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清華教授詩歌《動態清零就是好》,丟人現眼!

(2023-05-08 13:40:07)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Wp0_8t4i96Bjjyfj7-1Ftw

 
 魏春亮 亮見 2022-06-16 04:05 Posted on 江蘇

 

01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王小波在《我的師承》裏說,《青銅騎士》中的兩句被翻譯成“我愛你彼得的營造/我愛你莊嚴的外貌……”,帶有二人轉的調子,是等而下之的譯詩。

 

在一本酷評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書《齊人物論》裏,作者這樣評價汪國真:“千年詩國的最新國恥,是新時期詩名最著、連詩歌幼稚園都沒畢業的汪國真”,並說,把這種分行押韻的東西判作“弱智”都顯得過於菩薩心腸

 

我想,如果他們有幸讀過清華大學教授蔣隆國的“詩歌”《動態清零就是好》,肯定會意識到自己是有多刻薄。

 

《動態清零就是好》
 

新冠病毒太猖狂
殺死人類千千萬
西方政府不負責
群體免疫不抵抗
躺平病毒更猖狂

中國政府最英明
打擊病毒不留情
動態清零就是好
打得病毒無處逃
切斷毒源保生命
不誤生產經濟穩

神州大地好繁榮
中國百姓最幸運
宜將剩勇追窮寇
早日驅瘟享安寧

朋友們
請你們忍一忍
封城雖有不方便
挽救了無數老年人
你們也有父母
好好想想,將心比心
老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老人的命也是命
拋棄了老年人
你們活著還有什麽勁

2022(壬寅)年初夏寫於清華園五味書屋

 

蔣隆國是誰?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除了是清華大學教授,他還是著名英語專家、詩人、翻譯家、教育家,勵誌演說家、社會公益活動家。名頭可不少。

 

蔣教授曾獲得清華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主編了大學英語四、六級和考研英語讀物達五十餘種,甚至還擔任《中國愛情詩刊》總顧問。

 

Image

 

02

 

回到這首“詩歌”上,先說技巧。

 

這首《動態清零就是好》,你說它是老幹體吧,人家老幹體也是講章法的,最起碼絕句有四句、律詩有八句還是知道的,不會這一段五句,下一段六句,再一段四句。老幹體也知道一三四句押韻,不會這兩句連著押,下兩句又不押。老幹體也有自己的堅守,絕不會在詩歌的結尾加幾句狗屁不通的白話文。

 

這不是“詩歌”,這是對漢語的性騷擾,是對漢語的強奸,它讓出現在這首“詩歌”裏的每一個文字和標點符號都受到了玷汙。

 

如果說汪國真是連詩歌幼稚園都沒畢業,那麽蔣教授就是連詩歌幼稚園都沒入學。

 

如果說,把汪國真分行押韻的東西判作“弱智”都顯得過於菩薩心腸,那麽把《動態清零就是好》這種隻分行卻連押韻都沒有的垃圾叫做狗屎,都是對狗屎的侮辱。

 

我不知道,就憑這樣爛穿地心的詩,他是怎麽當上一家詩歌雜誌的總顧問的,是怎麽有臉敢自稱詩人的?怎麽好意思把這種垃圾收集成冊進而出書的?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Image

Image

 

03

 

再說詩意。

 

別誤會,我不是說這個東西有什麽詩意,而是說這個東西所表達的意思。

 

看到這首詩,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舔屁溝”梗。

 

那是我們南方都市報的經典故事了,說是有個入行不久的記者,去采寫了一個市領導與外來工包餃子的稿子。在最後一段中,記者寫道:“從來沒有和這麽高級別的領導一起吃過飯……每個人都十分激動。”

 

二校時,校對員看見後十分反感,將這句話用黑線框了起來,批注了一句話“這樣舔屁溝”,表達對記者諂媚的憤怒。沒想到排版員沒有看出來這句話的意思,直接把這句話改成了“這樣舔屁溝我很激動會上,一首《祝酒歌》將現場氣氛推到了高潮……

 

報道一出,“舔屁溝”瞬間成了新聞史上的名梗。

 

Image

 

我在南都輪值做校對的時候,同事指著某個中年校對跟我說,那就是當年“舔屁溝”事件的校對員。

 

