禎玩政治正確,什麽天子守國門啊,擅議南遷者斬啊。總之,口號喊得一個比一個響。

可以預料的是,這時候隨便一個大臣如果舉出西晉、北宋因南渡而延續了國祚之事來附議,皇帝肯定會滿口答應。很可惜,陳新甲之後再無陳新甲,竟然沒有一個附議的。

是啊,這種事情可不是鬧玩的。你現在出了主意,讓皇帝遷都了。將來形勢一穩定,說不定南遷又成了罪狀,這時候追責,你不死誰死?因為皇帝畢竟是那個翻雲覆雨的崇禎啊!前朝於謙拯救了大明,照樣難脫一死,就是前車之鑒。

Image

這樣,最後的結局,隻能是永不背鍋的崇禎背上了明亡這口大鍋。可笑的是,最後時刻,他還是不想背:“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

哈哈哈,哈哈哈,有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