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但我對他充滿了敬意,他用那樣一個詞,準確且有力地揭示了我們這個時代某種醜惡的現狀。

 

網易網友說“清華舌三寸,舔得菊花香”。而《動態清零就是好》,就是新時代動態“舔屁溝”中源遠流長的一環,遠有郭沫若“親愛的薑氫同誌,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近有王兆山“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後之來者還能玩出什麽花樣,大可以期待。

 

但,《動態清零就是好》無疑更加惡劣,它的標題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試圖為一種早已死去但陰魂不散的語法和思維招魂

 

“動態清零好,動態清零好,動態清零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如果譜上曲,不知不覺都能唱出來。

 

04

 

當然,蔣教授既然出過詩集,肯定不止一首“詩歌”。為防大家說我以偏概全,下麵請大家奇文共欣賞:

 

蔣隆國詩選



迷人的清華園

 

荷花池 景色如畫
水木清華 勝似天堂
科技園 氣勢如虹
圖書館 透著書香
大禮堂 玲瓏別致
科學館 落落大方
清華學堂 風格獨特
新清華學堂 氣派非凡
勝因院 勝似別墅
工字廳 古色古香
二校門 古樸典雅
高大的主樓 宏偉壯觀

清華路 橫貫東西
學堂路 縱貫北南
兩條林蔭道 互相擁抱
兩條林蔭道 通向輝煌
清華路兩旁 銀杏樹婀娜多姿
學堂路兩旁 白楊樹直插雲端

這就是清華園
一個迷人的地方

清華園 迷人的地方
這裏既有
水木清華的幽雅寧靜
這裏也有
荷塘小島的書聲朗朗
這裏隻有歡聲笑語
這裏沒有憂愁迷茫

清華園 清華園
神聖的學術殿堂
這裏有自強不息
這裏有奮發圖強
這裏有行勝於言
這裏有天天向上

偌大的三教到六教
偌大的圖書館
自習的學生
將它們擠得滿滿當當
寬敞的學術報告廳
聽講者 座無虛席
有時甚至 人海人山

下午四點半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莘莘學子奔跑在操場上

啊!清華園
工程師的搖籃
科學家的搖籃
藝術家的搖籃
專家學者的搖籃
學術大師的搖籃
國家領導人的搖籃
中華民族的精英
不少出自這個地方

啊!清華園
你是一個校園
你也是一座豐碑
清華 清華
清芬挺秀 華夏增輝

 

我的故鄉

珠山村——我的故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它離長沙近在咫尺
就在長沙的正東方向

一條小河從他身邊流過
彎彎曲曲地流到湘江
河水清清 魚兒在水中遊玩
小時候 我和小夥伴們
在河中嬉戲 打過水戰
我愛這條小河
我是喝它的水長大
沒有它 我的童年不堪設想

村南邊有一座小山
山不高卻俊美迷人
野山花兒漫山遍野
各種樹木四季長青
它雖不雄偉險峻
卻像一頭小獅子
憨態可掬地麵向東方
我曾在山上采野果
我曾在山裏捉迷藏
過去村民上山砍柴
那時沒有柴火 就無法做飯
我愛這座小山
沒有它 我的童年不堪設想

春天到來的時候
春風吹得油菜花開放
大地一片金黃
好似鋪上了
金黃色的地毯

我愛珠山村——我的故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但我也曾想離開這個地方
三天不下雨 土地幹旱
連著三天雨 洪水泛濫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秋日
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
鄉親們都來看我
我們無話不說 無所不談
我問他們 現在生活怎麽樣
由於修水庫
沒了洪水 也沒了幹旱
青年人個個騎著摩托車
有的甚至開著奧迪或尼桑
小夥子們西裝革履
姑娘們身著各色時裝
過去住的是土磚屋
現在住的是小洋房

我站在小山的山頂上
眺望山下的村莊
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
好似一顆顆珍珠
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五分鍾就到了永安鎮
十分鍾直達黃花機場

啊!珠山村——我的故鄉
你的確變了樣 變了樣
我要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2014(甲午)年初夏寫於清華園五味書屋

 

北京讚歌

莊嚴肅穆的天安門城樓
無比寬闊的天安門廣場
紅牆綠瓦的故宮
氣勢恢宏的人民大會堂
迷人的頤和園
神秘的天壇
古老雄偉的長城
摩登的鳥巢、水立方

立交橋 一座又一座
大馬路 一條又一條
地鐵線 通向各個角落
公交線 伸向四麵八方
四縱四橫的高鐵 在這裏匯集
四通八達的航線 從這裏起航
“一帶一路”的構想 在這裏誕生
“一帶一路”惠及五大洲、四大洋

到處是高樓大廈
到處是花壇似錦
到處是綠草如茵
到處是綠樹成蔭
到處是歡聲笑語
到處是“熱氣”騰騰

這就是北京 祖國的首都
這就是北京 祖國的心髒

北京 東方的太陽
北京 東方的月亮
東方的太陽紅彤彤
東方的月亮圓又亮
我要歌頌東方的太陽
我要讚美東方的月亮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八旬銀須翁蔣隆國作
 
亞洲,非洲,南美洲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我們共有一個地球
我們共有一片海洋
我們共有一片藍天
我們共有一個夢想

過去 中國貧窮落後
如今 我們國泰民安
十四億中國人
邁步在民族複興的大道上

我們沒有忘記非洲的朋友
我們沒有忘記亞洲的朋友
我們沒有忘記拉美的朋友
我們沒有忘記歐洲的朋友

“一帶一路”的倡議
把我們連在一起
“一帶一路”的實現
使我們成為親密的兄弟

我們一起種水稻
我們一起種果樹
我們一起架橋梁
我們一起修水庫
我們一起修公路
我們一起修鐵路
我們一起建港口
我們一起建機場

中國走出去 世界走進來
我們合作開公司
我們合作辦工廠
互通有無 互利共贏
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

讓某些人去稱霸吧!
讓某些人去威脅吧!
讓某些人去封鎖吧!
讓某些人去製裁吧!

我們——全世界善良的人們
讓各種文明融合在一起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
人類共同幸福
世界共同富強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2019(己亥)年初夏寫於清華園五味書屋

 

Image

 

05

 

我無意對蔣教授個人進行討伐,但如此技藝不精的人忝居高位,不止是他的問題,更是這個社會的問題。

 

有人“舔屁溝”,就應該有校對員指出來。

 

有網友總結得極為到位:

 

如果用這種這種東西來讚美動態清零,就是對動態清零的侮辱;如果這種東西稱之為詩,就是對詩的侮辱;如果說這種東西是清華教授寫的,那就是對清華和教授這兩個詞的侮辱。

 

我在《高考作文:賈寶玉的創新和妙手》中說,

 

這(用典、雙關、文字遊戲等)就是文人頌聖的優勢啊,哪裏像那些大老粗隻會喊“就是好就是好”,太簡單太粗暴了。

 

沒想到,蔣教授用自己的一首詩,給了我狠狠一耳光。文人的頌歌唱得好,最是迷人。但唱不好,卻比大老粗還要丟人。

 

88歲的蔣教授雖然老了,但腦子並不糊塗,頌歌唱起來還是一首接一首,筆耕不輟啊,驕傲得很呢。

 

我想起同樣高壽的書法大師啟功先生。1978年,啟功66歲時,妻子、母親和恩師先後離他而去,回想半世艱辛歲月,啟功悲痛之餘寫下了一首詼諧、精煉的《自撰墓誌銘》:

 

中學生,副教授。

博不精,專不透。

名雖揚,實不夠。

高不成,低不就。

癱趨左,派曾右。

麵微圓,皮欠厚。

妻已亡,並無後。

喪猶新,病照舊。

六十六,非不壽。

八寶山,漸相湊。

計平生,諡且陋。

身與名,一齊臭。

 

這個墓誌銘非詩非詞,但卻是最動人的詩最動人的詞。

 

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本《齊人物論》對此是這麽評價的:

 

自稱“胡人”(滿族)的啟功先生詩詞書畫全才,著述品鑒俱能,識見意蘊高人一頭,詼諧風趣世所罕見,而自謙如此,令人欽敬。

 

當世耆宿,為老不尊者有之,老來賣俏者有之,腆顏混世者有之,自掩劣跡者有之,鄉願德賊者有之,益顯先生之“胡說”(啟功自謂),為濁世難得之清音。

 

這樣的人,好久沒有見到過了,現在看到的,盡是跳梁小醜。

 

Ima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